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第1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中国古代土壤分类简介

      1979, 16(1):1-8.

      摘要 (2394) HTML (0) PDF 537.59 K (4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是世界科学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起源很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壤,早就为人们所重视。《管子》指出:“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五谷不宜其地,国之贫也”。远古以来,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是以土壤科学为中心。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辽阔的土地上耕种生息,创造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建立在劳动人民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我国古代土壤科学,造诣很深,是一丰硕的土壤科学宝库。

    • 白浆土大豆结瘤及其固氮状况

      1979, 16(1):9-16.

      摘要 (1480) HTML (0) PDF 560.64 K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在国营农牧场中大面积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大豆的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一般认为,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能提供大豆整个生育过程中对氮素需要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然而,在大田生产实践中,由于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前作、品种、施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大豆在田间的共生固氮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 《中国土壤磷素养分潜力概图》及其说明

      1979, 16(1):17-20.

      摘要 (3379) HTML (0) PDF 2.52 M (2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土壤磷素养分潜力概图》是以一千万分之一的《中国土壤图》为底图,收集国内有关单位的资料1-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78;熊毅等,1965)整理后编制而成。又缩影成一千八百万分之一。解放以来,我国土壤化学和农业化学工作者,在土壤磷素养分和磷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为编制本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资料的平衡性和系统性不够,所以编制过程中仍有不少困难,尤其是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收集的资料较少,有待进一步补充和修改。

    • 风化煤对土壤胶体特性的影响

      1979, 16(1):22-28.

      摘要 (1995) HTML (0) PDF 478.22 K (2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产土壤是阻碍新疆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土壤大部分有机质含$低,并有不同程度地盐碱化,亚待改良。新弧地区拥有较多的风化煤、揭煤、泥炭等资源,其中一些煤呈酸性或强酸性,可溶性有机物含量也较高。近年来,该地区各地群众用这些煤制成的腐铁或将煤粉直接施用于一些低产土壤上,在水稻、玉米、小麦等各种作物上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在板结土、沙性土、粘质土和盐碱土上效果比较显著。连续大t施用煤粉的土壤,群众反映,土壤的肥力也有所提高。

    • 利用放射性I131和S35研究松沙土土体和地下水盐分的运动

      1979, 16(1):29-37.

      摘要 (1615) HTML (0) PDF 2.56 M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盐碱土表土盐分积累的来源,不仅与地下水埋深及其矿化度有关,而且与土体盐分再分配有关。本试验是利用放射性I131(NaI131)和S35(Na2S35O4)的示踪方法,探讨在含盐地下水正常补给情况下,土体和地下水盐分运行的一些规律,有助于全面了解表土积盐的过程。

    • 土壤中汞的固定与释放的初步研究

      1979, 16(1):38-43.

      摘要 (1934) HTML (0) PDF 428.57 K (2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水俣病的出现,在全世界引起了人们对汞污染环境问题的重视,有关环境中汞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汞来自地壳中的矿藏,通过种种途径进人土壤乃至植物,再以食物的形式经由人体,动物最后又回到地壳中去,在环境中形成循环。土壤-植物体系在这个循环中具有节制作用,所以研究土坡中汞的固定(珊境厅水贡保全局土竣旋菜裸,1973)和释放及其与粮食中汞含量的关系,对于控制土壤中汞进人作物有重要的意义。

    • 翻盖“埋藏沼泽土”对粉质砂壤土水分运行的影响

      1979, 16(1):44-53.

      摘要 (1650) HTML (0) PDF 3.45 M (1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江苏北部淮阴等地,在地下一米左右或更深处埋藏有一层老沼泽土层,富含有机质,有明显的小团块状结构,农民称之为“黑土”。当地农民有用翻盖“黑土”的办法来改良盐渍土的习惯。盐渍土在翻盖“黑土”后,抑制了地表返盐,增产效果显著。众所周知,土坡中的盐分主要随土坡中水分的运行而运行,翻“黑土”所以能改良盐土,主要与它改变了土坡中水分的运行有关。本工作主要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黑土”层对粉质砂壤土水分运行的影响,从而讨论翻“黑土‘对改良盐土的作用。

    • 徐州地区砂板土的改良

      1979, 16(1):54-62.

      摘要 (1524) HTML (0) PDF 2.95 M (2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徐州地区处于黄泛平原,因受黄河冲积物的影响,土壤可分为砂板土、两合土、淤土等。其中砂板土占耕地面积竟达31.4%,分布地区广、面积大。这种砂质土壤的物理性状很差,遇水土粒极易分散而后淀浆板结,形成板结层。这种土壤旱改水后,由于土壤板结紧实,不仅插秧非常困难,还影响水稻苗期的分莫发裸以及后期的生长。砂板土的这种板结性状,反应了土壤的结构性不良以及内在的物理化学的恶劣特性,因而导致土壤肥力低下,影响农业生产。砂板土的供肥保肥性能很差,漏水漏肥,有效养分含t不足,土壤府薄。此外,砂板土有前劲没有后劲,群众称之为“一轰头”,往往造成在水稻生长的前期供肥较多,促使水稻生长旺盛,而到后期则呈现出后劲不足,说明砂板土有不能持续供肥的缺点。过去国内外对砂板土改良多偏重于施肥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对砂板土性质的改良方面研究较少。1974年我所曾采用麦糠、稻草、大麦秆、紫穗槐、土壤结构改良剂(聚乙烯醇)等改良砂板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孟庄点,1974;袁朝良,1974),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掺加粘土和翻压绿肥对改良砂板土的效果。

    • 红壤结构性的田间观察及初步分析

      1979, 16(1):63-69.

      摘要 (1544) HTML (0) PDF 2.51 M (1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壤结构性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多数文献中,认为红壤的结构往往是不良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196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976;加尔库沙И.Ф.,1951;朱祖祥等,1956;柯夫达B.A.,1959;梭颇,1936)。然而也有文献指出,红壤的结构性较好(威林斯基Д.Г.1950;刘和,1935)。

    • 水稻土的软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979, 16(1):70-74.

      摘要 (1972) HTML (0) PDF 330.09 K (2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去的工作(陈家坊等,1961;程云生,1962)指出,高产水稻在其生长前期需要一个较烂、较软的土壤条件,而中期以后则需要土壤由烂软变为板硬。试验证明,土壤烂软时养分矿化速度快,有利于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土壤板硬时则相反(程云生,1965)。土壤软硬状况的调节在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中占有显著的地位。烤田应该掌握“土烂苗旺”的原则(程云生等,1963),但不一定完全按照水稻的生育时期来进行,而应根据土壤的物理性状结合苗情制定合理的灌排措施。同时,调节土壤软硬状况也是调节其他因素的关键,土坡在植稻期间肥力水平较高的比较容易烂软。所以,在耕耙措施上可以逐年加深耕层,而不要耙渺得过烂,以便养分缓缓供应易于达到平稳;在追肥上也要掌握这类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稳而长的特点,在养分供应能力下降以后再追肥,以免造成植株徒长。肥力水平较4氏的土壤在植稻期间不易造成烂软,而易于沉实变硬。因此,在耕作上要浅耕细耙,使土壤充分分散,才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供应水稻生长;在追肥上要根据这类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猛而短的特点,多次而少盆地追施化肥和增施有机肥料,以便土壤易于烂软,有利于水稻生长对养分的需要。

    • 赣中丘陵地区红壤的不同结构状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979, 16(1):75-80.

      摘要 (1397) HTML (0) PDF 2.40 M (1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较稳定的固相部分,总是以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和特性各异的无机及有机颗粒相互组合而成。这种不同的组合和排列形式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土体松板、孔隙状况、土块大小及其稳定性等特点总称之为土壤结构状况。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影响植物根的穿扎及其对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攫取。因此土壤肥力总是与土壤结构状况的优劣密切相联系的。

    • 金华地区降雨中养分含量的初步研究

      1979, 16(1):81-84.

      摘要 (1622) HTML (0) PDF 304.17 K (2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降雨中的养分含量不少国家进行过长期测定,如欧洲曾联合进行了130年的连续测定。这不仅因为它是土壤养分的循环和平衡以及生态学研究的基本资料,而且因为雨水中的某些养分的供应量可能在农业上有重要作用(库克,1973),特别是氮和硫。但我国在这方面的资料似乎还很少。我们在红壤的研究任务中,为了估计降雨中的不同养分供应量在整个养分平衡中的可能意义,在1976年1-12月,在浙江金华地区的金华、衙县和兰溪三县进行了雨水的收集和分析。雨水由三县气象站协助收集。三县气象站均设在城郊,其中兰溪气象站靠近火车站。这一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个代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