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40(3):344-352.
DOI: 10.11766/trxb200202200304
摘要:
通过田间采样分析,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过程和机理,确定达到平衡状态时红壤稻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在水耕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过程可大致分为快速增长和趋于稳定阶段,水耕利用30年,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20g kg-1,全氮含量1.6g kg-1,随后,即使利用年限长达80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趋于稳定,没有显著提高。20天的培养期内,不同利用年限红壤稻田0~10cm土层有机碳和有机氮的矿化率分别为2.2%~3.3%和2.8%~6.7%;总体来说,有机碳、氮的矿化率随红壤水稻土的熟化过程而升高。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而微生物生物量氮在利用30年后其增加趋势明显趋缓;利用30年的红壤稻田,0~1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为332.8mg kg-1和23.85mg kg-1,比利用3年分别高111%和47%。与利用3年的红壤稻田相比,利用30年后细菌数量增加了11倍(0~10cm)和38倍(10~20cm),利用80年后更显著地增加了19倍(0~10cm)和12倍(10~20cm);真菌的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但在30年利用后基本趋于稳定;此外,细菌的群落从荒草地的4个种到30~80年水田的8个种,这种群落组成多样性上的变化,是土壤熟化过程演替的重要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