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第2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中国主要农业土壤的集约耕作

      1987, 24(1):1-7.

      摘要 (1778) HTML (0) PDF 2.47 M (2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说明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领域中,农田面积占1.2亿公顷仅占总土地面积10%,由于耕种集约,农业产量不断上升.林地面积占1.22亿公顷,草地面积占2.7亿公顷,荒地面积占1.2亿公顷.漠地,高山,陆地水面及零星岛屿占3.28亿公顷.集约耕作是中国的传统习惯.长期以来,中国虽然在集约耕作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特别注意对现有农耕地进行综合治理,并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及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合理进行宜农荒地的开垦,以充分发挥中国农耕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农业土壤集约耕作的特点,本文将中国1.2亿公顷农田分成8个土区,并扼要阐述了各个土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作物复种指数及土壤利用情况等.这八个土区是:1.砖红壤、赤红壤区;2.红壤、黄壤区;3.黄棕壤区;4.潮土、黄绵土、褐土、棕壤区;5.暗棕壤、白浆土、黑土区;6.栗钙土、棕钙土区;7.灰漠土、棕漠土区;8.高山土区(高山草甸土及高山草原土).最后文章对中国农业土壤集约耕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 东北几种耕作土壤中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研究

      1987, 24(1):8-13.

      摘要 (1515) HTML (0) PDF 413.05 K (2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超声分散法研究东北主要耕作土壤复合体的组成及其性质.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10微米的复合体变异较大,其在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中较棕壤及苏打盐土高出一倍.各粒级复合体中C,N和P储量随粒级增大而降低.黑土、白浆土以游离态和紧结态腐殖质为主,棕壤和苏打盐土以联结态和紧结态为主.粘粒复合体与土壤中三、二氧化物的比值有肥地较大的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无机的复合主要是在具有活性较高的粘粒级附近,与有机质紧密地结合.

    • 可变电荷土壤对SO42-的吸附

      1987, 24(1):14-17.

      摘要 (1657) HTML (0) PDF 2.20 M (2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三种带可变电荷的红壤在恒定pH和Cl-离子存在条件下对SO42-的吸附.三种红壤的OH-释放量分别仅占SO42-吸附量的12%,14%和20%.砖红壤在pH5.0时的电荷变化占所吸附的SO42-的64-82%.作者认为大部分SO42-以置换水合基的方式被吸附.

    • 小兴安岭山地暗棕色森林土粘土矿物学特性

      1987, 24(1):18-26.

      摘要 (1845) HTML (0) PDF 2.96 M (2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温凉湿润地区不同地形条件下花岗岩母质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土壤链的矿物风化.结果表明,由阳坡岗顶、中部到阴坡下部,酸性淋溶由强变弱.原生铝硅酸盐矿物蚀变为次生的粘土矿物:黑云母酸-弱酸性→二八面体Al(层间)蛭石弱酸-中性→Al绿泥石;微斜长石→蒙皂石;斜长石弱酸性→高岭石或蒙皂石一高岭石类矿物的混层物.在针阔混交林作用下,A层腐殖酸与铝、铁络合,铝蛭石化过程弱.AB和B层黑云母和长石蚀变强,矿物晶层间羟基铝积累,阳坡岗顶Al(层间)蛭石和蒙皂石化,形成了较高的土壤潜在酸度;阴坡下部除Al蛭石外,并有成土Al绿泥石形成,潜在酸度低.含有蒙皂石的C层,层间铝有积累.矿物蚀变和晶层Al转移,是山地暗棕色森林土酸度的主要来源.红松林类型和林木生长情况与土壤粘土矿物学特性及其化学环境条件密切有关.

    • 关山不同植被下山地普通棕壤腐殖质研究

      1987, 24(1):27-34.

      摘要 (1617) HTML (0) PDF 498.05 K (2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山不同植被下山地普通棕壤腐殖质研究表明,由于不同植被凋落物的化学组成不同,因而形成腐殖质的量与质有明显差异:(1)纯红桦林地腐殖质在剖面中含量由上而下降低最大,纯辽东栎林地与纯次生人工油林地较次.(2)腐殖质总量为:纯红桦林地>纯辽东栎林地>纯次生人工油松林地.(3)胡敏酸总量及胡敏酸/富里酸比值为:纯辽东栎林地>纯红桦林地>纯次生人工油松林地.(4)活性胡敏酸含量为:纯红桦林地>纯辽东栎林地>纯次生人工油松林地.(5)胡敏酸芳构化程度为:纯辽东栎林地>纯红桦林地>纯次生人工油松林地.

    • 热力学参数用于水稻土需钾诊断的研究

      1987, 24(1):35-42.

      摘要 (1738) HTML (0) PDF 519.18 K (1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测定了广东省花岗岩地区、玄武岩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冲积物地区水稻土的钾位pK-(1/2)p(Ca+Mg)、平衡活度比ARoK,速效钾含量-△Ko和钾位缓冲容量PBCK,以这些热力学参数与第1季及连续4季盆栽水稻谷粒产量和植株吸钾量参比项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花岗岩地区水稻土pK-(1/2)p(Ca+Mg)最小,ARoK和-△Ko最大,玄武岩地区水稻土则相反,冲积物地区水稻土PBCK最大.(2)pK-(1/2)p(Ca+Mg)和-△Ko适宜用于花岗岩地区水稻土当季的需钾诊断,ARoK对于三类水稻土都不适宜,PBCK对于三类水稻土都适宜且能用于连续4季的需钾诊断.(3)aCa+aMg基本上是常数.(4)花岗岩地区水稻土pK-(1/2)p(Ca+Mg)、-RTlnaK和-△Ko对盆栽水稻临界值分别约为2.84,5400卡/克分子和0.08毫克当量/100克土,PBCK对于全部水稻土盆栽水稻的临界值约为46[(毫克当量/100克土)]/[(克分子/升)1/2].

    • 棉花硼、钾营养相互关系的研究

      1987, 24(1):43-50.

      摘要 (1861) HTML (0) PDF 858.11 K (2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3-1984年,在田间及盆栽条件下,进行棉花硼、钾营养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硼与钾均呈显著影响棉花产量,且硼、钾间存在相互效应.严重缺硼时,钾与产量呈负相关,高硼时,钾与产量呈正相关;缺硼与高硼均使棉花产生明显的外部症状,且缺硼症状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加重,硼中毒症状则随钾量的增加而减轻;叶片含硼量随土壤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单株叶片吸硼量同样随硼的增加而增加,但与钾的关系则与不同硼水平有关,缺硼时,钾抑制硼的吸收,正常硼及高硼时,中量钾促进硼的吸收,高钾又抑制硼的吸收.叶片含钾量不受土壤施硼量的影响,但缺硼及高硼均使单株叶片吸钾量降低,缺硼严重影响花粉粒的形态及叶柄组织的解剖结构,且缺硼叶柄细胞中存在大量淀积物,高硼及缺钾均不影响解剖学结构,也未发现硼、钾相互关系对它们的影响.

    • 尿素粒肥在石灰性砂壤土上对夏玉米效应及氮素去向的研究

      1987, 24(1):51-58.

      摘要 (1764) HTML (0) PDF 2.62 M (2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告了尿素粒肥在石灰性砂壤土上对夏玉米的效应及其氮素去向.在石灰性砂壤土上尿素粉肥条撒(雨前施肥或结合灌溉)可以起到尿素深施的作用.在供试土壤上施用尿素,肥料氮的淋洗程度是重2.17克的粒肥深施>重1.09克的粒肥深施>粉肥深施>粉肥条撒.但玉米地上部分吸收肥料氮的情况正好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淋洗难易趋势相反.收获时玉米地上部分吸收利用了48.5%的肥料氮量,0-80厘米微区土壤中残留了17.6%,而氮肥损失(亏缺)为33.9%.

    • 再论土壤条件与桤木结瘤固氮的关系

      1987, 24(1):59-66.

      摘要 (1500) HTML (0) PDF 558.08 K (2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桤木结瘤固氮与土壤理化因素的关系,可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表达.最佳数学模式表明:影响固氮量的主要因素是酸度,其次是有效磷与有效钾、CO2与有机质、CO2与有效钼的联合效应.有效磷的不足是固氮的限制因素.共生体的固氮能力在潮土和黄壤(灰岩母质除外)上最强,沙溪庙母质的各种紫色土较高,强钙质土和酸性土则低.

    • 土壤粘土矿物反射特性及其在土壤学上的应用

      1987, 24(1):67-76.

      摘要 (2092) HTML (0) PDF 668.14 K (3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实验室测量的埃洛石、蒙脱石、伊利石和蛭石加热处理前后的反射曲线(0.2-2.5pμm),研究上述矿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其与化学组成的关系.提出鉴别主要粘土矿物类型、矿物二、三八面体和根据土壤反射曲线识别主导粘土矿物的方法;并用土壤剖面的反射曲线,解释土壤性状与形成特点.

    • 新疆博格达山北坡土壤形成特征及其垂直分布

      1987, 24(1):77-85.

      摘要 (1834) HTML (0) PDF 674.05 K (3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博格达山北坡土壤形成过程主要有腐殖质化过程、粘化过程、钙他过程、残余盐化-碱化过程、高山融冻过程.土壤风化程度低,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粘粒SiO2/R2O3为2.84-3.54,各土类差别不大,R2O3,沿剖面无明显移动.本区山体高大,土壤垂直分布完整,在天山北坡有代表性,并具温带荒漠土壤的垂直分布特点.土壤垂直分布东、西差异明显,西部完整,东部无荒漠土壤和高山草甸土.

    • 美国玛洛试验地的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987, 24(1):86-93.

      摘要 (1949) HTML (0) PDF 2.99 M (2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系玛洛试验地(Morrow Plots)建于1876年,是美国最早用来研究种植制度和施肥效应的试验地.我们通过养分、土壤结构、土壤水分等测定,结合历年的产量,研究玉米连作、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燕麦-三叶草轮作以及土壤施肥处理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玉米连作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减少一半以上,其他营养元素也相应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少,结构变坏,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弱.而轮作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作物高产稳产.

    • >研究简报
    • 多孔介质中弥散参数的“瞬时剖面”求法

      1987, 24(1):94-96.

      摘要 (1757) HTML (0) PDF 188.66 K (2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机理做了详细研究.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是由孔隙中的对流以及溶质本身的热动力扩散引起的.水动力弥散是指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由两种作用引起,一是由于平均孔隙流速的宏观作用,二是由于各孔隙通道中流速分布相对于平均孔隙流速的不均匀性和溶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热动力作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