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第2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土壤施用有机物料后重组有机质变化规律的探讨Ⅰ.对有机无机复合及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

      1987, 24(2):98-104.

      摘要 (1647) HTML (0) PDF 2.60 M (2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粉壤质黑钙土和粘壤质轻度盐化草甸土上进行田间、盆栽及培养试验,研究了施用各种有机物料后两年来重组有机质的变化状况.施用有机物料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重组有机质的含量,可以提高有机无机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各种有机物料的效果并不一样,追加复合量和追加复合度均随玉米秸秆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复合系数却因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用有机物料后重组有机质中各种结合形态的腐殖质在绝对含量上都明显提高,但以松结合态的增加较多,松/稳、松/紧比值提高.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施用的第一年.

    • 母质对新形成腐殖质的影响

      1987, 24(2):105-110.

      摘要 (1593) HTML (0) PDF 421.11 K (2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旱地和水田条件下,母质对新形成腐殖质的影响.供试物料为紫云英、绿萍、稻草和水葫芦.结果表明:1.除绿萍外,各物料腐解三年后均已分解较完全.腐解产物的C/有机N值和腐殖质组成均随原始物料而异.2.当植物物料和母质相同时,与水田条件下的相比,旱地条件下的腐解产物的C/有机N值大多较窄,中性糖量较高,六碳糖/五碳糖值较宽,腐殖酸的提取率较高.3.当水分条件和植物物料相同时,与第四纪红色粘土中的相比,下蜀黄土中腐解产物的胡敏酸的C/N值大多较窄,六碳糖/五碳糖值和胡敏酸/富里酸值大多较宽.作者认为,二者中腐殖质组成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系由于粘土矿物的组成不同所致.

    • 淹水条件下猪粪对黄棕壤性质的影响

      1987, 24(2):111-119.

      摘要 (1520) HTML (0) PDF 2.64 M (2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在下蜀黄土中添加不同量的猪粪,研究在以淹水为主、干湿交替条件下,猪粪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经培育427天后,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钾、CEC、土壤对NH4+和磷的吸附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并用主组元分析评价了施用猪粪对这些性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量为1%时,由于氧化铁的活化,使土壤结构破坏,猪粪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较差;但施用量在3%以上,土壤的各性质均得到改善,综合影响较好.

    • 水稻根际反硝化细菌生态分布的研究

      1987, 24(2):120-126.

      摘要 (1580) HTML (0) PDF 475.90 K (2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三种土壤中水稻根际反硝化细菌的生态分布及两种作物对根际反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期菌数均以根面大于根际,又大于根外,R/S值为10-100以上.水稻与大麦的根面及根际反硝化细菌与细菌总数均以抽穗期最多,成熟期菌数明显下降,但水稻不同生育期菌数高于大麦相应时期的菌数.其优势种根面比根际者单纯;同一土壤中不同作物根面反硝化细菌优势种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壤中同一作物根面、根际反硝化细菌优势种差异不明显.

    • 浙江省水稻土“因产定氮”基本公式及其有关参数的探讨

      1987, 24(2):127-134.

      摘要 (1617) HTML (0) PDF 2.50 M (3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历史上的因产定肥,一则缺乏科学的产量依据,二则没有测定土壤供氮量的简便方法,应用不方便.本文提出因产定氮的式子是:N=(0.018(Y-1.05X)/E.式中:Y为该土壤上的水稻最高可得产量;X为无肥区的基础产量,Y与X之间的统计关系已见于《土壤学报》19卷315页一文中.参数0.018为肥料氮所创造的产量每斤稻谷(含稻秸秆)在本田应吸收氮的量(单位均为斤/亩).由于消除了土壤氮所创造的产量,故不再存在难以测定土壤供氮的问题.

    • 锌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吸附

      1987, 24(2):135-141.

      摘要 (1627) HTML (0) PDF 2.50 M (2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平衡法研究石灰性土壤对锌的吸附.供试土壤为徐州丰县的黄潮土表层(0-15厘米).结果表明:吸附要用两个Laagmuir方程来描述,可以假想成两个L型表面,采用平移坐标法求出最大吸附量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pH对锌的吸附影响很大,高pH(7.5)时,CaCO3组分对锌的吸附的贡献约占70%,低pH时,对吸附的贡献较小.

    • 水田氨挥发的测定方法

      1987, 24(2):142-151.

      摘要 (1846) HTML (0) PDF 672.09 K (2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中国丹阳练湖农场进行的田间试验中,研究和比较了稀疏幼小稻苗生长下测定水稻田氨挥发的三种简化方法.其中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分别测定水面以上0.8米处的风速和氨的浓度,以计得氨挥发量.用专门设计的氨采样器测定某一固定高度处氨的水平迁移量的方法,准确性略差一些,但由于它不需要电源、抽气泵、流量计和风速计,因而适于在偏僻地区应用.

    • Bowman-Cole土壤有机磷分组法的探讨

      1987, 24(2):152-159.

      摘要 (3222) HTML (0) PDF 496.77 K (2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Bowman-Cole法的几种浸提剂和浸提步骤大体上可将矿化难易不同的几种有机磷化合物区分开来.采用该法所测得的土壤有机磷四种组分,其矿化速率有随土壤有机磷组分活性增强而增加的趋势.因此,该法能用来监测土壤有机磷对植物有效性的高低.

    •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的生物养分循环

      1987, 24(2):160-169.

      摘要 (1791) HTML (0) PDF 641.10 K (3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东北长白山红松阔叶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分布和养分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每公顷生物量约为211吨,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82%,地下部分占18%,而年生产量每公顷为7.087吨.该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氮、磷、钾、钙和镁分别为每公顷618.6、56.47、511.82、1057.95和75.85公斤,而年生物量的氮、磷、钾、钙和镁分别为每公顷78.58、7.72、45.80、84.51和13.97公斤.凋落物在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从土壤年吸收的养分中,大量养分通个凋落物又归还土壤.通过计算看出,生产1吨乔木生物量,红松需要消耗氮、磷、钾、钙和镁分别约为9、1、3、4及1公斤,而阔叶树需要消耗上述养分分别约为16、1、9、17及4公斤.

    • 不同时期形成的铁质富铝土特性及其在发生上的意义

      1987, 24(2):170-179.

      摘要 (1784) HTML (0) PDF 1.03 M (2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其他成土因素相对一致的前提下研究时间因素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分类中的一些问题.随成土时间变长(Q4-Q1),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组成都发生较大变化.如原生矿物含量减少;三水铝石逐渐增多;高岭石结晶程度变高;粘粒硅铝率和交换量分别由1.91、57.5减至1.25、12.9;游离铁含量增加.分析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成土时间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一般小于生物气候的影响;全新世火山灰发育的土壤的粘土矿物、交换量、游离铁含量等性状与红壤截然不同,不应归属于红壤而应在高级分类单元中加以区分;许多在发生上有意义的指标,如硅铝率等,由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Q3-Q1)已超过了同一母质发育的不同土类间的变化,因此把Q3-Q1玄武岩发育的高富铝土归属于同一土属也是不妥的.

    • 横断山区森林土壤的数值分类

      1987, 24(2):180-192.

      摘要 (1601) HTML (0) PDF 2.85 M (2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土壤分类中综合运用多种数值分类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本文应用了主组元分析、聚类分析,多组判别分析和最小支撑树等方法,将横断山区有代表性的30个森林土壤剖面分为六组,各组土壤间不仅在理化性质上有鲜明特征,而且与最重要的成土条件和森林植被类型基本吻合.在西南高山林区,树种与下木对土壤形成有重要作用,主要成土过程为酸性淋溶与腐殖化过程.通过选取的六个理化性质指标,主组元分析结果反映出了上述主导成土过程,而多组判别分析则进一步给予每组土壤以明确的分类域.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作为土壤数值分类的基本方法.

    • >研究简报
    • 湘江谷地主要土壤类型中八个元素的环境背景值研究

      1987, 24(2):193-197.

      摘要 (1433) HTML (0) PDF 287.90 K (3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故环境背景值的研究便成为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用于当前的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监测工作,而且对工农业的规划及发展也具有实际意义.我们对湘江谷地主要土壤类型中B,V,Sc和Ba等若干元素的环境背景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