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第22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渗灌的非饱和土壤水二维流动的探讨

      1985, 22(3):209-222.

      摘要 (1480) HTML (0) PDF 975.73 K (2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渗灌条件下的非饱和土壤水二维流动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水平二维流及垂直二维流均进行了重复实验,并建立了相应的非饱和土壤水二维流的数学模型。按有限差分的计算方法求到数学解且与实验结果相符合,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应用数学模型对田间渗灌在不同条件下(如不同初始含水量、不同的土质、不同的密实度及不同直径供水管等几个主要因素)的非饱和土壤水二维流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就上述各影响因素对田间渗灌的非饱和二维流动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由此对田间渗灌中若干问题提出初步看法。

    • 试论碳酸氢铵的农业化学性质

      1985, 22(3):223-232.

      摘要 (1915) HTML (0) PDF 660.72 K (2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氮肥入土后与土壤各组分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质,如被土壤吸附,经受淋失,挥发,硝化和反硝化等,都是它的农业化学性质。碳酸氢铵虽然易于分解挥发,贮运施用不便,但室内模拟试验证实,碳铵与硫铵及尿素相比,易被土壤吸附,不易遭受淋失,入土后挥发锐减,硝化速率则相似。故只要因势利导,采用深施方法,碳铵的田间肥效可相似于其他氮肥。碳铵、硫铵和尿素在不同土壤上的挥发历程可用乘方回归方程y=Axb模拟,初始挥发量(毫克N/小时)和回归常数A的相关达显著平准;在不同土壤上的硝化历程,可用指数回归方程y=AcBx模拟,三种氮肥在同一土壤上的初始硝化%和回归常数A,B值均极近似,但在不同土壤上的差异较大,说明氮肥入土后的硝化速率主要取决于土壤性质。

    • 土壤田间持水量理论公式的探讨

      1985, 22(3):233-240.

      摘要 (2031) HTML (0) PDF 516.23 K (2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简化的土体模型出发,导得了土壤最小持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用此公式计算田间持水量与实测结果颇为一致,平均误差约在4%以下。

    • 关于集约农作制下的土壤结构问题——Ⅰ.有机物料及其利用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1985, 22(3):241-250.

      摘要 (1451) HTML (0) PDF 613.17 K (2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稻草、紫云英有机物料不同用量和混施、单施或沤制后施用等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四年模拟试验。四年培育期中的水分条件和其他物理条件均控制一致。测定表明,有机物料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结构性和孔隙性,降低原状土核的破裂系数。有机质、重组有机质、无定形氧化铁、氧化铁的活度与团聚体的稳定性呈正相关;而与原状土的破裂系数呈负相关。看来,无定形氧化铁的含量可以作为高产水稻土具有良好结构性的一个间接指标。施加有机物料的土壤,当脱水时其中大孔隙显著增多,这对粘质水稻土回旱种旱作十分有利。稻草直接施入土中的改土效果优于沤制后施入土中,且不亚于高用量稻草和紫云英混施的效果。可见,如绿肥施用量减少时,只要保持一定量的稻草回田,亦能改善土壤的结构。

    • 土壤条件与桤木结瘤固氮的关系

      1985, 22(3):251-257.

      摘要 (1583) HTML (0) PDF 459.67 K (2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具有不同性质和肥力水平的紫色土,明显影响到桤木的结瘤和固氮。沙溪庙组两种紫色土和蓬莱镇钙质轻壤土上,桤木结瘤和固氮能力较高,而高含钙量重壤土和强酸性土上,结瘤少、固氮能力较弱。土壤温度在20—32℃范围对桤木固氮较为适宜,低于20℃时活性逐渐下降。土壤水分过多或缺乏,都导致固氮活性极大降低。在多种紫色土上栽植桤木都能增加土壤的生物氮源,有利于土壤改良。

    • 新构造运动与松辽平原的土壤发生

      1985, 22(3):258-264.

      摘要 (1667) HTML (0) PDF 2.68 M (2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者认为分布在起伏台地区中更新统沉积物上的黑土(无石灰反应,有机质丰富,几乎全部耕垦)和平原中部晚更新统和近代冲积物上的淡黑钙土(强石灰反应,有机质少,常混有盐斑),其发生学上的差异主要是成土母质和年龄的不同。后者远较前者为年幼。淡黑钙土是按沼泽→草甸→草甸淡黑钙土→淡黑钙土的过程形成的。现代气候条件下,植被制约着草甸土类的发生方向。不论是由于天然的或人为的任何原因,一旦植被破坏,随着蒸发的加强,即便地下水的矿化度不高,也能形成强碱性、结构极坏的苏打盐(碱)土。按照土壤发生的观点,合理利用碱性草原和改良苏打盐(碱)土的原则,应是保护和恢复植被。

    • 卫星图象土壤类型自动识别与制图的研究——Ⅱ.自动识别结果的成图及其与常规土壤图的比较

      1985, 22(3):265-274.

      摘要 (1444) HTML (0) PDF 2.82 M (2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动识别的非监督和监督分类图(谱类图)变成正式土壤图的关键,是根据谱类的内在序列、聚类树系图、波段辐射曲线和地理控制系统,建立谱类与实际土壤类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在谱类图上勾绘地理控制线并进而勾绘土壤累线。再后调整纵横比例尺并转绘成正式的土壤图。把这样编出的土壤图与用常规方法编出的土壤图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以卫星遥感数据自动识别为基础,同时运用常规调查、编图资料进行分类制图的方法,是能够在中、小比例尺土壤分类制图的实践中加以采用的。

    • 南疆土壤的属性分类及其类间界限指标的初步研究

      1985, 22(3):275-289.

      摘要 (1563) HTML (0) PDF 2.99 M (2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剖面资料,应用综合数值分析法分类,取得了南疆各类土壤的主成份方程、散点图和类间界限指标等结果,为南疆例行分类系统的修订,提供了较充分依据。经32个剖面验证表明,其结果可供今后南疆土壤调查制图参考。这样的属性分类,还有利于野外识别土壤和确定其改良的难易程度,使调查成果发挥实效。着重讨论了南疆盐土与盐化土壤的分类(级)的界限指标。其划分盐土的指标主要有五项,关键是整盐、Na+和3.43%的表盐。

    • 土壤中有机酸比色法测定的研究

      1985, 22(3):290-296.

      摘要 (2011) HTML (0) PDF 477.46 K (3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Montgomery(1962)比色法测定有机酸总量的方法作了若干改进。根据化学反应的平衡关系,将欲测试的土壤提取液水浴蒸干脱水,大大提高了有机酸的酯化程度,也就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由于提取液浓缩至干,故测定一般可不受吸取的提取液体积和其中有机酸浓度高低的影响。结合温度、时间、pH等条件试验得到了测定的最佳条件。乙酸和丁酸的回收率分别可达99%和102%。几种有机肥料淹水培育10天用气相色谱测定的乙酸含量为本文提出的比色法测定总量的86%。采用这一方法测定土壤有机酸的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机物在土壤中腐解时产生有机酸的实际情况。

    • 水稻根表钙离子浓度的实验测定与理论计算

      1985, 22(3):297-301.

      摘要 (1530) HTML (0) PDF 319.49 K (2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阐明植物养分的实际有效性,研究土/根界面的化学性质的微域差异是十分重要的[1,3]。我们以前的工作已经证明[2],用钾离子选择电极原位测定水稻根际微区中钾离子的分布,与用Nye的数学模型预期者基本相吻合,说明可以用离子选择电极技术研究土/根界面的离子状况。本工作继续用钙离子选择电极与Nye的模型对水稻根际钙离子状况进行研究。

    • 中子水分仪测量范围的几个试验

      1985, 22(3):302-304.

      摘要 (1410) HTML (0) PDF 221.96 K (2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水早被人类所利用。由于它具有本身的特征,对它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测试技术方面,都还远远落后于其他水体资源,如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等开发利用的研究。自从五十年代核反应堆能提供中子源以来,中子测水方法得到了应用,并获得迅速发展。在今天,中子水分仪测量土壤水分已被认为是最好的测试方法,它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诸优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势必更加完善。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