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第3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中国土壤肥料工作的成就与任务

      1994, 31(4):341-347.

      摘要 (1777) HTML (0) PDF 2.65 M (2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业发展中,土壤肥料科学的进步、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土壤肥力的培养与提高、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植物营养与施肥,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侧重从土壤肥料科学技术推广领域这个侧面加以阐述。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土壤肥料工作的现状和成就,回顾土壤肥料工作,涉及到土壤肥料基础工作和科学技术推广的方方面面;第二部分土壤肥料工作的任务,展望土壤肥料工作,探讨“八五”期间乃至本世纪末土壤肥料科技推广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 华南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研究

      1994, 31(4):348-355.

      摘要 (2147) HTML (0) PDF 2.48 M (3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我国红壤的特性和我国酸雨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华南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特点。提出了研究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酸缓冲曲线法。根据土壤的酸缓冲曲线提出了两个具体指标:(1)土壤的酸害容量;(2)土壤的酸敏感值(△pH敏感值).根据大量酸缓冲曲线的结果,对指标分别进行了初步分级,并对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土壤进行了概略分区。

    • 漠境生物土壤地球化学特点

      1994, 31(4):356-370.

      摘要 (1799) HTML (0) PDF 938.44 K (2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聚类分析,植物的化学组分中,常量元素分为四类,微量元素分为三类。根据植物最为富集的元素,按常量元素,有四种类型;按微量元素,有六种类型。植物的化学组成与土壤的化学成分并无直接相关,但与土壤类型特别是土壤地球化学类型有联系。漠土、盐土上的植物富Na2O;棕钙土、栗钙土上的植物富SiO2.至于微量元素,棕钙土、栗钙土和其它山地土壤的植物,Mn+V+Co+Ni+Ba+Cu/Sr+B+Zn+Li>1;平原土壤上的植物,则<1.盐渍土类型上的植物,K2O+Na2O/Cao+MgO平均比值>1,碳酸盐土、硅铝土类上的植物,上述平均比值均<1,其中以碳酸盐土类型上的植物比值最小。K2O/Na2O比值以硅铝土类型的植物为最大。漠土、盐土上植物被迫吸收更多的Na,而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似有抑制。其它土壤类型的植物组成表现出多样性,显示植物的生物选择吸收作用。按吸收系数大小,富Na类植物属于聚Na富P型;富Si和富Ca类植物属聚K富P型。富K类植物属于聚K富P型。根据这些特点,对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植物资源,改良土壤和增进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

    • 中国黄土高原古土壤中粘粒移动问题探讨

      1994, 31(4):371-375.

      摘要 (2236) HTML (0) PDF 367.82 K (2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黄土沉积剖面中常出现若干古土壤层,该层在往是碳酸钙被淋失而粘粒含量特高的土壤发生层。因而对于该层粘粒来源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残积粘化论者认为黄土层中古土壤中的粘粒以伊利石为主,且为钙镁饱和,亲水能力差,不易发生机械淋溶现象。但是不论现代或古代土壤发生层中的确发生粘粒局部位移和富聚等现象,如结耕体外常见有发亮胶膜的出现和在薄片双察中可见光性定向粘粒和螺纹状聚集等现象。本文除确认上述现象存在外,并认为其原因和一般土壤剖面中出现的机械淋溶淀积现象有所不同,而是强烈的生物作用,尤其早先草本植物繁生的软土表层中生物底解矿化,矿质反馈和2:1晶型类粘土矿物的生物形成作用,后来又屡经冻融以及微冰楔状孔隙冰晶体消融作用所造成的,尤其后者甚至会促使粘化层向母质层过渡的地方出现星型--蒜瓣状表面光滑发亮的土体。

    • 我国酸性硫酸盐土壤中铁锰形态转化及迁移

      1994, 31(4):376-384.

      摘要 (2174) HTML (0) PDF 2.65 M (3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酸性硫酸盐土壤酸性很强,有机质含量高,造成了这种土壤所特有的铁锰淋洗、转化和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硫酸盐土壤中全铁含量较低,一般在35-50g/kg(以Fe2O3计),全锰含量也低,一般在0.25-0.55g/kg(以MnO计),一般滩涂中,全铁大于60g/kg,全锰大于1g/kg.酸性硫酸盐土壤中,铁的游离度较小,一般在30-70%,铁的活化度较大,一般在8-20%,而滩涂中铁的游离度一般在60-78%,铁的活化度一般在8-9%.酸性硫酸盐土中,易还原态锰含量较低,一般在0.01-0.07g/kg.锰的活动性较铁强,在土体中锰的淋溶和迁移系数较铁大。

    • 滇桂地区变性土的发生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

      1994, 31(4):385-395.

      摘要 (1821) HTML (0) PDF 731.29 K (2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变性土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程度,并结合世界主要分类系统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地带性土壤而言,变性土风化成土作用较弱,发育程度较低,土壤中元素的淋溶迁移及相对富集程度也远低于地带性土壤。由于粘粒含量尤其是粘粒矿物组成的差异,变性土表现出极高的膨胀潜势。通过研究,本文还对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变性土土纲、亚纲、土类等的划分标准和依据及变性土性土的确立等提出了见解。

    • 浙江海岛丘陵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1994, 31(4):396-402.

      摘要 (1707) HTML (0) PDF 494.58 K (3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对浙江海岛丘陵土壤14个代表性剖面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可分别归属于棕红壤土类和准红壤土类,但由于土壤盐基饱和度高,因此可进一步划分为富盐基棕红壤亚类,而准红壤中无相应的亚类,建议恢复设立富盐基准红壤亚类。

    • 试论中国淋溶土的成土过程与基本特性

      1994, 31(4):403-412.

      摘要 (2986) HTML (0) PDF 666.84 K (3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淋溶土是我国的一类重要土壤,总面积约12.5万km2.在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中,有几个土类--暗棕壤、棕壤、酸性棕壤、白浆上以及部分褐土可归属于淋溶土1).这些土壤大都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的森林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别具特征。据30个剖面的统计分析,其B/A层粘粒含量比值,从暗中壤-棕壤-黄棕壤,为1.47-1.88-2.53,经统计土壤发育过程中粘粒的生成量(或损失量)相差七倍。上述几种土壤的水分状况有所差异,但水分含量均足以产生有效的淋溶作用。比较中、美两国的淋溶土由于生物气候和成土年龄的差别,中国的淋溶土E层发育较差而B层较厚,剖面中残遗特征较多。

    • 洼涝盐渍土“淡化肥沃层”的培育与功能的研究

      1994, 31(4):413-421.

      摘要 (1753) HTML (0) PDF 621.66 K (25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1986-1993年微区及大田试验说明,对洼涝盐渍土采用不同培肥措施,培育“淡化肥沃层”,改善了土壤理化生物状况,提高了土壤肥力。因此,在不减少土体盐贮量的条件下,以“肥”调控水盐,把盐分调节在土壤表层40cm根系活动层以下,在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创造一个良好的肥水盐生态环境,以利实现高产。

    • 受固氮活性制约的蓝藻固氮去铵阻抑及其与生理条件的关系

      1994, 31(4):422-429.

      摘要 (1550) HTML (0) PDF 472.39 K (2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不同气体环境中培养的蓝藻Anabaenu 7120固氮活性各异,Ar+CO2中最大,空气中次之,Ar中最小。固氮活性高者去铵阻抑速率大,反之则小。它们对各种生理条件的反应不一样,固氮活性高者,其去铵阻抑速率受氧和氮的抑制小。在氢和氧加合条件下,三种活性的蓝藻去铵阻抑均加快,但活性低者慢而小些。光强减弱或加光合抑制剂时,固氮活性低者去铵阻抑速率显着小于活性高者,而添加外源的蔗糖或丙酮酸时,也是固氮活性低者小些。

    • 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

      1994, 31(4):430-438.

      摘要 (1996) HTML (0) PDF 2.65 M (3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结果表明,土壤含钾矿物的含量和种类因成土母质和土壤发育程度而异。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含钾矿物随粒径增大而增加(>50μ除外),沉积岩发育的土壤情况相反。土壤的非交换性钾与云母类矿物含量呈较好的相关性(r=0.669),交换性钾与土壤CEC呈极显着正相关(r=0.808**).不同粒级对土壤全钾量贡献不一,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全钾量主要集中于10-50μ和>50μ粒级中,沉积岩发育土壤的全钾量主要集中于<2μ和2-10μ粒级中。

    • 小麦适宜地下水位试验

      1994, 31(4):439-446.

      摘要 (1851) HTML (0) PDF 562.44 K (2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小麦的适宜地下水位控制指标及土壤水分指标。水位指标采用动态和静态水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验;耐渍、耐旱土壤水分指标应用土壤水分能量测试技术取得了能量指标。试验得出:小麦全生长期适宜地下水埋深指标为0.8m,播种期如遇干旱抬高至0.5m有利出苗齐苗,分蘖后至2月底逐渐降至0.8m,小麦生长中后期3-5月间在雨后3-4天能由田面降落控制于0.80m;小麦生长中后期耐渍土壤水分指标为40cm土层内的土壤水分吸力>3kPa,耐旱土壤水分指标为40cm土层内朵穗-抽穗开花期的吸力≤80kPa,灌浆-成熟期吸力≤100kPa.土壤通透性的通气孔隙指标为:耕层8-15%,犁底层≥4%,淋溶层≥5%.昆山重壤土地区采用暗管排水,暗管埋深为1.0m,间距15m可满足上述各项指标要求。

    • 蔗田施用种菇废菌棒的作用

      1994, 31(4):447-450.

      摘要 (1538) HTML (0) PDF 295.99 K (2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蔗渣栽培香菇,有显著经济效益,由于,每年产生种菇废菌棒的数量很大,因此可利用废菌棒作基肥,能明显促进甘蔗生长。蔗渣种香菇,取得菇业促蔗业发展的同时,废菌棒回田可作甘蔗良好的有机肥。这样将蔗渣多级利用,不但变废为利,保护环境,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蔗业的增产增收。本文通过上述栽培措施对甘蔗生长作用机理的研究,以明在推广应用方面提供试验依据。

    • 晋西北砖窑沟试验区土壤改良途径

      1994, 31(4):451-454.

      摘要 (1527) HTML (0) PDF 297.79 K (2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北部的晋、陕、内蒙三角区内,为黄河的主要产沙区,以水土流失严重著称,是一个迫切需要治理的地区。“七五”期间,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该地区的砖窑沟流域设置了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从1986年起以田间试验与定位观测相结合,已历时6年,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试验区的土壤改良措施和培肥途径。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