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第3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土壤质地、温度和Eh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1998, 35(2):145-154. DOI: 10.11766/trxb199611080201

      摘要 (2528) HTML (0) PDF 619.85 K (2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在田间条件下,土壤质地、温度和Eh影响稻田CH4排放通量的研究结果。中国科学院封丘生态试验站的小区试验表明,在当地常规水分管理即间歇灌溉条件下,供试小区稻田的CH4平均排放通量仅为0.16-1.86mgCH4/m2h。通过成对数据t检验及用二项分布统计方法分析表明,供试条件下,土壤温度和Eh(5cm)对稻田CH4排放通量日变化有极显著影响,但它们不是决定稻田CH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质地对稻田平均CH4排放通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1993年和1994年二年的结果表明,粘质土壤排放的CH4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壤质和砂质土壤。但砂质和壤质土壤CH4平均排放通量的比较结果在年际之间不一致。

    • 土壤钾释放速率参数的理论计算及其实践应用

      1998, 35(2):155-161. DOI: 10.11766/trxb199611020202

      摘要 (1986) HTML (0) PDF 459.59 K (1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二种电场强度(44.4V/cm和88.8V/cm)研究20个低丘红壤玉米田间试验的钾释放速率特性,用二级动力学方程来表征,并求得土壤钾释放的速率方程和钾释放的初始速率(v0)等参数。在电场强度为44.4V/cm和88.8V/cm下供试土壤的v0变幅分别在1.17-1.23和1.93-61.58mg/(kg·min)之间,平均值分别为5.36和9.54mg/(kg·min)。统计结果表明:在电场强度为44.4V/cm下,v0与玉米籽粒相对产量、总干物质相对产量、无钾处理玉米吸钾量、土壤速效钾、酸溶性钾和缓效钾6项参比标准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275**、0.5645**、0.6624**、0.7277**、0.7843**和0.6299**。而在电场强度为88.SV/cm下,v0除了与玉米总干物质相对产量之间达显著相关水平(P=0.05,<r=0.5445)外,v0与其余5项参比标准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4**,0.7216**,0.7523**,0.8202**和0.6686**v0能很好地用于评价土壤供钾能力以及钾素肥力诊断指标的划分。

    • pH对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和铝离子形态分布的影响

      1998, 35(2):162-171. DOI: 10.11766/trxb199611230203

      摘要 (3061) HTML (0) PDF 588.46 K (4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pH对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和土壤溶液中铝离子形态分布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铝的溶出量随pH降低而增加,pH对不同土壤中铝的溶出的影响不同,三种土壤中铝的溶出量受pH影响的大小顺序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说明不同类型土壤中铝的溶出对外来酸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三种单核无机形态铝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铝离子的形态分布随pH的改变而变化。随pH降低,Al3+占总单核无机铝的比例增加,而Al-F络合物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Al-OH均占很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单核无机铝的5%。温度影响铝的溶出量和溶出的铝离子形态的分布,随着温度的降低,铝的溶出量增加,Al3+占无机铝的百分数增加,而Al-F络合物所占比例相应减小。土壤溶液中的聚合态铝占总酸溶性铝的比例随pH的降低而减小。在酸性至强酸性条件下(pH<45),聚合态铝所占比例很小。对红壤和砖红壤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铝的溶解度主要受固相铝的氧化物所控制。

    • 农药在土壤中迁移的区域差异研究

      1998, 35(2):172-178. DOI: 10.11766/trxb199608100204

      摘要 (2053) HTML (0) PDF 493.08 K (2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一个基于三种农药在土壤中根区和中间渗流区迁移能力的模型,并采用不同类型土壤分布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区域气候与水文特征以及农药理化性质等参数,进行了农药对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多效唑较易污染地下水,杀虫双次之,而氟乐灵极不易。红壤分布区域的地下水特别容易受到农药的污染。在种植水稻的情况下,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威胁增大。

    • 镉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特征

      1998, 35(2):179-185. DOI: 10.11766/trxb199611160205

      摘要 (2858) HTML (0) PDF 472.19 K (2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4种红壤和水体系中镉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镉扩散系数D变化在5.6×10-8-9.3×10-7cm2/sec;通过比较单、双表面Langmuir方程的参数,发现四个土壤的高能位吸附常数远远大于低能位吸附常数,高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1明显小于低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2,即镉被土壤吸附是以低能位为主,导致镉在土水体系中高度迁移性;四种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土水系统中pH的变化,可分为三个区域,即pH6.0的强吸附和沉淀区,在稳定吸附区镉吸附量与pH呈正相关。pH6以下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pH6以上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升高而降低。

    • 土壤-作物根际系统中离子的迁移

      1998, 35(2):186-194. DOI: 10.11766/trxb199601170206

      摘要 (2197) HTML (0) PDF 2.57 M (2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对比和温室根际试验,研究不同条件厂土壤-作物根际系统中离子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田间条件下,休闲地(裸露土壤)的盐分主要集中于表层,而耕作土壤的盐分集中于作物根层。在矿化土灌溉过程中,Cl-、SO42-、Na+、Ca2+,Mg2+在小麦根际富集,K+则亏缺。随着小麦生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差异越来越大。离子在作物根际的富集和亏缺与作物对离子的吸收量和速度有关。在淋洗过程中,土壤溶液中离子含量随淋洗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根际土壤溶液中离子浓度的降低率明显小于非根际。但二者的Cl-淋出量都大于SO42-

    • 胡敏酸对土壤和矿物粘粒分散的影响

      1998, 35(2):195-201. DOI: 10.11766/trxb199606200207

      摘要 (2055) HTML (0) PDF 440.42 K (2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土壤胡敏酸(Humic acid)对红壤和黄棕壤以及高岭矿和蒙脱矿粘粒分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HA对Na+饱和的土壤及矿物粘粒分散作用很大。用H2O2除去土壤有机质后,粘粒分散明显下降。然而,添加少量HA后,又能显著地提高粘粒的分散性。这种现象在两种土壤中,红壤表现更为突出。Na+饱和的高岭矿粘粒分散性很差,而蒙脱矿粘粒分散性很强,这与它们所带电荷量有关。但是,添加少量HA后,高岭矿粘粒分散性急剧提高,而蒙脱矿的变化却很小。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有机质HA对土壤和矿物粘粒分散作用受矿物类型的影响。

    • 土壤磷扩散规律及其能量特征的研究 Ⅲ.土壤磷扩散的动力学及能量特征

      1998, 35(2):202-209. DOI: 10.11766/trxb199504050208

      摘要 (2227) HTML (0) PDF 518.97 K (3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32P标记扩散池法测定了不同时间下土壤磷的扩散量,并用5种动力学模型对其拟合,结果表明土壤磷扩散过程最符合抛物线扩散方程。20%含水量下,磷扩散速率温度商Q10。为1.20左右,与扩散是一个物理过程相吻合。由阿尼乌斯公式求得的磷扩散活化能(EaD)随土壤水分增加而降低;在土壤水低吸力范围内(<105Pa水吸力)为12-34kJ/mol,平均为25kJ/mol左右,与溶液中离子扩散活化能较接近,说明低吸力下磷扩散主要在液相进行。将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移植用于磷扩散,所求出的磷扩散净活化能、活化熵变、活化焓变和活化自由能变在供试土壤中相同含水量下均呈规律性变化,且与Ea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明这些参数可用于表征磷扩散的能量特征。

    • 华中丘陵红壤的水分问题 Ⅳ.桔园红壤的水分状况

      1998, 35(2):210-217. DOI: 10.11766/trxb199612180209

      摘要 (1981) HTML (0) PDF 497.78 K (2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0-1993年在江西省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并掺有第三纪红砂岩风化体的桔园红壤进行了水分性质和水分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桔园红壤中粘粒含量比附近的典型粘质红壤中低,-15MPa土水势时的土壤含水量较低,相应就提高了桔园红壤中的有效含水量。还发现,一年中桔园红壤0-100cm土体内的贮水量较低,即使在丰雨的上半年,土体中也出现低于有效水的含水量范围,这可能与柑桔生长的耗水较大和心上层的土壤容重较大等因素有关。但在100cm以下土层中全年的贮水量都较丰富。桔园红壤0-100cm土体内,不论在上半年或在下半年,其Wf.c值均小于1,反映了其贮水库容中尚存在较大的空间可继续蓄水。

    • 研究土壤热湿迁移特性的非平衡热力学方法

      1998, 35(2):218-226. DOI: 10.11766/trxb199610080210

      摘要 (2108) HTML (0) PDF 475.71 K (2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非平衡热力学理论分析了土壤非饱和区热湿迁移的热力学“力”和“流”,建立了迁移过程的热力学唯象方程。通过对土壤非饱和区热湿迁移机理的分析,利用扩散定律和气体状态方程推导了热湿迁移唯象方程中的有关唯象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及蒸汽分压力对唯象系数的影响。

    • 有机、无机肥料施用后土壤生物量C、N、P的变化及N素转化

      1998, 35(2):227-234. DOI: 10.11766/trxb199702110211

      摘要 (2072) HTML (0) PDF 521.05 K (2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施用后,土壤微生物量C、N、P开始增加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微生物量C又有所降低,但生物量N和P则基本保持稳定。硫铵施入土壤后,微生物对肥料15N的生物固持10天后达到最高峰,以后被固持在体内的15N有一部分被逐渐释放出来,但一个月后仍有17%左右的15N被固持在微生物体内。硫铵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时,微生物对硫铵15N固持比例有所增加。有机肥中的15N被微生物固持的比例也较大,在肥料施入20天左右达到最大值,一个月后仍有19-25%存在于微生物体内。硫铵施用一个月后15N损失高达18%,有机肥中的N也有少量被损失。

    • 低磷胁迫下小麦地上部某些性状的基因型差异

      1998, 35(2):235-242. DOI: 10.11766/trxb199612270212

      摘要 (2148) HTML (0) PDF 529.59 K (2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液培方法并结合田间试验研究了低磷胁迫下小麦的磷素利用效率、光合效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抗衰老能力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效基因型相比,磷高效基因型的叶绿素含量和CO2固定速率分别高320%和26.0%,叶片膜脂抗过氧化能力高75.0%,蒸腾速率低130.0%,根际土壤含水量高56.6%。在低磷条件下,所有基因型的磷素利用效率都显著提高,但磷高效基因型提高563.0%,而磷低效基因型仅提高66.0%。说明小麦的光能利用效率、植株的保水能力、生物膜的抗氧化能力都与基因型的磷素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 天山中段冰川环境变迁与高山土壤的形成演化

      1998, 35(2):243-253. DOI: 10.11766/trxb199601280213

      摘要 (2046) HTML (0) PDF 2.82 M (2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山中段乌鲁木齐河河源区,经历多次冰川作用,冰碛物自冰川末端外延12km。其上土壤发育与生物发展同步进行。在光秃的冰碛石表面,首先出现微生物群落和藻类群落,继之生长地衣和苔藓,最后演化为高山和亚高山草甸植被。与植物同步进化的原始土、新成土、寒冻雏形土,(A)-C型在先,A-C型继后,最终发育成A-(B)-C型。这些土壤具有负温和含冰的土体,土壤冻结-融化-冻结,常发生冰-水-冰的相态变化,表土产生冻胀丘、石环、A层呈鳞片状结构,土壤腐殖化程度低,矿物分解弱,粗骨性强。剖面分异状况由弱到强,原始土壤无发育层次,寒冻正常新成土腐殖层明显,草毡寒冻雏形土的A层和B层发育较为完善。

    • 预报土壤盐分动态的多层递阶时序法

      1998, 35(2):254-259. DOI: 10.11766/trxb199612070214

      摘要 (1904) HTML (0) PDF 380.05 K (24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中将多层递阶时间序列方法用于土壤盐分动态的预报,方法简单,计算工作量小,预报精度高,而且避免了利用确定性方法预报时所遇到的困难。实例分析表明,本方法通过对于时变参数的追踪和预报,加上模型本身可修复的特点,使对土壤盐分动态的预测精度得以提高。

    • 长期施肥及覆膜栽培对土壤锌、铜、锰的形态及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1998, 35(2):260-265. DOI: 10.11766/trxb199603260215

      摘要 (1980) HTML (0) PDF 372.78 K (2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沈阳棕壤上的5年定位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进行锌、铜、锰各形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加剧了土壤中锌、铜、锰各形态的消耗,不同施肥处理,三种元素各形态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土壤有机态锌、铜,氧化物结合态铜,交换态锰,碳酸盐结合态锰是玉米吸收的主要形态。

    • 宇宙线散落核素7Be在山区表土层中的分布特征及侵蚀示踪原理

      1998, 35(2):266-275. DOI: 10.11766/trxb199608130216

      摘要 (2360) HTML (0) PDF 710.02 K (2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宇宙线散落核素7Be具稳定的物质来源和53.3天的半衰期,提供了示踪环境微粒季节性迁移的必要条件;其在土粒中主要存在于Fe-Mn氧化物及有机质结合相,适应于季节性微粒迁移示踪;它在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特征提供了示踪微粒季节性迁移的充分条件。7Be在表土层中的累计值、表观比活度、最大渗透深度及相对侵蚀(或堆积)速率是土粒迁移的示踪参数。

    • 退化红壤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998, 35(2):276-282. DOI: 10.11766/trxb199604020217

      摘要 (2076) HTML (0) PDF 469.77 K (3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对福建省长汀县花岗岩区红壤严重侵蚀地进行治理,1992年对各治理模式及相应对照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土壤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得到显著的加强,土壤养分贮量和速效养分供应强度得到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表明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改善严重退化红壤肥力有效途径之一。

    • 土壤肥力状况对莴笋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1998, 35(2):283-287. DOI: 10.11766/trxb199611140218

      摘要 (1530) HTML (0) PDF 329.58 K (2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肥力状况对作物产量、品质及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迄今已有不少[1-4],但对作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则不多,对其相互联系方面的探讨则几乎没有[5]。本文研究了三种肥力紫色土对莴笋产量的效应、光合特性以及莴笋营养状况等的影响,以期通过研究,探明其相互间的关系和联系,同时也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施肥等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