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温度对旱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研究

      2002, 39(1):1-8. DOI: 10.11766/trxb200003130101

      摘要 (1968) HTML (0) PDF 949.71 K (3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南方亚热带代表性旱田土壤—贵州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为研究对象,同步观测了整个轮作期土壤N2O排放通量和温度的季节变化。同时,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未来气温变化对土壤N2O排放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土壤N2O排放通量规律性日变化的最主要控制因素;除大豆地外,其他作物生长季节和休耕地的N2O排放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其中冬春季休耕地的N2O排放通量与温度间存在弱指数函数关系。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除大豆地外,其余试验地的N2O排放通量均随年均气温升高而升高,在冬春季,土壤N2O排放通量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强于夏秋季,尤其以冬春季休耕地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

    • 多熟制稻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的定位研究

      2002, 39(1):9-15. DOI: 10.11766/trxb200005160102

      摘要 (2174) HTML (0) PDF 657.84 K (3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麦稻稻三熟制下进行了连续26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在保持高产稳产条件下使土壤有机质持续增长,可以显著影响有机质的增长速度,并培肥土壤有机质达到60gkg-1的高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熟稻田土壤的有机质数量演化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保持土壤有机质平衡只需厩肥4.8t hm-2a-1

    • 红壤交换性碱和交换性酸的研究 Ⅱ.与中性盐NaCl和Ba(NO3)2的关系

      2002, 39(1):16-22. DOI: 10.11766/trxb200002230103

      摘要 (1859) HTML (0) PDF 752.14 K (3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一个测定Cl-—交换性碱的方法。用自动控制pH的滴定装置定量地研究了一个砖红壤胶体和一个红壤胶体在NaCl和Ba(NO3)2溶液中的交换性酸的变化。结果发现,砖红壤和红壤胶体在两种盐溶液中,在测定pH范围内只出现交换性酸,红壤胶体的交换性酸量比砖红壤胶体的大。随着盐浓度的增高,交换性酸量的增幅由大变小,明确地出现一折点,NaCl在300mmolkg-1左右,Ba(NO3)2在120mmolkg-1左右。pH对交换性酸有显著影响,在Ba(NO3)2溶液中随pH升高而增大,在NaCl溶液中则出现一峰值。

    • 磷影响下根际无机砷的形态分布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002, 39(1):23-28. DOI: 10.11766/trxb200001060104

      摘要 (2470) HTML (0) PDF 1.03 M (2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两种有代表性的紫色土的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磷的加入可减轻受砷污染的红紫泥中砷对水稻的毒害;但磷的加入会加剧受砷污染的红棕紫泥中砷对水稻的毒害。根际无机砷的形态分布研究表明:试验土壤上,根际砷各形态都比非根际高,砷在根际呈富集状态;在根际环境的作用下,红紫泥中,磷的加入加剧了砷由有效态砷(Al-As、Fe-As)向相对无效态砷(O-As)转化,砷对水稻的毒性减弱;红棕紫泥中,磷的加入加剧了砷由相对无效态砷Fe-As和Al-As向有效态砷Ca-As和A-As(表示水溶态砷及松结合态砷)的转化,砷对水稻的毒性增强。

    • 镉与柠檬酸、EDTA在几种典型土壤中交互作用的研究

      2002, 39(1):29-36. DOI: 10.11766/trxb200004040105

      摘要 (6079) HTML (0) PDF 292.05 K (6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镉在青黑土(IB)、黄棕壤(YB)和红壤(R)三种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以及吸附介质酸度、共存有机酸等对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EDTA的存在明显降低了镉在黄棕壤和青黑土上的吸附,同时镉解吸率较在硝酸钠体系要小,有机物的存在增加了土壤中镉的相对非饱和吸附点位。而在红壤上有机物的存在对镉的影响则随介质pH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酸性条件下,有机物的存在增加镉在红壤上的吸附,而随pH的增加,有机物减少镉的吸附。同时镉在硝酸钠体系中的解吸率随总吸附量的增加而呈现峰形的变化规律。土壤类型变化显著影响镉与有机物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

    • 外源铜对土壤果树系统中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2002, 39(1):37-44. DOI: 10.11766/trxb200012310106

      摘要 (2039) HTML (0) PDF 887.62 K (3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褐土和红富士苹果嫁接苗为供试材料,研究外源铜对土壤—苹果树系统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量的外源铜能使果树叶片的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及根系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加强,而高量铜使活性大幅度降低,加入钙铁后在一定程度上使抑制缓解。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外源铜量具显着的曲线相关性,(y=x(-11.26+0.75x),r=0.9955**),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施铜量呈Logistic函数关系(y=2.95(1+0.57exp(-5.02×10-5x),r=-0.9820**)。脲酶对铜过量非常敏感,大于100mgkg-1的各处理均未测出其活性。

    • 耕地受多效唑农药污染后的再生修复技术

      2002, 39(1):45-51. DOI: 10.11766/trxb200103180107

      摘要 (2402) HTML (0) PDF 957.02 K (3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循环富集法筛得多效唑高效降解菌—假单胞杆菌和芽孢杆菌;通过研究环境条件对降解菌降解效果的影响发现:在液体无菌培养基中振荡35d多效唑自然降解率达98.7%。在液体有菌培养基中振荡35d多效唑降解率达99.8%。混合菌群能彻底降解多效唑产生CO2。建立了受多效唑污染土壤的再生修复技术:投放降解菌、勤松土少积水、多光照多通气,35d土壤中多效唑的降解效果达86.2%,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恢复到正常值的89%。

    • 孔隙结构图像分析中不同试验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2002, 39(1):52-57. DOI: 10.11766/trxb200005220108

      摘要 (2032) HTML (0) PDF 247.14 K (3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试验因素(包括图像分辨率、土壤切片定向性、分析区域大小等)对孔隙结构图像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试验误差,并简要介绍了用于分析土壤孔隙结构的土壤切片及数字图像的制备技术。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因素对分析结果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试验误差约在10%。这表明同一研究中应保持试验条件的相对一致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 江西省兴国县、余江县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研究

      2002, 39(1):58-64. DOI: 10.11766/trxb200003240109

      摘要 (2116) HTML (0) PDF 275.58 K (2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对江西省兴国县和余江县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时空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兴国县和余江县的土壤侵蚀状况,在侵蚀面积和程度上,都在明显改善;两县土壤侵蚀面积百分数的缩小量几乎相等,但兴国县缩小的比例较余江县小。但就总的情况看,土壤侵蚀仍是一个突出问题,值得重视。

    • 黄土的连续提取实验及Rb/Sr值意义

      2002, 39(1):65-70. DOI: 10.11766/trxb200003240110

      摘要 (2596) HTML (0) PDF 839.08 K (3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连续提取实验,将黄土和古土壤中元素的赋存状态分成六种形态:水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留态。结果表明,K和Rb等元素,主要赋存于残留态中,而Ca、Sr等元素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结合态和残留态中。Sr在黄土和古土壤中的赋存状态明显与Ca的分布有关。在风化成壤作用中,碳酸盐的淋溶和含Ca硅酸盐矿物的分解,引起Sr的淋失,而Rb保持稳定。因此,RbSr值指示了黄土和古土壤遭受的淋溶程度,反映了黄土高原的降雨量,是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

    • 等高植物篱控制紫色土坡耕地侵蚀的特点

      2002, 39(1):71-80. DOI: 10.11766/trxb200002290111

      摘要 (2344) HTML (0) PDF 1.37 M (3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等高植物篱能在较低投入下有效控制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三峡库区紫色土25°坡地的大雨强模拟降雨实验表明,香根草等高植物篱能减少相当于对照坡耕地的82.2%的侵蚀量(1997年11月),通过施肥促进植物篱生长密闭能进一步提高对流失土壤的拦截效率,效果不逊于带间覆盖。经过31个月的侵蚀过程,各植物篱小区最明显的坡形变化是篱带处及其前部堆淤成接近水平的淤积带。由于植物篱的阻滞和坡形的变缓,径流和表土作用的时间延长,由径流携带的养分损失成为坡面养分流失的重要途径,控制径流损失是控制养分流失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坡面侵蚀。

    • 灌溉入渗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盐动态简化模型及应用

      2002, 39(1):81-88. DOI: 10.11766/trxb200004260112

      摘要 (2003) HTML (0) PDF 1.25 M (2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率先采用线性简化式,并引入优先流系数来表示计算土层下边界渗漏水流通量;然后导出了计算土层入渗前后土壤储水量变化公式,在此基础上又引入淋洗系数,导出了入渗前后土壤储盐量变化公式。通过对公式的讨论,提出了灌溉水矿化度临界方程,讨论了淋洗系数和优先流系数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本文所建模型简单适用,而且与田间实测灌溉水矿化度临界方程极其吻合,可为农田灌溉水矿化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2002, 39(1):89-96. DOI: 10.11766/trxb200103110113

      摘要 (3932) HTML (0) PDF 969.73 K (6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设置在江苏省句容农科所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免耕及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6年32茬稻—麦水旱轮作后,表土层(0~5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亚表层(5~10cm)分别高27.5%、43.6%和11%。与常规耕翻相比长期免耕处理表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5.4%和45.4%,而微生物生物量磷无明显变化规律;亚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免耕与耕翻两种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尽管各施肥处理施用的氮、磷、钾数量完全相等,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却因肥料种类的不同而异。综合0~5和5~1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磷为:猪粪+化肥>秸秆+化肥>绿肥+化肥>化肥>不施肥,微生物生物量氮则为:猪粪+化肥>绿肥+化肥>秸秆+化肥>化肥>不施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碱解氮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性状的生物学指标。

    • 蒙古高原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特征

      2002, 39(1):97-104. DOI: 10.11766/trxb200002080114

      摘要 (2284) HTML (0) PDF 1.34 M (3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沿着水分梯度采集了蒙古高原不同草原类型表层土壤样品144个,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及其与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蒙古高原草原土壤微生物量C、N与土壤有机C、全N、降雨量、温度均表现出了很好的相关性。微生物量C变化在517~797mgkg-1之间,微生物量N变化在110~1186mgkg-1之间。微生物量C:N比变化在5~9之间。土壤微生物量碳(Cmic)占土壤有机碳(Corg)的比例(Cmic/Corg)变化在115%~41%之间,Cmic/Corg与土壤有机C、全N、降雨量均成显著的负相关。土壤呼吸表现为草甸草原土壤>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土壤呼吸与降雨量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呼吸熵(QCO2)与降雨量成二次抛物线关系。放牧对微生物量的影响与不同草原类型和放牧率有关。

    • 桑园土壤—桑叶—蚕茧系统硫素相关规律研究

      2002, 39(1):105-112. DOI: 10.11766/trxb200003300115

      摘要 (1947) HTML (0) PDF 1.34 M (3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典型地区桑园面上调查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桑园的硫素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土(0~20cm)有效硫含量为2.51~87.73mgkg-1(均值18.34±15.25mgkg-1),底土有效硫含量比表土有所增加,二者极显著正相关。缺硫土样占55.77%,以皖、赣、鄂、闽等省红砂岩、花岗岩母质形成的土壤为典型缺硫土壤,其次为赣、湘、苏的河流冲积物母质土壤。桑园土壤有效硫含量与桑叶全硫含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2=0.1773**,n=52,a<0);桑叶全硫含量与茧层全硫含量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2=0.2101,n=26,a<0)、与蛹全硫含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R2=0.2515**,n=27)。高产桑园土壤有效硫含量及桑叶、茧层、蛹、蚕沙全硫含量均比低产桑园高。

    • 科尔沁沙地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异质性的影响

      2002, 39(1):113-119. DOI: 10.11766/trxb200001150116

      摘要 (2190) HTML (0) PDF 267.73 K (3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植被状况基本相同而坡位不同的样地,坡向和坡度基本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沙丘背风坡(东南坡)样线及沙丘上部样地,在生长期调查其土壤水分状况,探讨植被类型、坡位对沙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沙丘背风坡(东南坡)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状况按差巴嘎蒿、杨树、樟子松的次序依次变差。以05m为间隔取样分析表明沿沙丘下部到沙丘上部土壤水分状况有下降趋势。在水平格局上,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在0~8m,杨树林地在0~4m,流动沙地在0~9m的尺度上近似同质,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异质性加强;差巴嘎蒿土壤水分状况在0~4m的范围内异质性较高,4m以上近似同质。在垂直格局上,流沙在0~60cm,樟子松在0~80cm,差巴嘎蒿在0~120cm的尺度上异质性很强,大于该尺度近似同质,而杨树林地在0~300cm的范围内均有较强的异质性。无论水平格局或垂直格局,人工植被的建立增强了沙地土壤水分的异质性。

    • 土壤探针阻抗计算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2002, 39(1):120-126. DOI: 10.11766/trxb200009150117

      摘要 (2079) HTML (0) PDF 1.02 M (3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基于TDR、FD和SWR等不同方法的土壤水分测量仪器中,多针土壤探头作为采样传感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它的阻抗计算方法对于改进这些仪器的测量精确度具有很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由于描述多针土壤探头电磁特性的麦克斯韦尔方程的边界条件很难确定,所以试图利用麦氏方程的解析解分析其阻抗特性从理论上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本文依据高频传输线阻抗变换理论与数学分析中夹逼定理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土壤探针阻抗计算模型。进一步通过对该模型的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研究,发现土壤探针的阻抗特性可随着测试频率与针长等相关参数的改变在感性负载与容性负载间相互转化。此外,当这些相关参数改变时,土壤探针的阻抗计算模型还存在着周期性的间断点。

    • 人工土快滤滤床对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制

      2002, 39(1):127-134. DOI: 10.11766/trxb200010140118

      摘要 (2036) HTML (0) PDF 1.15 M (3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人工土快滤系统不同组分的灭菌试验和分析滤床落干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对城市生活污水中的耗氧有机物(COD)进入人工土滤床后的去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土滤床对污水COD的去除是生物与非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作用机制不仅表现在布水时期的生物降解,更反映在滤床落干期对被截留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系统好氧与厌氧微生物的周期监测表明,人工土滤床对污水COD的降解作用,不仅有污水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还有土壤微生物的矿化分解作用。人工土快滤系统是以好氧生物为主导的生物过程与非生物过程的有机结合。

    • 土壤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的快速测定

      2002, 39(1):135-139. DOI: 10.11766/trxb200004030119

      摘要 (2108) HTML (0) PDF 808.22 K (3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微波密闭消解样品的方法来测定土壤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与重铬酸钾氧化法的结果相比,微波消化法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快速准确的优点。经F检验法及t检验法检验,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

    • 锰饱和沸石肥料对石灰性土壤中锰的化学形态及燕麦生长的影响

      2002, 39(1):140-143. DOI: 10.11766/trxb200001040120

      摘要 (2054) HTML (0) PDF 548.45 K (2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沸石作为土壤结构改良基质和缓释肥料基质,对改善土壤养分向植物的供应状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的农业生产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1~4]。据研究资料报道,在土壤中施用沸石不会引起有效磷和肥料中水溶性磷的固定,还能改善土壤供钾状况[5]。在CEC较小的土壤中施用,具有较好的保水蓄肥作用[6],可使小麦、水稻等作物增产10%左右[7]。研究资料表明,铵饱和沸石能显著增加粉砂质壤土中苏丹草的产量和对氮的吸收[8],在壤土中随着沸石与磷矿石比例的增大,苏丹草对磷的吸收量增加[9]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