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硼的吸附-解吸对土壤表面性质的影响

      2002, 39(2):145-151. DOI: 10.11766/trxb200007170201

      摘要 (1799) HTML (0) PDF 1018.86 K (3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棕红壤、黄棕壤、灰潮土在特定条件下的电荷零点(PZC):ck-PZC(无硼)、ads-PZC(硼吸附)和des-PZC(硼解吸)的研究发现,棕红壤和黄棕壤的ads-PZC与其ck-PZC相比,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灰潮土,由于本身碳酸盐的缓冲作用,其ads-PZC与ck-PZC几乎相等.在硼吸附发生后,3种供试土壤的des-PZC较之它们的ads-PZC,改变甚小,但这时灰潮土却保持强劲吸附电位离子的趋势,其吸附H+离子数量是棕红壤和黄棕壤的2倍,表明在灰潮土上,原先被土壤胶体吸附的硼这时才显示利于电位离子的吸附.研究还表明,硼在酸性土壤中的吸附会引起10倍量的质子的吸附.

    • 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及其研究

      2002, 39(2):152-160. DOI: 10.11766/trxb200002010202

      摘要 (2313) HTML (0) PDF 1.15 M (3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14C底物标记技术测定了三种不同质地(红砂土菜地、黄筋泥桔园和茶籽园)的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的周转期.结果表明,在25℃、50%田间持水量培养条件下,三种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的周转期分别为80天、139天和170天.周转期与粘粒含量关系较为密切,砂质土壤的周转期较粘粒土壤短,提示砂质土壤有机质易被微生物降解,有利于养分的迅速释放,而粘粒土壤则更有利于养分的持留.周转期与利用方式、pH以及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期总体上较报道的其他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期短,表明热带-亚热带地区酸性红壤有机质和养分周转相对较快,这有可能是造成红壤养分贫瘠的一个原因.根据周转期估算,通过微生物年周转的C量(即年流通量)为微生物生物量C的2倍以上.

    • 恒电荷土壤及可变电荷土壤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Ⅱ.共存体系中Cl-的吸附特性

      2002, 39(2):161-169. DOI: 10.11766/trxb200105210203

      摘要 (2291) HTML (0) PDF 344.28 K (2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恒电荷土壤在陪伴阳离子分别为Na+、K+、NH4+、Mg2+、Ba2+、Al3+和共存SO42-下Cl-的吸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Cl-吸附量顺序均为AlCl3>BaCl2和MgCl2>KCl和NH4Cl>NaCl,其中可变电荷土壤的差异较大.不同电解质溶液中Cl-吸附量的顺序与土壤所带正电荷量的顺序一致.Langmuir方程的K值较小,且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不大.随SO42-浓度的增大,可变电荷土壤对Cl-的吸附量减少,平衡液的pH值增大,而恒电荷土壤则变化甚微,说明共存的SO42-使可变电荷土壤的表面负电荷增加,但对恒电荷土壤则影响不大.这些结果说明,Cl-以电性吸附的机理不因介质而变.可变电荷土壤在一价阳离子存在时,除土壤本身所带的正电荷外,还有一价阳离子吸附后产生的正电荷以及由此引起的对Cl-的协同吸附.在二、三价阳离子存在时,还有Cl-的离子对吸附,而恒电荷土壤在所有介质中,似乎总是以与Cl-的协同吸附为主.

    • 稻草还田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2002, 39(2):170-176. DOI: 10.11766/trxb200106080204

      摘要 (2234) HTML (0) PDF 1.06 M (3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晚稻稻田的甲烷排放呈现前高后低特点,稻田甲烷的日排放速率与日均气温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稻草翻施使稻田甲烷排放量上升51.11%,而采用稻草表施的方法甲烷排放量仅增加33.98%.水稻分蘖期是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时期,其甲烷排放量占水稻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65.6%,施用稻草进一步加大水稻分蘖期的甲烷排放比例.与稻草翻施相比,稻草表施的甲烷减排突出表现在水稻分蘖期及一天中12:00~16:00的甲烷排放高峰时段.土壤5cm处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与稻田甲烷排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稻草表施可明显降低稻田耕层土壤水溶解甲烷含量.

    • 我国几种地带性土壤无机胶体的表面电荷特性

      2002, 39(2):177-183. DOI: 10.11766/trxb200012010205

      摘要 (1712) HTML (0) PDF 812.76 K (2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用返滴定法测定我国七个不同地带土壤无机胶体的表面电荷特性.结果表明:(1)返滴定法测定的供试土壤无机胶体可变电荷量随纬度升高而逐渐上升.这主要与供试土壤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组成及含量有关.一般来说,土壤层状硅酸盐粘土含量越多,永久负电荷量和其可变负电荷量越大;铁铝氧化物含量越高,可变负电荷量越低.(2)七个地带性土壤无机胶体的Qv-pH曲线上在pH5左右有一峰值,这可能与供试土壤胶体中铁铝氧化物的ZPC及供试土样层状硅酸盐的边面Si-OH基吸附H+及Al-OH基离解H+有关.

    • 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室内测定

      2002, 39(2):184-189. DOI: 10.11766/trxb200004070206

      摘要 (2068) HTML (0) PDF 1.11 M (3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粉砂壤土进行了室内非饱和水动力弥散试验,依据质量守恒原理,推导了水动力弥散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垂直土柱法测定的土壤水盐动态数据,计算了非饱和粉砂壤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并建立了该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孔隙流速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计算公式简单实用,使用常规仪器就可测定.

    • 低丘红壤肥力的时空变异

      2002, 39(2):190-198. DOI: 10.11766/trxb200012270207

      摘要 (2669) HTML (0) PDF 895.90 K (4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我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区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异.1985年和1997年,在1.35km2的区域内以100m×100m的网格采集了105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性质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高,而pH的变异系数最低.土壤pH空间相关性强,而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空间相关性中等.未开垦前,土壤肥力性质的空间相关间距大于等于红壤丘陵的直径;开垦12年后,土壤肥力性质的相关间距减少,其中pH和速效钾的相关间距与红壤丘陵的半径相当.土壤肥力性质及其变化值的克立格插值结果显示出一定的空间相似性,说明地统计学方法可以同时分析土壤肥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

    • 黄土旱塬黑垆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氮的去向及增产效果

      2002, 39(2):199-205. DOI: 10.11766/trxb200007100208

      摘要 (1847) HTML (0) PDF 905.68 K (2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区陕西省长武县的黑垆土上,用田间小区和15N微区试验研究了氮肥的增产效果,水分利用率以及尿素氮的去向.结果表明,氮肥的增产效果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施N量为100和150kg hm-2时每kg肥料N分别增产小麦12.1kg和6.4kg.施用氮肥亦提高了水分利用率,无氮区和施肥区的水分利用率分别为7.6kg hm-2mm-1和9.7~10.5kg hm-2mm-1.15N微区试验结果表明,尿素作基肥混施入耕层后,小麦利用率为36.6%~38.4%,土壤残留率为29.2%~33.6%,标记氮肥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迅速降低.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氮的比例在33%~40%之间,来自土壤氮素的比例在60%以上.

    • 旱作水稻内源激素变化及其与水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关系

      2002, 39(2):206-213. DOI: 10.11766/trxb200011140209

      摘要 (2146) HTML (0) PDF 945.32 K (2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杂交稻籼优63(Sy63),常规稻武育粳(Wyj),旱稻85-15(85-15)为材料,分别研究了旱作处理与水作处理的水稻体内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s)和细胞分裂素(CTKs)在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初步探究了激素变化与旱作水稻形态及生理适应性的关系.旱作条件下水稻根叶的ABA都显著增加且各品种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旱作水稻的根叶中GAs规律与其ABA的变化规律相似.旱作水稻叶中IAA苗期增加而根先减少后增加,后期IAA逐步减低;苗期旱作水稻叶中CTKs增加而根减少,后期差异不大.实验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的气孔行为可能由ABA和IAA共同调控;旱作的侧根发达可能是因为根系中IAA增加及CTKs降低导致的.

    • 免耕制度下耕作土壤结构演化的数字图像分析

      2002, 39(2):214-220. DOI: 10.11766/trxb200106300210

      摘要 (2137) HTML (0) PDF 283.93 K (3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数字图像方法,研究了室内模拟和自然田间免耕下的土壤结构演化状况.图像定性表明随免耕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团聚体由小变大,土体逐渐趋于紧实.图像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免耕时间的推移,小团聚体和小孔隙减少而大团聚体和大孔隙增加.田间土样的结果表明了自然的阶段性降雨对土壤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从图像与团聚体粒径分布和孔隙孔径分布的变化来看,免耕是否有利于土壤性质和农业生产尚很难确定.

    • 耕层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

      2002, 39(2):221-226. DOI: 10.11766/trxb200006060211

      摘要 (2122) HTML (0) PDF 653.03 K (4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川16个耕地表层的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维数D为2805~2942,其中砂土2821、壤土2870、粘壤土2916和粘土2939.统计分析表明D分别与国际制粗砂粒和细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它与粉粒、粘粒和有机质含量的偏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与容重的偏相关关系达显著水平.

    • 秦岭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

      2002, 39(2):227-235. DOI: 10.11766/trxb200006020212

      摘要 (2101) HTML (0) PDF 1.31 M (2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包括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秦岭北坡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有规律的变化,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检索,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酸性湿润雏形土-暗沃寒冻雏形土-暗瘠寒冻雏形土.

    • 近20年太湖流域典型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

      2002, 39(2):236-245. DOI: 10.11766/trxb200103030213

      摘要 (1966) HTML (0) PDF 1.51 M (4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的定位采样试验研究了近20年锡山市甘露乡土壤表层(0~20cm)中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土壤养分波动与国家政策、耕作方式、农业投入和单位面积农业纯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0年间土壤养分质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有机质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且与耕作措施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全氮和速效氮呈持续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大于100%,与氮肥使用量不断上升密切相关.速效磷、速效钾呈持续下降趋势,与磷肥、钾肥使用过少有关.国家政策和耕作方式、种植制度对SNQI影响十分明显,标准农业投入与土壤养分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单位面积标准农业纯收益与土壤养分质量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 鹤鸣观小流域综合治理减水减沙效益研究

      2002, 39(2):246-253. DOI: 10.11766/trxb200008240214

      摘要 (1822) HTML (0) PDF 896.28 K (2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鹤鸣观小流域试验观测资料,研究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减水减沙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降雨、产流、输沙主要集中于汛期(5月~10月份).流域年降雨量和径流量序列无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输沙量序列逐年下降趋势明显,水沙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各项治理措施中,坡面水利水保工程在减水减沙作用中占主导地位,林草措施减水减沙效果显著,但存在明显的时滞性.

    • 滤纸法测定非饱和土壤离子吸附等温线的初步研究

      2002, 39(2):254-260. DOI: 10.11766/trxb200008190215

      摘要 (2043) HTML (0) PDF 278.70 K (2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滤纸法对非饱和土壤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好的重现性,能够用于非饱和土壤离子吸附等温线的测定.滤纸法和乙醇浸提法、离心法有很好的一致性.滤纸法测定的非饱和土壤NH4+、K+离子吸附等温线具有一般吸附等温线的共性,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且达极显著相关水平.在土壤溶液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液土比增大,离子固相吸附量增大,Freundlich方程的k值,n值增大,说明液土比增大有利于非饱和土壤离子吸附反应进行.

    • 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放量估测方法初探

      2002, 39(2):261-267. DOI: 10.11766/trxb200007190216

      摘要 (1790) HTML (0) PDF 265.71 K (2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1998年5月~1999年4月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2释放通量的实测资料,通过对常用的三种土壤CO2释放量估测方法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合草毡寒冻雏形土土壤CO2日及年释放量的估测方法.土壤CO2日释放量的估测是以土壤CO2释放通量为因变量,时间为驱动变量,建立时间与土壤CO2释放通量的一元四次多项式,通过对时间的求导积分,得出土壤CO2日释放量.土壤CO2年释放量的估测是以测定日的土壤CO2日释放量为因变量,以气候、土壤环境因子(降水、蒸发、日照、气温、土壤0~30cm地温等)为驱动变量,建立土壤CO2的日释放量与气候、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元非线性经验公式,应用气象站气候、土壤环境因子有关资料,逐日计算出其土壤CO2的日释放量,最后应用累积法,可估测土壤CO2的年释放量.

    • 鸡粪中的有机酸及其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2002, 39(2):268-275. DOI: 10.11766/trxb200004170217

      摘要 (1939) HTML (0) PDF 1.02 M (3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鸡粪堆腐过程中有机酸的种类、含量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鸡粪腐熟过程中会形成和累积大量的有机酸,在堆腐的第5周,最高含量可达883cmol kg-1DM;不挥发性有机酸在堆腐的第3周和第5周分别达到两个高峰,挥发性有机酸在第6周和第9周分别达到高峰,堆腐9周后,鸡粪中的有机酸大大降低.鸡粪在堆腐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丁二酸及其衍生物等低级脂肪酸等.土培试验表明,这些酸在活化土壤磷素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低磷土壤条件下菜豆根构型的适应性变化与磷效率

      2002, 39(2):276-282. DOI: 10.11766/trxb200007050218

      摘要 (2309) HTML (0) PDF 836.18 K (3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分层隔网式土壤盆栽系统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以基根根长、根表面积等在生长介质各层中的相对分布量为指标,定量测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根构型在低磷胁迫下的适应性变化及其与磷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菜豆根部生物量减少,根系总长度变短,根总表面积减少,磷高效基因型G19833、G19839的基根根长、根表面积降低较少且在介质表层的相对分布量增加;而磷低效品种DOR364的根长、根表面积降低较多而在表层的相对分布量减少,说明菜豆根构型特征对低磷胁迫具有适应性变化,磷高效基因型在低磷条件下能保持一定的根长、根表面积,且根系向地性减弱而形成浅根式的根构型,使根系内竞争减少,从而能够利用更多的土壤磷.

    • >研究简报
    • 大棚土壤硝酸盐状况研究

      2002, 39(2):283-287. DOI: 10.11766/trxb200004030219

      摘要 (2185) HTML (0) PDF 559.95 K (3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棚种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近年来它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据统计,1985年以大棚为主的保护地仅占全部蔬菜耕地面积的1.4%,而到1995年则增至14%[2].现在这种增长的势头仍未有减缓的趋势,而且大棚种植植物也逐步从蔬菜扩展到果树和花卉.在许多地方,大棚种植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龙头产业,成为我国土地匮乏情况下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的不可替代的模式.但大棚种植是一种受人为因素作用十分强烈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不仅体现在它对环境条件的改变上而且体现在肥水管理上及病虫害防治上[3~5].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