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3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青藏高原正常有机土与草毡寒冻雏形土地温观测的比较研究

      2001, 38(2):145-152. DOI: 10.11766/trxb199908310201

      摘要 (1810) HTML (0) PDF 566.45 K (2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海拔高度相同、距离相近的纤维正常有机土与草毡寒冻雏形土地区,虽然区域气候一致,但二者地温具有显着的分布差异.从不同类型土壤40~80cm层次地温分布特征来看,草毡寒冻雏形土区域地温年平均3.0℃,变化剧烈,年较差大,0℃等值线可延伸至很深处.纤维正常有机土地温年平均1.4℃,变化较为平稳,0℃等值线只延至80~90cm左右.二类型地区地温随深度变化也有很大的不一致性.

    • 土壤发育指数及其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应用

      2001, 38(2):153-159. DOI: 10.11766/trxb199910160202

      摘要 (2221) HTML (0) PDF 470.09 K (3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洛川坡头和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为例,系统地观测和描述了各层黄土与古土壤的形态(包括微形态)特征,选取了10个土壤形态属性以评价古土壤发育状况:红化作用(颜色彩度和色调)、总质地(质地类型、粘结性和可塑性)、黑化作用(颜色亮度)、微结构(类型、结构性发育程度、孔隙类型和总孔度)、细物质(丰度)、原生碳酸盐(丰度)、黑云母(丰度及蚀变程度)、铁氧化物(丰度)、次生碳酸盐(类型及丰度)和淀积粘粒(干涉色、淀积粘粒特征、胶膜丰度、胶膜厚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发育指数,并初步讨论了该指数在环境变化研究方面的应用.

    • 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亚热带坡耕地土壤的沟蚀和沟间侵蚀

      2001, 38(2):160-166. DOI: 10.11766/trxb199911110203

      摘要 (1865) HTML (0) PDF 501.02 K (2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亚热带地区粘淀湿润富铁土和铝质湿润淋溶土的坡耕地土壤沟蚀和沟间侵蚀.研究结果表明,类似于当地花生、山芋垄作的沟垄,在无外来径流影响下土壤沟蚀与沟间侵蚀程度相当,土壤沟侵蚀率与土坡自身特性和外来径流量大小关系密切,相同的外来径流量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沟侵蚀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同时利用WEPP中的土壤可蚀性K关系式计算出上述两种土壤的沟间可蚀性气值分别为0.1646和0.1362(10-6kg sm-4).

    • 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研究

      2001, 38(2):167-175. DOI: 10.11766/trxb199910010204

      摘要 (2264) HTML (0) PDF 583.07 K (3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对该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系统、宏观、综合的分析,确定了一套适于该区水土流失宏观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GIS技术,对该区影响水土流失的各个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实现了多源数据的空间集成和专题信息的提取,建立了适于该区水土流失评价的宏观定量数学模型,并对研究区一定评价年限内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应用评价.

    • 模糊数学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2001, 38(2):176-183. DOI: 10.11766/trxb200008290205

      摘要 (2724) HTML (0) PDF 492.86 K (5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我国土壤质量评价中目前尚未圆满解决的关于确定评价因素鉴定指标、单因素评价以及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关键方法性问题,依据土壤质量评价中存在的模糊性特点,提出了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土壤质量单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模型的思想与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 土壤有机硫矿化动力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2001, 38(2):184-192. DOI: 10.11766/trxb199911090206

      摘要 (2582) HTML (0) PDF 578.63 K (2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开放培养系统,分别在20℃和30℃,好气和淹水条件下研究了四种土壤(黑土、褐土、黄棕壤和红壤)有机硫矿化特征.结果表明,30℃条件下土壤有机硫累积矿化量显着高于20℃下的矿化量(P<0.01).20℃和30℃好气条件下累积矿化量分别为17.53~24.35mg kg-1和34.20-54.33mg kg-1,分别占有机硫总量的2.5%-6.5%和5.0%-14.5%.20℃和30℃淹水条件下累积矿化量分别为18.14-21.15mg kg-1和26.86-30.63mg kg-1,分别占有机硫总量的2.6%~5.6%和4.0%~7.7%.好气和淹水下30℃与20℃的有机硫累积矿化量之比分别为1.85~2.23和1.28~1.71.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双倒数方程计算土壤有机硫矿化势(S0)表明,20℃好气培养时S0分别为17.82-24.88mg kg-1和17.83-27.7mg kg-1,30℃好气培养时S0分别为35.81-61.28mg kg-1和41.49-80.00mg kg-1.20℃淹水条件下S0分别为17.50-21.49mg kg-1和19.19-22.50mg kg-1,30℃淹水条件下S0分别为28.26-35.87mg kg-1和26.59-34.25mg kg-1.土壤有机硫矿化速率常数(K)和矿化量达50%矿化势(S0)所需的时间(K1)受不同土城和培养温度的影响,都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双倒数方程来评价.碳键硫对有机硫矿化的贡献较大.尤其在淹水条件下更明显.

    • 土壤-烤烟矿质营养元素相互关系的主组分分析

      2001, 38(2):193-203. DOI: 10.11766/trxb199909280207

      摘要 (2080) HTML (0) PDF 722.61 K (3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云南五种植烟土壤上烤烟三个品种、六个生育期烟叶中钾、磷、硫、钙、镁、铁、锰、锌、铜、硼浓度和烟株根区土壤中AB/D联合提取的养分含量及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的测试数据,用主组分分析(PCA)方法,讨论土壤─烤烟系统矿质营养元素的相互关系及交互作用.结果显示:①烟叶矿质营养元素浓度随烤烟生育期有规律的变化,受根区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变异大于品种间的差异;②烟叶钾、磷、铜、硼表现明显的稀释效应,钙、镁表现积累效应;③烤烟钾、磷、铜、硼营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钙对钾、磷、铜、硼营养有明显的拮抗作用.④增加土壤有机质,利用钾、磷、铜、硼的协同作用,减轻钙对钾、磷、硼的拮抗是改善烤烟营养,提高烤烟产量品质的关键之一.

    • 恒电荷土壤及可变电荷土壤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Ⅰ.共存离子对NO3-吸附的影响

      2001, 38(2):204-211. DOI: 10.11766/trxb200003020208

      摘要 (1890) HTML (0) PDF 525.95 K (2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我国典型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恒电荷土壤在陪伴阳离子分别为K+、Na+、Ca2+时和1mmol L-1KC1、K2SO4支持电解质中NO3-的吸附.结果表明,NO3-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减小.在添加相同浓度NO3-时,3种可变电荷土壤对NO3-的吸附量顺序为Ca(NO3)2> KNO3>NaNO3>KNO3+KCI>KNO3+K2SO4;在初始NO3-浓度0.5-5mmol L-1的范围内,吸附量随浓度变化的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由此求出与NO3-吸附结合能有关的常数(K)在不同共存离子存在下数值较小且差异不大,因此认为不同陪伴阳离子和不同伴随阴离子对NO3+吸附的电性机理影响不大,只是改变了土壤表面的正电荷数量从而使吸附量发生变化.4种恒电荷土壤对NO3-的吸附量通常很小,其中在Ca(NO3)2介质中较在其他介质中稍大,最大吸附量仅为1.5~mmol kg-1左右,约为可变电荷土壤的1/10,且在浓度较低时常观察到负吸附.

    • 有机肥料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应

      2001, 38(2):212-218. DOI: 10.11766/trxb200003240209

      摘要 (2901) HTML (0) PDF 486.17 K (4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培养与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各形态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明显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性Cd的含量,其中猪粪效果优于秸秆类;有机肥料的施用促使交换态Cd向松结合有机态、锰氧化物结合态以转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Cd和松结合有机态Cd与土壤中有效态Cd、水稻地下部分含Cd成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

    • 添加碳酸钙对土壤中镉形态转化与玉米叶片镉组分的影响

      2001, 38(2):219-225. DOI: 10.11766/trxb199909140210

      摘要 (2581) HTML (0) PDF 498.61 K (2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土壤培养、盆栽试验及连续提取测定等方法研究添加碳酸钙对外源镉在棕壤中的转化与玉米叶片镉组分的影响.与不加碳酸钙处理比较,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交换态镉含量显着下降,专性吸附态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和残余态镉含量显着增加;添加碳酸钙处理可显着增加土壤pH、土壤饱和浸提液[Ca2+]及[Ca2+]/[Cd2+],并显着降低饱和浸提液[Cd2+]碳酸钙处理玉米根、茎、叶干重和全钙量显着增加,全镉含量及叶片H2O提取镉、2mol L-1NaNO3提取镉、10%HOAc提取镉、2mol L-1HCI提取镉和残余镉含量均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显示,添加碳酸钙可降低土壤─植物体系的镉毒害.

    • K+浓度对潮土和褐土钾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2001, 38(2):226-234. DOI: 10.11766/trxb199911230211

      摘要 (1954) HTML (0) PDF 597.62 K (2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潮土、褐土在五种K+浓度下吸附K+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的表观吸附过程均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a及其与表观平衡吸附量q的乘积与淋洗液K+浓度之间均表现为极显着的直线正相关;表观平衡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或Freundlich等温吸附公式.依据试验结果对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讨论与推导,找到四个动力学参数nk1k2qmax,通过这些动力学参数可以计算表观吸附动力学参数kaq和平衡常数K及吸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G,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用来判断等温吸附的类型、估算等温吸附参数.

    • 红壤中SO42-解吸动力学研究

      2001, 38(2):235-240. DOI: 10.11766/trxb199909250212

      摘要 (2141) HTML (0) PDF 2.41 M (2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四种红壤用硫酸盐溶液处理后SO42-解吸动力学特点及pH和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其最大解吸量在70%~94%之间.解吸曲线的数据用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可以很好的拟合.pH升高时解吸量增加,解吸速度变慢.温度升高时解吸量增加,反应速度加快.根据Arrhenius公式估算出的活化能为23.35 kJ mol-1.

    • 塿土不同粒级组分K+吸附研究

      2001, 38(2):241-247. DOI: 10.11766/trxb199911040213

      摘要 (1857) HTML (0) PDF 459.03 K (2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塿土各粒级K+吸附特征有很大区别.在一定平衡液浓度下,颗粒越细,土壤固相吸附量越大,不同粒级固相吸附量大小顺序是:(<0.1μm)>(<1μm)>(1-2μm)>(2-5μm),不同粒级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混合样中不同粒级组分对吸附的贡献可用吸附贡献率表示,楼土各粒级饱和吸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1μm)>(1-2μm)>(>5μm)>(2-5μm),其中粘粒部分的饱和吸附贡献率为85%左右.在供试混合土样中<1μm粒级吸附贡献率随平衡液浓度增大呈幂函数形式增大,相反,1~2μm、2-5μm粒级吸附贡献率随平衡液浓度增大则呈幂函数形式减小.实验证明混合样中不同粒级K+吸附存在交互作用,吸附交互作用大小可用吸附交互作用系数表征,<1μm和1-2μm之间存在吸附负交互作用,且随平衡液浓度增大而增强.<1μm和2-5μm之间存在吸附正交互作用,且随平衡液浓度增大而减弱.论述了建立土壤多粒级组分吸附方程的必要性,提出了多粒级组分吸附方程:q=β(c)Σr1f1(c).

    • 深圳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成因分析

      2001, 38(2):248-255. DOI: 10.11766/trxb199909070214

      摘要 (2349) HTML (0) PDF 810.15 K (3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深圳地区9种母质和6种土类构成的16个母质─土类单元共83个土壤样品中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侧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的首要因素,相同母质上的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大多无明显差异.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母质继承性特征,由于微量元素主要以同晶替代方式分散在硅酸盐矿物中,其分布与离子半径关系密切.第四周期过渡元家具有相似的分布格局,而Pb、Zn、Cd等另成一类.

    • 多孔介质溶质运移边界层理论初探

      2001, 38(2):256-264. DOI: 10.11766/trxb199910120215

      摘要 (2381) HTML (0) PDF 529.32 K (2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溶质运移边界层条件和边界层运动方程.采用一个小的运移通量脉冲定义边界层应满足的特征值.应用加Laplace变换方法求解边界层问题的浓度解,并推导出边界层运动方程.边界层问题浓度解与精确解比较表明在计算浓度方面误差很小.边界层运动方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估算溶质运移参数.这个估算参数的新方法是应用边界层随时间运动的观测信息.这个方法简单,节省时间,并能充分利用边界层运动观测资料.

    • 发光酶基因标记的华癸根瘤菌JS5A16L在紫云英根圈的定殖动态

      2001, 38(2):265-270. DOI: 10.11766/trxb199909040216

      摘要 (2008) HTML (0) PDF 2.44 M (2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土壤一盒栽、盆栽微宇宙系统(Microcosm)中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的华癸根瘤菌JS5A16L在紫云英根圈的定殖动态、分布范围及结瘤情况.在盒栽系统中,JS5A16L的定殖密度在紫云英出苗2天后达到最高水平(7.88 lpg cfu/克根)(cfu为colony forming unit的缩写),然后开始下降,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58天后又有所回升,且能散布至种子下方22cm处的根段部位.盆栽条件下的定殖动态与盒栽系统中的相似,紫云英播种3天后,JS5A16L可达最高定殖水平(6.92 log cfu/株根系),随后开始缓慢下降,直至32天时仍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水平.JS5A16L在田间条件的定殖动态则不同,播种后30天时定殖密度达到最大值(7.03 log cfu/克根),90天后降到最低值(5.24 log cfu/克根),然后又开始上升,160天时为7.87 log cfu/克根,甚至在地上部植株收割后20天仍可维持在7.89 log cfu/克根.接种该菌株可显着提高紫云英的生物学产量.

    • 排水地段土壤盐分变化特征分析

      2001, 38(2):271-276. DOI: 10.11766/trxb199909090217

      摘要 (2236) HTML (0) PDF 406.55 K (3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田间排水地段实测的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分析了土壤盐分组成变化特征以及覆膜种植对抑制土壤积盐的效应.根据潜水蒸发特点,确定了建立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盐量间单一函数关系的方法,为根据土壤含盐量确定地下水临界深度提供指导.

    • 矿区泥浆泵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时空演化规律

      2001, 38(2):277-283. DOI: 10.11766/trxb199911270218

      摘要 (2088) HTML (0) PDF 479.18 K (2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徐州矿区为例,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泥浆泵复垦土壤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揭示了泥浆泵复垦土壤物理特性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正常农田相比,泥浆泵复垦土壤质地表层偏粘性,底层偏砂性;土壤容重表层偏高,底层偏低;土壤团粒结构含量偏低.随着复垦后时间的推移,泥浆泵复垦土壤不断熟化,表现为土壤容重表层不断降低和底层不断增加,以及土壤团粒结构不断增加的演化特征,后者则以0.5-3mm团粒结构的形成速度较快.至复垦后第13年泥浆泵复垦土壤容重和团粒结构基本接近正常农田的水平.

    • >研究简报
    • 山西土壤氟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01, 38(2):284-287. DOI: 10.11766/trxb200002160219

      摘要 (1762) HTML (0) PDF 241.66 K (2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氟(Fluorine)是一种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人体摄入氟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从1886年H.Moissan第一次成功地利用电解法把氟元素单独分离出来至今,对自然环境中氟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发展.但以往的研究偏重饮水和大气中氟污染问题的探索[1-3],对土壤中氟含量研究报道较少[4],论述影响土壤氟含量因素的文献更为鲜见.实际上人所摄取氟的来源,除饮水之外,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摄取的氟也占有相当比例,土壤中氟的含量状况直接影响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中氟的含量,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动物性食品的氟含量,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