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第1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我国土壤物理化学的发展

      1979, 16(3):203-210.

      摘要 (1573) HTML (0) PDF 647.22 K (2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于我国土壤物理化学的进展,李庆逵(1959)从主要土类的矿物组成、水稻土的化学特性、土壤吸附性能的研究、土壤有机质等方面,总结了建国后前十年的研究成果;于天仁、刘志光(1964)总结了在氧化还原过程方面的研究;熊毅、朱祖祥(1965)在一本书的前言中做了简要概述。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土壤》(1978)一书中,分别以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土壤表面化学性质、土壤酸碱性、土壤中的氧化还原过程等章,总结了我国在有关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本文不拟全面介绍我国三十年来在土壤物理化学研究方面的具体成就,而仅就几个主要问题,以历史回顾的方式,谈谈个人的看法。

    • 论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及性态的影响

      1979, 16(3):211-217.

      摘要 (1896) HTML (0) PDF 1.30 M (2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结构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研究者(熊毅,1965;Leenher,1958;Boekel,1963)认为,良好的结构能调节土壤中的水、热、空气和生物状况,能充分发挥植物营养元素的作用,提高养分的供应能力。但是并非所有土壤结构都是良好的结构。熊毅认为:由有机胶体和无机胶体不可逆凝聚形成的水稳性团聚体,对提高土壤肥力有良好的作用。而由土粒紧密排列形成的水稳性团聚体对农业生产,往往起不良的作用。

    • 苏州地区平田黄泥土氮素供应过程的特点及其与氮肥施用方法的关系

      1979, 16(3):218-233.

      摘要 (1584) HTML (0) PDF 1.11 M (2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氮肥对作物的增产效果,决定于作物对氮肥的吸收率(即氮肥的利用率)和作物体内累积的氮素转化成经济产量的效率。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一般显著低于旱作,未被吸收利用的部分从土壤中的损失一般也较旱地多。

    • 川西林区森林采伐迹地土壤肥力的初步研究

      1979, 16(3):234-244.

      摘要 (1616) HTML (0) PDF 2.74 M (2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川西林区是目前正在扩大采伐利用和经营活动的林业基地,采伐迹地面积较大,因此,探索采伐迹地土壤肥力的演变,对迅速恢复森林复被,保持生态环境平衡,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是川西林区不同采伐迹地类型土壤条件与森林更新关系定位试验研究的一部分,主要是探讨森林采伐后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依据。

    • 江苏省徐淮地区土壤中微量元素供给情况及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1979, 16(3):245-256.

      摘要 (1494) HTML (0) PDF 2.81 M (2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苏北部徐州、淮阴两地区的大部分土壤是黄河、淮河冲积物发育的石灰性冲积土,小部分是沭河、沂河冲积物发育的非石灰性冲积土和褐土等(江苏省农业厅,1957)。为了探索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于1972年起在徐州、淮阴地区搜集土壤标本,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明确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对微量元素的供给情况和可能需要微量元素肥料的土壤(地区)作出估计,同时布置田间试验进行验证。

    •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研究砂土的释水性

      1979, 16(3):257-264.

      摘要 (1341) HTML (0) PDF 479.52 K (2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释水性,即土壤释放重力水的能力,在制定盐碱土改良措施时,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土壤因素来考虑,因为它决定着土壤的储水及排水能力,并因此而影响着排水洗盐的速度和效果,所以土壤释水性的研究在理论上和生产上都有重要意义。

    • 土壤紧实度与土块分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耕作方法的调节

      1979, 16(3):265-276.

      摘要 (1605) HTML (0) PDF 1.44 M (2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就苏南地区二种粘质水稻土的土壤紧实度和土块组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方法耕作后耕层土块的组成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指出:土壤紧实度和土块/细土比例的不同对水稻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土壤紧实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对根的机械阻力,抑制土壤养分的转化及水分物理特性的改变所致;而土块组成的影响可能主要是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研磨细了的土壤转化成NH4-N的量最高,土块大于1厘米者对NH4-N的产生受到严重抑制,因此认为,春耕后耕层中小于1厘米的土块是评定春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耕层土块大于8厘米时妨碍栽秧操作,8-4厘米者影响次之,1-4厘米者对栽秧无影响。对于要获得较小土块组成的耕作质量,旋转耕作效果最好,机耙最差,但土壤经过充分晒垡后,各种耕作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相同效果,这时,对合适机具的选择主要可从经济效益考虑。渍水条件下土垡经过挤压受损后,可使土块膨软,这或对土壤养分的释放有利,故一般用于春耕机具,只考虑其切割效果而不同时考虑挤压作用是不足的。

    • 中国几种主要土壤的持水性质

      1979, 16(3):277-281.

      摘要 (4242) HTML (0) PDF 337.89 K (3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的持水性是指土壤吸持水分的能力。在对植物的有效范围内,土壤所吸持的水分是由土壤孔隙的毛管引力和土壤颗粒的分子引力所引起的,这两种力现在统称为土壤吸力,或基质吸力,它相当于土壤总水势中的基质势。

    • 原煤粉解磷条件的研究

      1979, 16(3):282-290.

      摘要 (1567) HTML (0) PDF 1.00 M (2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腐磷肥在生产实践中大量推广使用,一些地方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另一些地方则增产不明显。有关原煤粉能否解磷的问题,国内研究者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腐殖酸可以解磷,其解磷机理为酸解和络合沉淀,另一种意见认为,原煤粉和磷矿粉混合堆沤并没有解磷效果(湖南省农科院物理室等,1977),或者没有生成某种腐磷络合物的可能。

    • 河南省封丘县黄河背河洼地稻区水盐状况及其调控

      1979, 16(3):291-301.

      摘要 (1721) HTML (0) PDF 777.44 K (2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河自河南孟津以下为地上河,沿两岸大堤外侧,形成宽约2-6公里,低于河床4-10米的背河洼地,是历来内涝和土壤盐溃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治理也很困难。近年来随着引黄灌溉事业的发展,不少地区种稻利用改良盐渍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地区种稻以后,地下水矿化度虽只有0.5-1克/升,而土壤迅速返盐,稻田周围产生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 松嫩平原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

      1979, 16(3):302-305.

      摘要 (1746) HTML (0) PDF 2.27 M (2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松嫩平原地域辽阔,位于北纬44°30'-50°。冬季严寒,漫长而少雪,夏季湿热,短促多雨。年平均气温1-4℃,土地冻结深度1.8-3.0米,是我国最北部的季节性冻土区。由于一年中冻土存在的时间达7-12个月之久,形成了土壤水分动态的特殊类型,既不同于非冻结区,也不同于永久性冻结区。本文着重探讨松嫩平原低部季节性冻土的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和特点。

    • 几种膨润土的物理化学性质

      1979, 16(3):306-312.

      摘要 (1820) HTML (0) PDF 361.71 K (3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一种粘土(彭琪瑞,1963)。蒙脱石是一种层状结构的铝硅酸盐矿物,颗粒极细,大部分的粒径在1微米以下,晶层之间有吸附态阳离子,并可容纳多层分子,故容易水化膨胀,其水悬液中的颗粒在适宜条件下能结成网状结构,变成粘稠的泥浆。基于这些性质,膨润土在农业、钻探、染织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 湖泊沉积物中全量氟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979, 16(3):313-318.

      摘要 (1829) HTML (0) PDF 351.60 K (2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氟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和电极法等。我们对湖泊沉积物中氟的测定,用多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重量法与容量法由于需要蒸馏分离,手续烦琐,而不经蒸馏分离的比色法,则因多种干扰离子不易控制而影响比色效果。电极法虽然也存在干扰的问题,但可以用适当的离子强度络合缓冲液加以控制。经过数百个样品的测定,肯定了电极法的实用价值。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