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31(1):86-94.
摘要:
红树林及由红树林沼泽发育的酸性硫酸盐土在我国约有10.6万公顷。红树的主要生化特点之一是其化学组成中硫含量很高,平均达0.4%左右,大大高于同地带其它灌木(0.1%左右),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着土壤发生及其性质。当红树林残体被埋藏而分解后,有大量的硫进入土壤,从而使土壤具有含硫层。该层全S含量多在0.3%以上,表层土壤也在0.2%左右,而一般热带地区酸性土只有0.04%左右。土壤地下水中SO42-约为入海河口海水中的10-20倍,也是这类土壤硫主要来源于红树林等生物体对海水中硫的富集的一个佐证。当土壤围垦而脱水后,硫化物遭氧化而生成大量硫酸,致使土壤呈强酸性,含S层最低pH值可达2.2,大量的铝活化析出,严重危害作物生长。我们把红树埋藏层(含硫层)作为诊断层,并根据本研究结果对该诊断层的指标进行了修改。按照其埋藏深度、pH和含S量将这类土壤续分为上位(<25cm)、中位(25-45cm)和下位(45-70cm)三种类型。为改善这类土壤的生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可针对硫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化学行为进行改良,如垦植种稻,泡水压“酸”,蓄淡洗“酸”等;也可针对合硫层浅、土镶易酸化的特点进行改良,如填土隔“酸”,施石灰或磷矿‘粉中和酸,选择耐酸品种等;还可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种植及建设红树林保护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