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征稿
编委会
审稿专家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编辑部
出版道德
Email订阅
English
1965年第1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 论文
1
云贵高原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鄒国礎
1965, 13(3):253-261.
[摘要]
(
1940
)
[HTML]
(
0
)
[PDF 710.97 K]
(
2951
)
摘要:
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前人已做过不少工作.早在1899年B.B.道库恰耶夫便提出了土壤地带性学说
[1]
,继后,普拉索洛夫等先后论述了土壤水平地带、垂直地带的普遍性和基本规律,提出了土壤相性(省性)的科学概念,从而为研究土壤地理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1,2,3]
.解放后,马溶之等运用B.B.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性原理,结合我国土壤分布的具体特点,研究了中国土壤地理分布的普遍规律,为研究云贵高原土壤地理分布打下良好的基础
[4,5]
.
导出
收藏
2
关于四川省森林土壤地理分区的初步研究
李德融
,
朱鹏飛
1965, 13(3):262-273.
[摘要]
(
1979
)
[HTML]
(
0
)
[PDF 2.87 M]
(
3215
)
摘要:
凡进行某一地区的土壤区划,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对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农林牧业生产发展情况,特别是对该地区的土壤形成特点、土壤性状和土壤地理分布规律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比较系统的研究.如此,才能根据区划的目的,做到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满足农林业生产上的实际要求.
导出
收藏
3
土壤碳水化合物的研究
文啟孝
,
程励励
,
彭福泉
1965, 13(3):275-282.
[摘要]
(
2295
)
[HTML]
(
0
)
[PDF 628.62 K]
(
2992
)
摘要:
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分之一.一般认为,它在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根据Waksman和Stevens的“近似分析法",各种土壤的有机质中,“半纤维”的含量约在5-20%间,“纤维”的含量在0-5%间
[2]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提供关于土壤碳水化合物本性方面的资料.近年来,借助于分离的方法,已经证明各种土壤中都有微生物来源的多糖存在.
导出
收藏
4
南京黄棕壤的酥性和板性
傅積平
,
張敬森
1965, 13(3):283-292.
[摘要]
(
1736
)
[HTML]
(
0
)
[PDF 2.95 M]
(
3211
)
摘要:
我国长江下游广泛分布着发育于下蜀系黄土的黄棕壤.这些土壤大多都已耕种,但肥力较低,限制生产的土壤因素主要是板和瘦.如何提高黄棕壤的肥力便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急迫任务.过去已有不少土壤工作者对黄棕壤的发生发育
[1,2]
和理化性质
[3-62]
作过一些工作,对于阐明黄棕壤的成因和性质提供了有益的资料.但对土壤耕层的性质,特别是联系土壤肥力的提高问题很少研究.要提高耕作土壤的肥力,就得分辨土壤的肥瘦和好坏.
导出
收藏
5
土壤支持重力水的移动规律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曾觉廷
1965, 13(3):293-299.
[摘要]
(
1529
)
[HTML]
(
0
)
[PDF 505.86 K]
(
2917
)
摘要:
水分在土壤中受土粒吸附力、毛管力及重力的影响.当合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则受重力支配而移动,这种水分即为自由重力水.停滞在弱的或不透水层上的重力水,使一定厚度的土层处于接近或完全饱和持水量状态,这种重力水称作支持重力水
[2,3]
.它受静压力的支配,可以沿着不透水层的倾斜面流动,产生土内径流;在地形平坦及土层水平的地区,它便在土层中停滞.所以,我们把支持重力水理解为那些能从土壤剖面中流出、而又与地下水无联系的土壤水分.
导出
收藏
6
土壤全磷分析方法的比较
浙江農業科学院中心实驗室
1965, 13(3):300-311.
[摘要]
(
1626
)
[HTML]
(
0
)
[PDF 845.20 K]
(
2526
)
摘要:
土壤全磷分析的关键问题有二:(1)如何根据土壤样品的性质、实验室设备条件及对分析结果精确度的要求来确定一种样品分解的方法;(2)怎样根据分解液的性质及实验室设备条件选定一种分解液中磷的分析方法.
导出
收藏
7
层状土中毛管水上升的实验研究
罗煥炎
,
嚴藹芬
,
謝駒華
1965, 13(3):312-324.
[摘要]
(
1544
)
[HTML]
(
0
)
[PDF 1.11 M]
(
3157
)
摘要:
土壤盐渍化的重要机制是地下水中可溶盐在蒸发作用下不断向表土聚集;次生盐渍土的形成则可能是由于人为抬高地下水位,土壤毛管水重新分配土中盐分所致.不管怎样,防止土壤盐渍化的积极而彻底的方法是消除地下水位抬高的因素.但是,全面而根本的措施,往往限于客观条件不易做到,因此大多数都采取治标措施.例如,利用耕耘增加毛管水上升的困难,以及洪淤压碱等等.
导出
收藏
8
苏打盐渍土中有机酸的提取方法
周惠民
1965, 13(3):325-328.
[摘要]
(
1572
)
[HTML]
(
0
)
[PDF 353.87 K]
(
2575
)
摘要: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在分解过程中,将产生各种低分子的有机酸,视有机物质的组成、土攘条件(好气、嫌气、温度、土攘pH等)等的不同,这些低分子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亦将不同,从而它们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亦各异
[1,2,3]
.
导出
收藏
9
土壤含盐量电导测定的精确度问题
方兆登
,
陈志雄
1965, 13(3):329-331.
[摘要]
(
1426
)
[HTML]
(
0
)
[PDF 217.85 K]
(
3121
)
摘要:
用电导法测定土壤含盐量,简便快捷,且有较高的精确度,在国外已为一般常规测定所应用;并直接利用电导度来作为土壤盐溃程度的指标.这个方法,国内已有所报道,目前应用亦日渐广泛.唯对此法的精确度问题,存疑尚多,本文专就这一问题,予以讨论.
导出
收藏
10
钠功能玻璃电极在盐渍土分析中的应用
张粹雯
,
田兆順
1965, 13(3):332-336.
[摘要]
(
1408
)
[HTML]
(
0
)
[PDF 2.39 M]
(
2467
)
摘要:
在盐渍土分析中钠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这不仅因为它是盐土土壤溶液的主要组分,而且碱土对植物的毒性也与其吸收复合体中钠离子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钠离子是盐渍土研究中的重要测定项目之一.
导出
收藏
11
太湖地区黄泥土三要素肥料定位试验
刘茂林
,
华兆龙
,
賈根兴
1965, 13(3):337-339.
[摘要]
(
1449
)
[HTML]
(
0
)
[PDF 207.31 K]
(
2316
)
摘要:
氮、磷、钾为农作物生长需要仰给于土壤的三种主要植物养分.为了研究太湖地区三要素肥料的效果,我们于1963-1964年,在本所黄泥土(高平原的中性潴育性水稻士)上进行了三要素肥料定位试验.
导出
收藏
12
豫北盐碱地区田菁掩青对改良土壤的效果
高占夫
1965, 13(3):340-341.
[摘要]
(
1236
)
[HTML]
(
0
)
[PDF 172.53 K]
(
2282
)
摘要:
盐碱土上庄稼,一般是“种不保出,出不保活,产量低微而不保收”.察其原因,一方面是水利方面的灌排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主要是缺乏有机肥料.农谚有这样的说法:“季季草粪上三车,盐碱灾害自然灭”,充分说明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
导出
收藏
13
豫北地区羣众与盐碱斗争的主要耕作制
高占夫
1965, 13(3):342-343.
[摘要]
(
1294
)
[HTML]
(
0
)
[PDF 169.03 K]
(
2327
)
摘要:
豫北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盐渍程度不等和盐分组成不同的盐碱土.由于地面高洼不平和雨量分配不均,盐碱土的分布和盐分的积累有其独特的规律.群众有这样的说法:“高中洼,洼中高;大雨压,小雨拔;六月七月(阴历)雨下砸,八月九月(阴历)往上爬;麦茬盐,豆茬碱,二八月(阴历八月至次年二月)自不成(硫酸盐).”
导出
收藏
14
土壤空气研究概况
程云生
1965, 13(3):344-353.
[摘要]
(
1410
)
[HTML]
(
0
)
[PDF 912.95 K]
(
3463
)
摘要:
土壤空气是土壤物理学研究领域内比较薄弱的一个分支学科
[3]
.但是,它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和土壤肥力的培育过程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Вернаднский
[7]
曾以“无气体不成土壤”这句话来表达土壤空气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
导出
收藏
15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研究的进展
赵誠斋
1965, 13(3):354-363.
[摘要]
(
1525
)
[HTML]
(
0
)
[PDF 950.08 K]
(
3262
)
摘要: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即土壤的力学性质,它和以基础工程为对象的土力学或土质学的研究范畴和內容不同,但有一定联系.土壤物理机械性质是指机具、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时及土壤在干湿变化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机械的本性,具体包括土壤的结持度、耕作上的动力学因子及膨胀收缩等.
导出
收藏
本期文章
年第
13
卷第
3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