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第3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黄土高原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与地壳克拉克值的类比

      1996, 33(3):225-231. DOI: 10.11766/trxb199409220301

      摘要 (2770) HTML (0) PDF 449.73 K (3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对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共采集样品147块(最后组合成100块样品进行分析),对每个样品都分析了54种元素,并用质量加权法计算了黄土各元素的丰度值。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各地黄土的化学成分彼此十分类似,具有良好的均匀性特征。并且,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十分接近现在使用的地壳克拉克值。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用黄土的平均化学成分来代表大陆上部地壳的平均化学组成。从理论上说,风成黄土的物源区很大,又是天然高度均匀混合,因而比前人的方法更合理,更具有代表性,更接近上部陆壳的真实情况。并且认为,这是研究地壳克拉克值的一条新途径,也是今后研究黄土地球化学的一个新的方向。

    • 土壤空间变异性研究

      1996, 33(3):232-241. DOI: 10.11766/trxb199512300302

      摘要 (2978) HTML (0) PDF 556.66 K (4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立足于详查的空间尺度,在一个30平方公里的复合试区上,利用30m到50m的网格调查或土链调查方式,一共观察、描述和记录了127个小土坑,17个土壤剖面,去获取供土壤空间变异研究用的基本数据信息。研究分析和制图工作是在一个由PC-386,数字化仪,扫描仪,彩色打印机等硬件组成和ARC/INFO,IDRISI,dBASE及GEOEAS等制图、数据库和地统计软件支撑的GIS(地理信息系统)上进行的。通过观察点表土属性值的频率分布、半方差图分析和KRIGING内插等概率统计和地统计等方法去达到研究和叙述试区土壤区域变异性的目的。

    • 科尔沁地区农田土壤沙漠化演变的研究

      1996, 33(3):242-248. DOI: 10.11766/trxb199510110303

      摘要 (2100) HTML (0) PDF 2.40 M (3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土壤沙漠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风蚀沙化过程中,土壤的粉沙粘粒含量、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均趋于下降,而土壤容重、温度和pH值趋于升高;(2)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是土壤粉沙粘粒和有机质吹蚀的结果,造成土壤粗粒化、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和水肥渗漏,其中风蚀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危害明显大于积沙;(3)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沙漠化演变表现出既有连续性又有间断性,随着沙漠化的加剧,其连续性减弱,间断性增强。

    • 华中丘陵红壤的水分问题──Ⅰ.低丘坡地红壤的水分状况

      1996, 33(3):249-257. DOI: 10.11766/trxb199508210304

      摘要 (1785) HTML (0) PDF 562.92 K (2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江西省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坡地红壤从1990-1993年间的水分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坡地红壤水分状况不仅在月际有很大变化,在年际也有不同;由于红壤具有特殊的结构性质,虽然总贮水量不算太低,但有效水含量较低,成为红壤在伏秋期间作物易受干旱危害的内在因素;坡地红壤中上半年的贮水量较多,下半年一般从7月开始就明显下降,0-50cm土体内经常出现有效水负值;从实测贮水量和最大贮水库容的比值所见,即使在上半年的丰水期间,0-100cm土层内仍有一定量的贮水库容尚未贮水;而下半年缺水期间100-200cm及20-300cm土体内仍有较多贮水。因此,增蓄丰水期的降水和利用缺水期的深层贮水是充分利用红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 吸附作用与不动水体对土壤溶质运移影响的模拟研究

      1996, 33(3):258-267. DOI: 10.11766/trxb199506060305

      摘要 (2102) HTML (0) PDF 657.76 K (2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等温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实验建立了土壤吸附模型,用饱和水动力弥散实验建立了土壤不动水体模型,并给出了土壤吸附作用与不动水体影响下的饱和-非饱和溶质(盐)运移数学模型的特征-有限元数值计算格式,采用特征-有限元法对蒸发与入渗实验条件下溶质运移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土壤吸附及不动水体对表土积盐作了四种处理,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吸附作用与不动水体对溶质运移影响较大,它在土壤水盐运动的定量研究中不应忽视。

    • 土壤与水环境间离子交换过程模拟研究

      1996, 33(3):268-279. DOI: 10.11766/trxb199510100306

      摘要 (2028) HTML (0) PDF 2.73 M (2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土壤与水环境问可逆离子交换过程,提出了物料平衡与化学反应平衡相结合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离子在土壤柱中进行一维的平移、弥散以及离子交换反应的数学模型。为了验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本文从文献实验资料和作者所做的实验室模型实验两方面,充分证明了数学模型基本正确。利用该模型,可以求出土壤柱固定相和流动相中任何时间、任何位置A、B两离子的浓度数值。因此,在当前特别强调定量预测土壤及地下水所受污染的情况下,该成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土壤水气吸附与解吸研究

      1996, 33(3):280-286. DOI: 10.11766/trxb199507100307

      摘要 (2151) HTML (0) PDF 2.52 M (3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平衡水气压法和差热分析法,对20℃及30℃下土壤气态水吸附与解吸等温线的特点和吸附水的解吸热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在相对水气压达72-75%时,开始明显呈现出毛管凝聚作用;(2)除粘粒含量、比表面积及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外,温度对土壤吸附气态水的数量也具有影响,30℃下解吸平衡样品的剩余水量比20℃下的大,而在通常相对水气压范围内30℃下吸附平衡样品的吸附量比20℃下的小;(3)在土壤水气的吸附与解吸之间存在滞后作用,其强弱与土壤的粘粒含量及比表面积的大小顺序一致,温度升高还可使滞后作用加强;(4)土壤吸附水偏摩尔解吸热在含水量很低时的值远大于其在含水量较高时的值,这表明干土在最初吸附水气分子时主要依赖于化学吸附。

    • 塿土固定态NH4+释放动力学的研究

      1996, 33(3):287-292. DOI: 10.11766/trxb199504240308

      摘要 (1939) HTML (0) PDF 421.92 K (2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塿土耕层土壤固定态NH4+的释放。实验在恒温下共培养20周。结果表明,一级扩散动力学方程描述固定态NH4+的释放最好,其相关系数r最大,标准误SE最小。抛物扩散方程也能较好的描述实验数据,表明固定态NH4+释放是一扩散控制过程,Elovich方程的拟合情况和抛物扩散方程相同,零级方程略差,其SE较大。S11和S12土样固定态NH4+释放速度常数kr分别是0.1097和0.8834/周,最大释放NH4+是分别为98.42和85.25mgN/kg,释放NH4+半时值分别是6.32和7.85周。

    • 安徽宣城风成沉积—红土系列剖面ESR年代学研究

      1996, 33(3):293-300. DOI: 10.11766/trxb199412300309

      摘要 (2127) HTML (0) PDF 528.51 K (2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ESR)测定了安徽省宣城风成沉积-红土系列剖面的形成年龄。根据各层的年龄,可以将本剖面划分为三个形成期次:(1)早更新世晚期,形成年龄约为1000-730ka之间,包括砾石层和上伏的粉砂层;(2)中更新世早期,包括网纹红土及与其互层的棕黄色风成堆积层,其形成年龄在730-400ka之间;(3)中更新世晚期,均质红土(含夹于其间的棕黄色风成堆积层)属于本期,形成年龄约在400-100ka之间。年龄的精确测定,使我们有可能进一步研究“过去全球变化”,并为分析和提取剖面中贮藏的气候环境变迁的信息打下基础。

    • 32P示踪法研究石灰性土壤中磷素的形态及有效性变化

      1996, 33(3):301-307. DOI: 10.11766/trxb199505240310

      摘要 (2034) HTML (0) PDF 485.08 K (2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其有效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短期内(2个月)有2/3左右变成不可提取态磷(Olsen)法,其形态主要是Ca8-P,Al-P,Fe-P型磷酸盐。在种植玉米时,施入的磷肥22.6-27.8%转化成Ca2-P,27.5-30.6%转化成Ca8-P,9.1-10.0%转化成Al-P,10.5-15.6%转化成Fe-P,11.3-18.8%被玉米吸收利用。Ca2-P、Ca8-P、Al-P和Fe-P型磷酸盐对玉米生长都有一定的肥效,它们对植物干物质生产的效率(即引入每百毫克磷所产生的植株干重)的大小顺序是:Ca2-P>Al-P>Ca8-P>Fe-P.Ca10-P型磷酸盐对玉米生长无效。

    • 磷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及其生理效应影响的研究

      1996, 33(3):309-316. DOI: 10.11766/trxb199504070311

      摘要 (1958) HTML (0) PDF 554.21 K (2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杂交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吸磷特性,土壤的供磷特性及其磷肥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生产1000公斤稻谷,早稻需要的磷素比常规稻多,晚稻则相反;杂交早稻和杂交晚稻都以生育中期为吸磷最多,其吸磷量占全生育期吸磷总量的一半以上,土壤供磷则相反。施磷试验中发现,缺磷的植株矮小,生育延迟;施用磷肥可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又可使之早熟高产;随着施磷量的提高,水稻地上部和叶片及种子的含磷量随之增加。缺磷时,水稻叶片中蛋白质氮含量下降;供磷不足时,影响光合初产物的正常运转,引起叶片积累淀粉,而使蔗糖合成减少。水稻缺磷,氮、钾利用率降低,施磷能提高杂交水稻对氮、钾的吸收利用。

    • 煤矸石复垦工程中绿肥牧草对矸石风化层生态环境影响

      1996, 33(3):317-321. DOI: 10.11766/trxb199504080312

      摘要 (1807) HTML (0) PDF 312.33 K (3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绿肥牧草从改变复垦层生态环境的速度与作用看来,与其它作物相比,确实可称为土壤改良之先锋植物[1]。七年的复垦试验表明,只要采取适当措施,绿肥牧草无论在有无覆盖的研石山风化物上均可正常生长。它对于歼石山的利用改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改善歼石山的生态环境,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2]

    • 三峡坝区土壤对钢铁的腐蚀性研究

      1996, 33(3):322-326. DOI: 10.11766/trxb199508210313

      摘要 (1764) HTML (0) PDF 361.99 K (2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金属材料的土壤腐蚀是该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此三峡坝区土壤对钢铁的腐蚀性的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