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18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深层碱性水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白瑛 凌礼章
    1981, 18(4):305-316.
    [摘要](1671) [HTML](0) [PDF 797.84 K](6989)
    摘要:
    河北省东部及东南地区沿老漳河、子牙河、永定河、蓟运河中下游以及南运河两侧低洼盐碱地区,多属现代河流及古河道分割形成的各种洼地、缓岗及平缓坡地。地下水位埋深除岗地在2-4米外,一般都在1-2米或0.5-1.0米之间。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多在2.5克/升以上,高者达10-20克/升。
    2  鲁西北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
    刘有昌 袁长极 郝孝文 谢逸民 刘淑瑶 杨寿山
    1981, 18(4):317-325.
    [摘要](1922) [HTML](0) [PDF 2.78 M](3610)
    摘要:
    旱涝盐碱是鲁西北平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这三种自然灾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应当综合认识,综合治理[2],同时,各地自然条件和旱涝盐碱情况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分区分片治理[3,4]。鲁西北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制定的。
    3  土壤中氧化铁的转化及其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何群 陈家坊 许祖诒
    1981, 18(4):326-334.
    [摘要](4079) [HTML](0) [PDF 579.32 K](4245)
    摘要:
    氧化铁虽是土壤粘粒中的次要矿质成分,但它具有较高的活性,对土壤性质有重要的影响。作为胶结物质之一,氧化铁的形态及其含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亦起重要作用[4,8]。某些水稻土中细孔隙增多,土块趋向紧实等问题[1,2],似乎与土壤中氧化铁存在形态有关。
    4  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Ⅱ.土壤各级团聚体中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组成及其氧化稳定性
    袁可能 陈通权
    1981, 18(4):335-344.
    [摘要](1797) [HTML](0) [PDF 632.74 K](3264)
    摘要: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大团聚体(直径大于0.25毫米)形成过程则更为复杂。以往,许多研究者认为有机矿质复合体是大团聚体形成的基础。但是在具体地探索那些和大团聚体形成有关的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实质,如有机质的数量,有机物质的种类,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类型等等问题时,现有的资料仍然是不充分的。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并不很一致,有一些结论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从而影响这一成果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
    5  几种土壤胶体电荷零点(ZPC)的初步研究
    袁朝良
    1981, 18(4):345-352.
    [摘要](2512) [HTML](0) [PDF 521.28 K](3585)
    摘要:
    研究土壤胶体的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许多土壤胶体的特性中,电化学性质是一个重要方面。大家知道,被分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胶体颗粒,在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便产生了双电层,根据胶粒和溶液界面间游离电荷分布的机制,可以把土壤胶体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完全极化界面的胶体称为恒表面电荷胶体;(2)可逆界面胶体称为恒表面电位胶体[10,14]
    6  黄土区土壤腐殖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罗贤安
    1981, 18(4):353-359.
    [摘要](1976) [HTML](0) [PDF 2.53 M](3208)
    摘要: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发生、发育的结果,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的主要标志。特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以及其它成土条件)形成特定的土壤类型,也形成具有特定性质的土壤腐殖质。因此,研究土壤中腐殖物质的组成、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土壤生物活动的强弱与成土过程的趋向,从而为土壤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
    7  植物物料的化学组成和腐解条件对新形成腐殖质的影响
    程励励 文启孝 吴顺令 徐宁
    1981, 18(4):360-367.
    [摘要](1942) [HTML](0) [PDF 553.28 K](2972)
    摘要:
    植物物料的某些化学组成分与其腐解产物很相似,迄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把两者清楚地分别开来。这为腐解过程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困难。例如,已经证明,用碱液作为提取剂时,进入溶液的不仅有腐殖物质,而且也有植物物质[8],因而所得到的样品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另一方面,由于不能将植物物料与其腐解产物加以区分,甚至连单位重量的植物物料分解一定时期后生成了多少腐殖物质也不能较准确地知道,直到现今,人们仍不得不以残留碳量来作为估量不同植物物料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贡献大小的指标。
    8  尖镰孢萎蔫专化型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与菌量消长的关系
    戴丽莉 顾希贤 林先贵 郝文英
    1981, 18(4):368-375.
    [摘要](1687) [HTML](0) [PDF 2.58 M](2593)
    摘要:
    尖镰孢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一种寄生兼腐生的土传性植物病原真菌,这种真菌除引起棉花枯萎病,严重危害棉花生产外,还能侵染大豆、烟草、花椰菜等40多种作物1),以及多种杂草[6]。因此,该种真菌既能在受侵染的棉花植株体内繁殖蔓延,也能在其它宿主体内生存,并随同作物残体进人土壤中以腐生方式生活,或以厚垣抱子等休眠结构维持其生命。
    9  太湖流域水稻土的磁化率剖面
    俞劲炎 赵渭生 詹硕仁
    1981, 18(4):376-382.
    [摘要](1556) [HTML](0) [PDF 504.46 K](3230)
    摘要:
    土壤磁学是一门新兴的土壤学分支学科。它以研究土壤磁性为中心内容,把现代磁学理论以及磁测、磁查和磁诊断等研究手段和方法应用到土壤学中来[2]。土壤磁性的强弱,可用磁化率作为指标。土壤磁化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含铁矿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强磁性矿物(亚铁磁性的磁铁矿Fe2O3·FeO和磁赤铁矿γ-Fe2O3)的数量。
    10  土壤深层储水对棉花产量效应的研究
    李玉山 喻宝屏
    1981, 18(4):383-388.
    [摘要](1510) [HTML](0) [PDF 2.41 M](2760)
    摘要:
    棉花是黄土高原南部台塬区主要的作物之一。在田间条件下,它和小麦一样,对土壤深层储水,依然有明显的效应。1957年我们发现,尽管当年雨季提早于7月底结束,8、9两个月降水量只有28.8毫米,相当于同期棉花正常耗水量的13.5%,但在我所武功头道塬的轮作试验中,籽棉亩产仍达355斤,属正常水平。60年代前期,武功头道塬张家岗生产队早地棉花产盆,在遇到不同程度伏旱情况下,皮棉亩产稳定在百斤上下。为了鉴定土壤深层储水对棉花的供水作用和产量效应,进行了下述底墒效应试验。
    11  季节性冻土区的地下水状况及其研究方法
    赵洪书
    1981, 18(4):389-394.
    [摘要](1583) [HTML](0) [PDF 375.96 K](3464)
    摘要:
    研究地下水(指潜水,下同)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对土壤发生与演变和改良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东北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实测资料,提出适合于本区的地下水研究方法、地下水分类和地下水动态模式图。


    年第18卷第4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