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第37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推求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简单入渗法Ⅰ.理论分析

      2000, 37(1):1-8. DOI: 10.11766/trxb199812180101

      摘要 (2102) HTML (0) PDF 485.56 K (2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预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必须首先获得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包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导水率。本文使用积分方法求解了一维水平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问题,根据其解建立了推求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简单入渗法,用以推求vanGenuchten特征曲线模型中的参数α和n.α和n是根据湿润区的特征长度、吸渗率和土壤的饱和导水率(ks)来确定的,而非饱和导水率可由αn和Ks确定。这一新的简单入渗法是基于Richards方程和土壤导水特征的闭合型方程。简单入渗法提供了利用瞬态水流方法来确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而替代通常的平衡法。简单入渗法是一个全新的、简捷的确定土壤导水特性的方法。

    •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能力的水动力学试验研究

      2000, 37(1):9-15. DOI: 10.11766/trxb199903010102

      摘要 (2390) HTML (0) PDF 492.22 K (2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以水动力学为基础的侵蚀预报模型,必须解决影响土壤侵蚀发生过程及其强度的各水力要素的合理计算问题。本文通过室内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发生的水动力学机理及其输沙特征,探讨了细沟侵蚀预报模型中,细沟侵蚀能力计算时所涉及的土壤及有关径流的水力参数:土壤侵蚀性系数,细沟侵蚀发生的临界切应力,细沟径流的平均流速,Manning糙率系数,以及反映细沟断面形态特征的系数的估算问题。

    • 黄土区考虑滞后作用的坡地水量转化模型

      2000, 37(1):16-23. DOI: 10.11766/trxb199908040103

      摘要 (2182) HTML (0) PDF 539.36 K (2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考虑滞后作用的坡地水量转化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不同情况下的定解条件进行了分析。利用陕西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坡地天然降雨-入渗-产流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系统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考虑滞后作用时的模拟值更加接近实测值。在降雨入渗过程中,滞后作用对土壤含水率、入渗速率、径流过程、产流量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 季节性冻融土壤的冻融特点和减渗特性的

      2000, 37(1):24-32. DOI: 10.11766/trxb199811170104

      摘要 (2214) HTML (0) PDF 608.99 K (2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冻融期间自然冻融土壤的大田入渗试验,分析了田间耕作土壤的冻融特点;讨论了冻融土壤的减渗特性;探讨了冻融土壤的减渗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冻融阶段,土壤冻层的形态、厚度、层数和层位不同,对入渗水流的控制和影响,不同;冻结土壤的减渗特性随冻融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冻结条件下,土壤导水率的减小是其入渗能力减小的根本原因,而土壤液态水的相变是土壤导水率减小的根源所在。研究结果对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大田冻融土壤入渗规律的更深入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对指导季节性冻土区冬春灌溉确定节水灌溉技术参数具有实际意义。

    • 有机化合物Koc分子拓扑-极性校正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2000, 37(1):33-40. DOI: 10.11766/trxb199808220105

      摘要 (2165) HTML (0) PDF 552.00 K (2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修正的jackknife检验研究了估算有机化合物吸着系数(Koc)的分子拓扑-极性校正模型及模型参数的稳健性。检验分四种不同方式进行:随机抽除单一化合物(100次)、逐一抽除异常化合物(估算值与实测值差别在0.9个对数单位以上者,27次)、随机抽除50个化合物(30次)以及逐一抽除特定化合物类别(17类).检验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模型,不同检验方式得到的结果一般具有相似的趋势,即多元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表现出较强的统计稳健性,相比之下,回归系数的稳健性较低,特别是六阶链指数6Xch.在17种极性校正因子中,SO2、O、F.NH2和SO等的稳健性相对较低。

    • 人工杉木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与调控

      2000, 37(1):41-49. DOI: 10.11766/trxb199809030106

      摘要 (2021) HTML (0) PDF 628.04 K (2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表明,人工杉木林地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严重退化,地表枯枝落叶层中干物质和各种养分的贮量与阔叶林和混交林比较明显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全N量和碱解N含量的剖面分布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传统的炼山造林使杉木林地枯枝落叶和养分库呈突变形式退化,林份组成单一,凋落物数量和养分含量少也是杉木林土壤有机物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因素。通过改进林木更新方式和改善林份组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人工林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

    • 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在施用石灰和石膏后元素的淋溶特征

      2000, 37(1):50-61. DOI: 10.11766/trxb199804140107

      摘要 (2058) HTML (0) PDF 769.78 K (2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和石膏对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中元素淋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后10cm土层中除Ca2+以外的阳离子元素的淋失量减少,而SO42-;和HCO3-的淋失量增加;施用石膏后10cm土层中所有阳离子元素、特别是Al>3+的淋失量增加。红壤中Ca2+的淋失以自由态为主,施用石膏后与SO42-结合的比例增加。不同处理中30cm土层处铝的淋失以自由态为主;10cm土层处铝的淋失在石灰处理中以羟基铝为主,在石膏处理中初期与SO42-结合的比例增加,后期主要以自由态淋失。除了施用石灰的表层红壤溶液中羟基铝比例增加外,在所有的亚表层红壤溶液中以及施用石膏的表层红壤溶液中与SO42-结合的铝比例增加。

    • 恒电荷土壤和可变电荷土壤动电性质的研究 Ⅱ.阴离子吸附和pH的影响

      2000, 37(1):62-68. DOI: 10.11766/trxb199902240108

      摘要 (2178) HTML (0) PDF 415.77 K (2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工作研究了阴离子吸附和pH对恒电荷土壤(黄棕壤和黑土)和可变电荷土壤(砖红壤)动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砖红壤吸附不同阴离子后的ζ电位随pH升高由正电位移至负电位,在(电位-pH曲线上均有一个等电点(IEP);在pH3.5~8之间,相同pH下,砖红壤的ζ电位随吸附阴离子的负移顺序是HPO42->F->SO42->Cl->NO3-:作为恒电荷土壤的黄棕壤和黑土,在不同电解质溶液中的ζ电位均为负值,没有等电点;ζ电位-pH曲线的形状随土壤、溶液和pH而异。在pH5.5~9之间,黄棕壤和黑土吸附阴离子后ζ电位负移具有相同的顺序:SO42->HPO42-≥F->Cl->NO3-.

    • 烤田对种稻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

      2000, 37(1):69-76. DOI: 10.11766/trxb199808030109

      摘要 (2366) HTML (0) PDF 523.63 K (2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烤田对种稻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在水稻移栽后的第43天和102天各烤田一次,持续时间分别为28和113小时。结果表明种稻土壤在开始烤田后前16和42小时内有大量甲烷排放,且在烤田后不久土壤呈微于松软状态时出现甲烷排放高峰。随着烤田的延续,至土壤呈干裂状态时甲烷排放通量降为零。烤田能促进土壤闭蓄态甲烷的排放,烤田期间甲烷排放量占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总量的5.96%~10.05%.虽然烤田期间烤田使土壤甲烷排放量增加了9.68%~145.94%,但重新淹水后经历烤田土壤较持续淹水土壤甲烷排放量减少了21.59%~54.45%.综合考虑烤田及重新淹水期间甲烷排放量,烤田使种稻土壤甲烷排放量减少了17.70%~43.91%.

    • 红树林湿地土壤CH4产生率及其土壤理化因素影响的研究

      2000, 37(1):77-84. DOI: 10.11766/trxb199909290110

      摘要 (2026) HTML (0) PDF 564.66 K (2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海南东寨港和厦门西港的两个红树林(白骨壤群落)的土壤CH4产生率及其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海南红树林和厦门红树林的土壤CH4产生率平均值分别为3.59和11.59ng/gd,高于海岸光滩的值(1.62ng/gd)而低于红树林伐迹地的值(48.96ng/gd),说明红树林植被对海岸湿地CH4的产生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根系腐解来实现的。相隔约5个纬度的两个红树林的土壤CH4产生率均表现为暖季较高而冷季较低的季节变化模式。通过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CH4产生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得出土壤含水量、有机质、Ca2+、Mg2+和SO42-对海南红树林土壤CH4产生率有影响,而厦门红树林土壤CH4产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全N和Cl-/SO42-.

    • 土壤不同粒级中C、N、P、K的分配及N的有效性研究

      2000, 37(1):85-94. DOI: 10.11766/trxb199805260111

      摘要 (2739) HTML (0) PDF 678.06 K (2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首先把7种采自不同省份的耕作土壤进行物理分级,然后测定了土壤C、N、P、K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同时还进行了不同粒级中N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粒级中C、N含量和分布均随土壤颗粒的加粗而逐渐下降,而C/N比则与此相反。在<2μm粒级中N的有效性最高,随着土壤颗粒粒径的加粗有效性逐渐降低。在酸性土壤中P主要分布在较细的粒级中,而在石灰性土壤中则主要分布在较粗粒级中。土壤交换“性钾和缓效性钾主要分布在<50μm粒级中,表明该组分中K是作物吸收K的主要来源。

    • 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研究

      2000, 37(1):95-101. DOI: 10.11766/trxb199810100112

      摘要 (2821) HTML (0) PDF 439.37 K (3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比较了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6种土壤中的吸附,采用Freundlich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描述,对Freundlich方程吸附常数Kaf和1/n的乘积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腐殖酸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土壤中吸附主要受土壤有机质支配,有机质含量越高越有利于这两种除草剂在土壤上的吸附。异丙甲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明显弱于乙草胺。氢键是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腐殖酸上吸附时的共同机理,乙草胺还可以和腐殖酸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作用。

    • 旱改水对砂姜黑土中锌含量的影响研究

      2000, 37(1):102-108. DOI: 10.11766/trxb199803050113

      摘要 (1901) HTML (0) PDF 463.35 K (2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连续分级浸提法,研究了早改水对砂姜黑土中锌的含量、赋存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砂姜黑土中的锌绝大部分以残留态存在,晶形铁结合态约占10%,其余形态锌一般小于3%.这些形态锌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土壤锌的强度因子,即代换态锌;另一类是土壤锌的容量因子,即有机态、无定形铁结合态和晶形铁结合态锌;第三类为残留态锌。土壤中有效态锌主要来自代换态。旱改水后,晶形铁结合态锌向有机态和无定形铁结合态锌转化,使得土壤中锌的活动性提高,增加了土壤中锌遭受淋溶损失的机率,从而导致土壤中全锌和有效态锌含量降低。

    • 贵州省典型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2000, 37(1):109-115. DOI: 10.11766/trxb199805120114

      摘要 (2561) HTML (0) PDF 430.98 K (3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贵州省六个主要土类有代表性的典型土壤68个剖面,204个土样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典型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264.44μg/g)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195.7μg/g);各土类稀土元素的丰度都遵守Oddo-Harkins法则,Ce元素富集明显。贵州典型土壤中轻稀土元素含量(199.01μg/g)亦高于全国土壤,属典型的轻稀土土壤类型;石灰土中稀土各元素含量大于其它土类。同时该文还探讨了影响土壤稀土含量的主要因素。

    • 西双版纳热带人工林与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初查

      2000, 37(1):116-123. DOI: 10.11766/trxb199805040115

      摘要 (1751) HTML (0) PDF 544.74 K (2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对3类人工林和1类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蜱螨目和弹尾目在所查4类林地中为常年优势类群54类林地中,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呈相同的季节消长规律:干热季(4月)>雨季(8月)>干凉季(1月);各林地优势类群的种群数量在4月呈现剧增;次生林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个体数及多样性在全年高于人工林,林地表层土壤动物在全年明显多于底层。

    • 矿山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

      2000, 37(1):124-130. DOI: 10.11766/trxb199807220116

      摘要 (2040) HTML (0) PDF 465.66 K (2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土壤生产力PI与FPI模型的缺陷;在建立复垦土壤生产力机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垦土壤生产力指数的修正模型MPI,MPI考虑了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因子间的相关性和时空变异性。通过实例说明了MPI的优越性,并提出了MPI评价复垦质量时应注意的间题。

    • 砂姜黑土连续施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000, 37(1):131-135. DOI: 10.11766/trxb199803030117

      摘要 (1756) HTML (0) PDF 314.86 K (2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主要中低产土壤之一,以往的研究认为它缺N、少P而富K[1],因此施肥一般皆为N、P肥。随着近10多年来耕作施肥活动的加强,土壤养分肥力已发生较大变化[2]。本研究是通过连续施肥的定位试验,探讨其N、P、K养分的持续供给能力。

    • 芜湖城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2000, 37(1):136-141. DOI: 10.11766/trxb199901280118

      摘要 (1934) HTML (0) PDF 401.40 K (3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和典型农业区之间的过渡区域,即城市郊区,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自然地域。它虽然是从乡村演变而来,但其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已不同于一般的乡村。城市郊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其主要功能是向城市提供鲜活的禽、蛋、鱼、肉、蔬菜、水果以及部分粮油作物等农副产品。现在,由于市区的工业污染物质和生活废弃物的大量输入,城市郊区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城市郊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尤其是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好坏,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向城市供应的各种农副产品的质量[1]。因此,研究城市郊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关于水稻土研究中某些数据和观念的讨论

      2000, 37(1):142-144. DOI: 10.11766/trxb199809150119

      摘要 (1498) HTML (0) PDF 1.84 M (2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把水稻土分为“爽水、滞水、侧渗、漏水与囊水型”,即水稻土的“五水”分类,提出于1979年[1]《中国太湖地区水稻土》一书(下文简称《太》书)的出版[2],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到“五水”分类的全貌。朱莲青从水稻上指示性层段的观念对“五水”分类提出了有相当根据的不同看法,指出了其中“主要的错误和混淆”[3]。本文仅就水稻土分类研究中尚可商榷的某些数据和观念予以讨论。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