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第2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水分状况对红壤母质中物质移动及稻麦生物量的影响

      1987, 24(3):199-209.

      摘要 (1616) HTML (0) PDF 730.85 K (2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模拟土柱研究了红壤母质在淹水条件下物质的迁移规律及不同水分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柱施加有机质淹水后,矿质元素活化,部分迁移出土体。物质的累积淋溶量序列为:Fe>Ca、SiO2>K>Al、P、Mn、Mg,日渗漏量与Eh是影响物质淋溶的主要因素。主组元分析表明,淹水初期主要的土壤发生过程是矿质元素的活化与淋溶,硅铝的相对富集及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善。铁、锰的淋淀与水分关系密切。铁、锰在表层淋离,中下层淀积,这同自然状况下铁锰的淋溶淀积特点是一致的。

    • 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质的数量、性质及其变化

      1987, 24(3):210-217.

      摘要 (1913) HTML (0) PDF 2.60 M (2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溶性有机物质的数量可因绿肥种类、土壤和时间而异。该物质是一类分子量低、带不同电荷(正、负电荷)和等电点的物质,并含有羧基和胺基。其中的某些性质随时间而变。该物质的数量与Eh的相关系数显著。其还原性因绿肥种类而异。工作中应用了凝胶层析、红外、可见光谱分析和等电聚焦技术。

    • 应用穆斯堡尔(Mössbauer)谱学方法研究Fe+++, Fe++与胡敏酸结合的性质

      1987, 24(3):218-225.

      摘要 (2557) HTML (0) PDF 576.84 K (2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在不同pH条件下Fe+++,Fe++与胡敏酸结合的性质。计算机拟合的pH3.057Fe-胡敏酸络合物泥浆的穆斯堡尔谱和参数表明,三对四极双峰(图1,AA',BB',CC')是合理的。在pH3.0 Fe+++以高自旋态存在,它和胡敏酸的结合多于一种环境类型。在pH1.0的57Fe-胡敏酸络合物中,观察到了Fe+++的穆斯堡尔谱信号,但没有Fe++的信号,在这个样品离心分离出的液体部分检测到了加入量的59.7%的铁,表明在pH1.0时相当数量的Fe+++被胡敏酸还原成Fe++,Fe++并不与胡敏酸牢固结合。在30伏电析过的57Fe-胡敏酸络合物样品中(pH2.8)出现了Fe+++,Fe++的穆斯堡尔谱,这一结果指示出,在电析过程中由于57Fe+++-胡敏酸络合物悬浮液pH的降低,一部分Fe+++还原成Fe++,在pH2.8相当数量的Fe++与胡敏酸牢固结合。根据在80K记录的穆斯堡尔谱,在pH1—3的范围出现了磁有序成份,但在室温记录的穆斯堡尔谱没有磁分裂。

    • 磷肥肥粒对周围微域土壤pH的影响

      1987, 24(3):226-231.

      摘要 (1847) HTML (0) PDF 2.44 M (2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告了常用的三种国产磷肥的饱和溶液的性质、组成及其施入土壤后对肥粒周围微域土壤pH的影响。普钙饱和溶液是强酸性的,pH为2.5左右,施入土壤后降低了所有供试土壤之微域pH值。钙镁磷肥饱和溶液则是强碱性的,pH为9.7左右,施入土壤后提高了所有供试土壤的微域pH值。而磷铵肥料的饱和溶液是中性的,pH为7.5左右,施入土壤后使黄土性土壤的微域pH下降但使中性水稻土和酸性红壤的微域pH上升。无论何种磷肥、何种土壤,其施肥前后微域pH变化值(△pH)之大小与土壤质地、缓冲性能及原来土壤pH值的高低有关。

    • 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Ⅳ.水稻土

      1987, 24(3):232-238.

      摘要 (1659) HTML (0) PDF 476.23 K (3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三种水稻土(黄泥土、棕壤型、草甸型)的肥力性状。所得结果与旱田土壤比较有如下一些不同之点:(1)土壤腐殖质缩合作用较弱;(2)<10微米各级微团聚体的量减少;(3)微团聚体中C,N,P含量变化随粒径增大而缓慢地减少;(4)微团聚体对NH4和P的吸附和解吸附量较高;(5)土壤的贮水能力较高,渗水能力则较差。测验证明,在腐殖质含量较多的草甸土型水稻土和旱田土壤都是以<10微米的各级微团聚体为影响肥力的主要部分,而含腐殖质较少的棕壤型水稻土和旱田土壤都是以>10微米各级微团聚体为影响肥力的主要部分。

    • 白浆土微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1987, 24(3):239-247.

      摘要 (1700) HTML (0) PDF 601.25 K (2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白浆土垦植前后不同肥力耕层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芽孢杆菌、真菌和好气纤维素细菌的优势组成;土壤接触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以及纤维素分解率和呼吸活性,并检测了固氮菌的拮抗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耕作层(黑土层)下亚表层土壤的不良农化和生物学性状,通过不变动土壤层次,以大量有机能源物质并配合无机肥料一次富集于该土层中,可迅速强化该层土壤生物学活性,并达到改善其土体构型的目的。

    • 珠江三角洲水稻土的形成发育

      1987, 24(3):248-256.

      摘要 (1902) HTML (0) PDF 598.09 K (2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珠江三角洲是华南最大的三角洲平原,全国著名的水稻生产基地,其土壤的形成发育是与.三角洲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并随其演变而不断演化。即泥滩生草或长红树林后,围垦种稻初期,形成沼泽型或酸性盐渍型、盐渍型水稻土,随着种稻时间的延伸,脱沼泽化、脱酸化、脱盐化作用的不断进行,发育成潜育型和潴育型水稻土。在此发育过程,肥力自然趋于下降,但人为的耕作、施肥水平是影响其肥力和发育方向的关键因素。

    • 都庞岭东南坡土壤形成特点及其垂直分布

      1987, 24(3):257-268.

      摘要 (1747) HTML (0) PDF 597.00 K (2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都庞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最高峰韮菜岭海拔2009.3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生长良好。土壤形成特点表现为较强的脱硅富铝化作用,B层粘土矿物以高岭为主,硅铝率较低,通常在2.5以下,少数土壤剖面可小于1。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垂直谱上部土壤淋溶作用较强。由于都庞岭山体高峻,土壤垂直分带性明显,自下而上,分布有山地红壤(海拔700米以下)、山地黄壤(700—1550米)、山地黄棕壤(1550—1950米)、山地灌丛草甸土(1950米以上)等。山地黄壤在垂直带谱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性态特征表明,黄壤并不是红壤发育的前期阶段,而有其自身的、独立的形成特点,在湿度大,风化物通透性好的条件下,对黄壤的形成发育更为有利。

    • 陕北地区黄绵土分类的研究

      1987, 24(3):266-271.

      摘要 (3679) HTML (0) PDF 416.42 K (2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绵土是在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幼年土壤,没有明显的发育层次,不具有地带性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性状与母质类似,剖面层次由Ap—C层或A—C层组成。根据土壤诊断层和诊断剖面特性划分为原始黄绵土和淡黄绵土两个亚类。以作物生长季节(4—9月)土壤水热状况划分温灌黄绵土、温潮黄绵土、温润黄绵土、温干黄绵土、凉润黄绵土、凉干黄绵土等土属。以表层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的等级差异和组合划分出28个土种。黄绵土的分布,在延安以南海拔低于1200米以下的地区,阴、阳坡土壤均属温潮黄绵土,再向北,阴坡为温润黄绵土,阳坡为温干黄绵土。海拔高度在1400米以上阴阳坡两边的土壤属凉干黄绵土,阴凉沟底地土壤属凉润黄绵土。河川地土壤通常为温灌黄绵土。

    • 应用热惯量编制土壤水分图及土壤水分探测效果

      1987, 24(3):272-280.

      摘要 (1988) HTML (0) PDF 954.19 K (3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可见一近红外多光谱扫描图象和热红外日、夜扫描图象可以生成土壤反照率图和土壤日夜温差图,再利用室內测定的少量土壤热惯量资料对室外同步测定的土壤反照率和日夜温差进行二元回归,可得二元回归方程。借助此回归方程和所生成的土壤反照率图和土壤温差图可以生成真实土壤热惯量图。再利用土壤热惯量对土壤水分的回归方程,可将真实土壤热惯量图变成土壤水分图。这种土壤水分图反映出的土壤水分含量误差范围为-4.18%至1.98%,误差绝对值平均数为1.84%。

    • 盐渍土中盐结晶的显微研究——Ⅰ.芒硝无水芒硝的转换因素和蓬松盐土蓬松层的形成

      1987, 24(3):281-285.

      摘要 (2173) HTML (0) PDF 1.34 M (2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偏光显微镜技术与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三种不同类型盐土的盐结晶进行观察研究。从土壤溶液的蒸发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泻利盐(MgSO4·7H2O)、石盐(NaCl)结晶的析出过程,析出顺序受温度的影响。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确定土壤溶液中主要盐分类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照片,展示出某些盐类结晶的自然特征,它们是:与土粒胶结紧密的石盐(NaCl)、由芒硝(Na2SO4·10H2O)脱水转变成的无水芒硝(Na2SO4)、或由硫酸钠、硫酸钙形成的复盐——钙芒硝Na2Ca(SO4)2。各种盐类在土壤中结晶出来形态清晰。以硫酸钠的溶解特性为例,扼要地讨论了土壤中芒硝—无水芒硝的转化条件及其对土壤结构产生的影响。

    • 土壤-植物根系微区养分状况的研究——Ⅳ.电子探针制样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1987, 24(3):286-290.

      摘要 (1922) HTML (0) PDF 1.35 M (3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电子探针分析植物样品的几种制备方法和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直接空气干燥方法使得玉米根的表皮和皮层细胞显著收缩。用4%戊二醛磷酸缓冲液预固定一个小时就可导致根内K和Ca的大量淋失。只有在-80℃和5×10-4Torr以下进行冰冻干燥才能使得到的样品形貌自然,元素保持原位,效率又高。应用此方法对根-土微区营养元素分布状况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清晰地显现出,K在根的各个组织部位都有不少存在,伹以在中柱内浓度更高些?鳦a则是在内皮层和皮层有明显的富集,在根输导组织中没有累积。还可以看到在内皮层以外的组织中积累有较多的Si,表明根表皮和皮层细胞被微生物破坏后,土粒渗入而形成内根际。在根际土壤中同时存在着较多的Si,Ca,Fe,Zn,K和Ti等。

    • >研究简报
    • 辽河平原土壤背景值与主要成土条件关系

      1987, 24(3):291-294.

      摘要 (1574) HTML (0) PDF 253.12 K (2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许多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某一限定指标后,常对生物和人体构成潜在毒性,故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土壤环境背景值和重金属元素控制指标的研究[1,7,8]。本文对辽河平原土壤中铅、锌、铜、锡、镍、铬、汞、砷等8种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成土条件的关系做了粗 浅的分析讨论。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