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第2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稻田土壤氮矿化类型与氮肥效应

      1984, 21(4):341-350.

      摘要 (1584) HTML (0) PDF 689.76 K (2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许多研究工作指出:水稻一生所需的氮素主要来自土壤。一些研究还注意到,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强度、容量及矿化类型与水稻生长有密切的关系[3,4]。只有弄清土壤的供氮特征,才能通过施肥技术,协调土壤供氮和水稻需氮之间的供求关系,达到合理施肥和稳产高产的目的。本工作希望用实验室培养方法,测定土壤氮素矿化量及其累积曲线类型,研究其与田间试验中水稻产量、吸氮量及氮肥效应的关系,为预测土壤供氮水平和因土施肥技术提供依据。

    • 湖北省土壤地理分布的卫星图象解译与验证

      1984, 21(4):351-357.

      摘要 (1504) HTML (0) PDF 2.62 M (2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北省土壤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的特点。长期以来,由于土壤调查手段的限制和分类诊断指标不齐全,迄今不仅对土壤分类命名有争议,而且对土壤分布界线也无定论[1-3]。随着全国、全省土壤普查成果资料汇总工作的需要,急待研究与确定我省境內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界线。遥感图象具有宏观性、多时间性、多波段性、综合性等特点,为客观地解译土壤类型和分布界线提供了科学手段。近年来国内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4-7]。本研究旨在应用卫片的宏观性,解译我省境内红壤、黄棕壤、黄褐土的地理分布,并提出核查验证的土壤分类诊断指标。

    • 土壤电化学性质的研究——Ⅸ.水稻土的某些表面电化学性质

      1984, 21(4):358-367.

      摘要 (1699) HTML (0) PDF 627.47 K (2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土的表面电化学性质与水稻土的肥力有密切关系。土壤在淹水种稻和排水落干的季节性交替过程中,其pH、Eh和养分离子浓度等都有颇大的变动,某些固相成份如铁、锰、铝等也发生形态的转化或数量的变动。这些变化都将对水稻土的表面电化学性质有明显影响。过去对水稻土的氧化还原性质已研究很多[3],而对涉及固液相间的离子平衡的表面电化学性质则研究较少。本工作主要是选用几种代表性水稻土及其相应的母质,研究土壤的电荷性质及其对钾离子和氯离子的吸附、作为胶体电解质而表现出来的离解度的变化、和对钾离子的结合能等,以揭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土的表面电化学性质的特点,以及水稻土形成过程中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变异。

    • 我国主要土壤剖面酶活性状况

      1984, 21(4):368-381.

      摘要 (2099) HTML (0) PDF 3.05 M (2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科学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引入,土壤酶的研究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试验研究已证明,土壤酶是土壤的组成分之一。

    • 石灰性土壤中锰素营养的研究——Ⅲ.土壤中MnSO4的转化及不同形态锰的含量变化

      1984, 21(4):382-386.

      摘要 (1818) HTML (0) PDF 280.82 K (2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养分的存在形态不同对作物的可给性不同。从植物营养的角度虽然可将土壤中的锰分为三种形态:即速效锰(为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二价锰)、缓效锰(主要为三价锰的氧化物,易于转化为二价锰)和无效锰(不易为作物吸收利用的四价锰),但用试验手段却很难获得这些结果。习用的方法是采用某种提取剂以提出某一形态的锰。本文根据盆栽试验和土壤测定的资料[1,2],对易还原态、代换态、有机络合剂络合态、磷酸盐溶解态以及水溶态锰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转化和含量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 水分和温度对土壤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初步研究

      1984, 21(4):387-394.

      摘要 (1790) HTML (0) PDF 2.55 M (2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钾是植物的重要养分之一。由于土壤中存在着不同的矿物,因而产生钾的释放和固定,但这一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水分状况是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水分状况对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问题,受到了土壤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无一致的结论,例如Omuetiand[1]等认为。用风干土测定的交换性钾能很好反映土壤供钾状况,而Luebs等[2]则认为,以用新鲜潮湿土测定为好。为了更好的反映土壤当季的供钾水平,合理使用钾肥,以及发挥土壤钾素的潜力,因此这一问题的研究是有实践意义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对溴偶氮胂光度法测定土壤浸出液和天然水中的微量钙

      1984, 21(4):395-400.

      摘要 (1643) HTML (0) PDF 2.38 M (2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分步浸出液中钙的浓度有时很低,EDTA滴定法难以满足微量分析的要求。近来已有人将对溴偶氮胂用于稀土测定[1],但对钙的显色反应尚未见报道。我们研究了该试剂在强碱性介质中与钙的反应,认为可用于土壤分步浸出液和天然水中微量钙的测定。

    • 土壤胶体表面羟基释放的初步研究

      1984, 21(4):401-409.

      摘要 (1784) HTML (0) PDF 645.33 K (2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铁、铝、硅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表面属可变电荷表面,或称恒电位表面。层状硅铝酸盐边缘裸露的铝醇基(Al—OH)和硅醇基(Si—OH)也具有氧化物的表面性质[10,21]。这些胶体表面的特点是含有羟基(—OH)和水合基(—OH2),其表面吸附或解离质子都受介质的pH所决定。

    • 砂姜黑土与风化煤的复合

      1984, 21(4):410-417.

      摘要 (1596) HTML (0) PDF 2.66 M (2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胶体中的无机胶体与有机胶体往往产生复合作用,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6,8]。这种复合体能在不同的程度上抗微生物分解并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因此,研究复合胶体形成与变化的条件,阐明其作用机理,对于保持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都有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意义。研究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复合体的影响,既可在田间进行,也可在室内模拟。

    • 几种水稻土不同粒级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组成

      1984, 21(4):418-425.

      摘要 (1840) HTML (0) PDF 2.69 M (2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与土壤矿质部分结合在一起。有机质与矿质部分结合是形成土壤良好结构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有机质本身生物学稳定性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土壤中不同粒径和比重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质含量和组成,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有机质在土壤发生和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一些研究者通过这种途径已对一些自然植被下的土壤和早地土壤进行了研究,但对水稻土这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有报道。本工作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肥力水平的水稻土各粒级中有机质的含量和组成。

    • 长白山北坡原始林采伐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

      1984, 21(4):426-433.

      摘要 (1396) HTML (0) PDF 590.86 K (2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白山北坡是我国中纬度地区保持得比较完好的著名原始林区。林木组成复杂,成林树种丰富,每公顷蓄积量可达300—600立方米。而适合采伐的成过熟林已占绝大部分。据白河林业局资料:其林分蓄积中成过熟林占90.1%,这些成过熟林的林木生长量已大为减退,平均生长率为3.96%,而自然枯损率却占1.87%。特别是针叶树种平均自然枯损率高达3.79%,几乎与平均生长率相等1),这表明该局的森林资源应及时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这些可采伐的原始林,地处熔岩高原,是第二松花江的源头,现有森林覆被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难于估量的。若采伐方式不当,是否会引起森林立地条件恶化而不利于更新造林,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并带来极大的灾难。为此,1982年吉林省林学会联合我院等十多个单位,针对上述问题,从各方面进行考察。笔者等用设立标准地调查对比的方法,于落叶松纯林和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上进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 宁夏引黄灌区的灌淤土

      1984, 21(4):434-437.

      摘要 (1575) HTML (0) PDF 2.29 M (2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灌淤土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主要耕作土壤之一,约占全灌区面积的50%,占耕地面积的80%。从五十年代开始,我们已注意到这种土壤的形成和灌淤熟化的特点,将其命名为草甸灌溉熟土[1]。1978年全国土壤分类会议,定名为灌淤土,在全国分类系统中,划分出这个新的土类[2]

    • 我国南亚热带闽、滇地区降雨中养分含量的研究

      1984, 21(4):438-442.

      摘要 (1298) HTML (0) PDF 2.32 M (2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雨水中含有的营养元素除硫外通常很少,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如氮,钾仅能供给作物需要的百分之几。但是,雨水中所含的元素,对土壤养分的循环和平衡,以及环境生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 广东土壤中锆、铪含量及其相互关系

      1984, 21(4):443-446.

      摘要 (1781) HTML (0) PDF 266.96 K (2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的锆、铪来源于成土母质,其含量都比较低,锆的浓度一般在1000ppm以下,铪则在20ppm以下。由于锆和铪的共存关系以及它们在土壤中有高度的稳定性,因此可通过对土壤中锆和铪的研究来探讨土壤生成发育和成土母质的来源,以及监测环境污染[1,5,6]

    • 对黄壤发生分类的看法

      1984, 21(4):447-454.

      摘要 (1471) HTML (0) PDF 2.59 M (2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对黄壤的发生、特性和分布总觉得模糊不清。在土壤调查制图时;因红壤黄壤在形态性质上不易区分,所以在确定南方山地红壤带和黄壤带的垂直分布界线时,只有按海拔高度来划分。1982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森林土壤学术讨论会上有两篇都是有关广东鼎湖山的土壤论文,其中一篇把红壤黄壤界线划在300米,而另一篇划在700米,说明划分标准还不统一。云贵高原是我国黄壤集中分布区,根据已有的资料看来,那里的黄壤是否典型、黄壤是否为湿润气候的产物,都值得讨论。本文就多年来的考察,结合有关论著,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