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第3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1997, 34(1):1-9. DOI: 10.11766/trxb199607030101

      摘要 (2123) HTML (0) PDF 652.13 K (3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现代化阶段,也是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走集约化农业发展的道路,即加强集约经营;力争粮食稳产;坚持持续发展。今后在面临人口与粮食,资源与环境严峻挑战的情况下,现代农业必须为人类享有充足与健康的食物和清洁的环境作出贡献。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需要采取建立四大观点;解决四大矛盾;强化四大对策;处理好四大关系等对策,只有认真落实这些对策,我国现代农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将在促进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 南海诸岛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1997, 34(1):10-27. DOI: 10.11766/trxb199601150102

      摘要 (2367) HTML (0) PDF 964.27 K (2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海诸岛主要由三类土壤组成,即富磷岩性均腐土,盐成土和新成土。这些土壤均发育于具有强石灰性的生物碎屑沉积物之上。富磷岩性均腐土的元素含量与母质相比,P、Zn、Cu、Ba、Cd多元素含量较高,且随成土时间的增加,其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Mg、Ca、Sr、B、V、PhMo等元素含量较低,随成立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新成土和盐成上除P和Na元素含量较高外,其余元素均接近母质。南海诸岛独特的生物气候、母质等条件是造成上述元素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同样,也导致了成土时间对元素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富磷岩性均腐上的元素有效性以富磷、Zn和Cu为特征。盐成立以富B为特征。影响土壤元素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元素全量,这些因素中,元素全量对P、Zn和B等元素有效性影响最大,使得这些元素有效性也显示出与其全量类似的分异规律。

    • 耕作白浆土有机无机复合体腐殖质组成及类型

      1997, 34(1):28-41. DOI: 10.11766/trxb199504140103

      摘要 (1894) HTML (0) PDF 825.68 K (3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Kumada法研究了耕作白浆土各粒径级分中有机质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及各粒径级分中有机碳含量多是高肥土壤大于低肥,并随复合体粒径增大而下降,下降的比例是高肥小于低肥;土壤有机质及粘粒含量影响有机碳贮量曲线与各粒径级分含量曲线的关系,高肥土壤中粉粒或细砂级分中的有机碳贮量明显高于低肥。土壤及各粒径级分的腐殖质以能被0.1mol/LNaOH提取的游离态为主,其胡敏酸(HA)含量、PQ1值等多项指标均有高肥大于低肥的趋势,由logk与RF值所决定的HA腐殖化度则是高肥小于低肥。上述规律在粉粒及细砂级分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随粒径增大,游离态腐殖质及其HA含量等均有下降趋势,但PQ1则是粉粒中稍高;游离态HA类型随粒径增大而变化的序列为:A型(粘粒)-B型(粉粒)-Rp型(细砂)。0.1mol/LNa4P2O7提取的结合态腐殖质及其HA含量与腐殖化度等均以粉粒中最高,粘粒及细砂中次之,PQ2则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无论肥力高低,结合态HA大都为腐殖化度较高的A型,少数为B及P型。

    • 陕西土壤脲酶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Ⅱ.土壤脲酶的动力学特征

      1997, 34(1):42-52. DOI: 10.11766/trxb199503100104

      摘要 (2371) HTML (0) PDF 711.14 K (2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研究,国内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陕西七种主要土壤十六个土样脲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揭示出:动力学参数(VOKmVmaxVmax、/KmK)和活化能Ea从各个角度表征了处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脲酶的活性特征;高、低肥土样间也有明显差别,除水稻土外,各高肥土壤脲酶的VOVmaxKVmax、/Km均大于低肥,相关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动力学参数VmaxVmax、/Km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Ea平均值大小顺序也显示出高、低肥土样脲酶在酶促反应中作用机理上的差异。

    • 表层盐化土壤区咸水灌溉试验研究

      1997, 34(1):53-59. DOI: 10.11766/trxb199505220105

      摘要 (1934) HTML (0) PDF 418.92 K (2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交通过田间咸水灌溉试验,研究在不同咸水灌溉条件下,运城盆地湖区灌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表层盐化土壤区成水灌溉适宜的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咸水适宜的灌溉定额为825-975米3/公顷,灌区上游矿化度小于3克/升的微咸水适宜的灌水次数为4次;灌区中游矿化度3-5克/升的咸水适宜的灌水次数为2-3次;灌区下游矿化度5-7克/升的咸水灌水次数最多不能超过1次。该研究结果为灌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和地下咸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 冀北高原草甸栗钙土春小麦中化肥氮去向的研究

      1997, 34(1):60-66. DOI: 10.11766/trxb199504220106

      摘要 (1894) HTML (0) PDF 460.40 K (2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冀北高原张北县的草甸栗钙土上,采用15N质量平衡法和微气象学技术,对春小麦中氮肥的去向,以及氨挥发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试验中的氮肥用量为N4.83kg/亩,1/3作基肥、2/3作追肥。基肥随播种施入,追肥于拔节期撤施,随即灌水。结果表明,小麦回收、土壤残留和损失的肥料氮各占施入氮量的37.8%-48.3%、33.80-40.4%和14.30-25.4%。其中,尿素作基肥与作追肥的处理之间,其氮素的去向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小麦对追施的碳铵的回收率比尿素的低约10%,而损失则高7.5%。作追肥施用的尿素和碳铁的氨挥发分别只占施入氮量的1%和5%。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小麦吸收的氮素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不足1/3,而以土壤来源氮为主。

    • 太湖地区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吸收利用的研究

      1997, 34(1):67-73. DOI: 10.11766/trxb199511090107

      摘要 (2034) HTML (0) PDF 454.63 K (2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讨论长期高量偏施氮素化肥的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产量、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量(养分量,下同)300kg/ha·yr.,作物增产显著,每公斤氮增产13.5kg粮食,氮素利用率达40.3%,省肥、经济、合理;施用量达450kg/ha·yr.,作物产量增长甚微;施用量达600kg/ha·yr.,每公斤氮只增产7.29kg粮食,氮肥利用率降至17.2%,水稻茎秆中含氮量大幅度增加,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太湖地区高产稻田目前稻麦产量为10-12t/ha水平时,氮素化肥施用量平均控制在375kg/ha·yr。左右为宜。与大面积生产相比,可节省氮肥20-30%。

    • 风沙土开垦中的风蚀研究

      1997, 34(1):74-80. DOI: 10.11766/trxb199409100108

      摘要 (2353) HTML (0) PDF 2.50 M (3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以往对土壤风蚀与土地开垦的关系缺乏定量研究,本文以野外实地采集的风沙土样为实验材料,对土地开垦过程中影响风蚀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表破坏与植被破坏分别进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土壤风蚀率随地表破坏率的增大呈二次幂函数增加;随植被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综合地表破坏及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最后得出,土壤风蚀率随土地开垦率的增大呈指数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土开垦中,有效地防止土壤风蚀需要掌握的临界开垦指数以及风沙土开垦所必备的条件。

    • 磷肥低量施用制度下土壤磷库的发展变化──Ⅱ.土壤有效磷及土壤无机磷组成

      1997, 34(1):81-88. DOI: 10.11766/trxb199407030109

      摘要 (2128) HTML (0) PDF 492.13 K (3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碳酸盐褐土上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持续施用低量磷肥即施肥量与作物收获磷量相当、可缓慢提高土壤速效磷的浓度,并最终稳定在接近土壤“不缺磷”水平,但不能使土壤建立较大的有效磷库。只有在结合80%收获产品喂饲-堆腐回田的施肥制度后则可达到这一目的。猪粪中的磷与化肥磷对于改善土壤有效磷库的作用相似。每年小剂量较之每6年一次大剂量施磷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速效磷和活性磷的浓度并有利于提高肥料残磷进入Ca2-P库的比率。

    • 高寒山区火烧土壤对其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及灰色关联分析

      1997, 34(1):89-96. DOI: 10.11766/trxb199601300110

      摘要 (2527) HTML (0) PDF 532.25 K (3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山区火烧土壤可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增加速效养分含量,因而使牧草产量大幅度提高。但3-4年后,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明显减少,牧草产量又急剧下降。火烧对土壤酶破坏严重,火烧后3-4年,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可恢复到原来水平的50-80%,而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可恢复到原水平的20-40%。但随着时间推移,土壤有机质积累和酶活性恢复有加速的倾向。在高寒山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牧草产量无关,因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不能作为土壤肥力的标志。

    • VAM真菌对茶树营养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1997, 34(1):97-102. DOI: 10.11766/trxb199501160111

      摘要 (2197) HTML (0) PDF 2.44 M (2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盆栽法研究两种VAM真菌(Glomus sp.)对茶树(Camellia sp.)营养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菌根真菌侵染,使土壤磷酸酶和寄主根系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强,促进了茶树对P、Cu、Mn的吸收,同时茶树生长量和生长率显著提高,叶绿素和咖啡碱含量增加,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Fe和儿茶素含量减少。

    • 整秸覆盖免耕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的养分消长研究

      1997, 34(1):103-106. DOI: 10.11766/trxb199508210112

      摘要 (1813) HTML (0) PDF 249.11 K (2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森林砍伐过度,植被破坏严重,水土长期流失,导致当前农业生产干旱加剧、地力减退、水土流失严重。要从根本上使这一地区水、肥状况有所改善,就必须对传统耕作模式进行改革[2,3],建立一套适应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新耕作模式[2].为此,我们开展了玉米整秸覆盖免耕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养分消长积累及增产效应的研究。

    • 土壤pH和Eh对金属材料腐蚀的影响

      1997, 34(1):107-112. DOI: 10.11766/trxb199506090113

      摘要 (2376) HTML (0) PDF 348.05 K (2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属材料在土壤中的腐蚀状况与土壤性质有明显的关系[1]。从已有的结果来看,金属管道的腐蚀程度、穿孔数量主要与土壤的电阻率、含盐量有关,如北方苏打盐土和滨海盐土就是如此[2]。而对于南方酸性土壤或淹水还原性强的土壤则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不考虑另外的腐蚀因素,如pH和Eh的影响,这两个因素虽已被能源部列为土壤腐蚀性指标之一[3],但由于过去这方面缺乏较为严格的对比实验,指标定得比较粗略,因此,本工作就这方面做一点探讨,同时也借此探索并评价金属材料腐蚀状况的土壤化学方法。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