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4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农田尺度降雨入渗—重分布条件下阿特拉津在非饱和土壤中淋溶风险的评价

      2005, 42(2):177-186. DOI: 10.11766/trxb200312230201

      摘要 (1497) HTML (0) PDF 467.57 K (3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农药阿特拉津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北京郊区一个面积为729m2(27m×27m)的田间采集100个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其主要理化特性,由土壤的机械组成和干容重测试数据,采用土壤传递函数生成了van Genuchten型的水力学参数,并进一步间接计算得到阿特拉津运移的弥散度,同时,由实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估算了阿特拉津的吸附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柱模型假设,运用HYDRUS1D软件,就所设计的由实际背景概化而来的降雨入渗—重分布算例,对阿特拉津在农田尺度非饱和土壤中的淋溶动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一场雨量为90mm、雨强为30mmd-1的降雨,在连续3d降雨接着重分布20d的情况下,若忽略蒸散作用对土壤水分和阿特拉津运动的影响,则降雨入渗和降雨入渗—重分布过程结束时,通过土壤20cm耕层的阿特拉津的最大累积淋溶量分别占施用量的17.87%和75.41%;采样区域内阿特拉津淋溶通量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所探明的阿特拉津易淋溶带,不仅为合理使用该农药、保护土壤环境提供了定量的依据,而且为预防该农药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关中东部地区全新世土壤发育及记录的水文事件

      2005, 42(2):187-193. DOI: 10.11766/trxb200403100202

      摘要 (1625) HTML (0) PDF 811.29 K (2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华县老官台全新世黄土-古土壤高分辨率的研究,揭示关中盆地在全新世曾有两个重要的湿润多雨、地表径流活跃的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发生在全新世初期的9000~8500aBP,它表现为末次冰期结束后气候在向全新世大暖期发展过程中,湿度的增加滞后于温度的增加.第二个时期发生在4000~3600aBP,此时正是夏代文化发展的时期,在研究地点周围,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强了面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过程.

    • 50年来太湖水网地区城市化空间过程的监测与模拟 Ⅰ宜兴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的遥感监测

      2005, 42(2):194-198. DOI: 10.11766/trxb200403120203

      摘要 (1768) HTML (0) PDF 979.02 K (3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数据的缺乏,很难获得解放后我国城市扩展的完整过程.本研究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采用7个时期的航空图片和卫星数据,分别对宜兴市1949、1966、1981、1984、1992、1996和2000年的城区范围和耕地被占用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0多年来宜兴城区面积从15km2扩展到135km2,翻了3番多;城市扩展过程呈现两个阶段,即1949~1984年的缓慢扩展阶段和1985~2000年的快速扩展阶段,前一阶段年均扩展速度仅3%,而后一阶段年均扩展速度达到21%;各个时期城市扩展占用的土地中90%以上是高质量的耕地,表明城市扩展成为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分析显示,城市扩展与工业发展关系最密切,工业发展为城区扩展提供了动力,而城区面积与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关系数在三个产业中是最高的,表明宜兴城区成为该县第三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从空间扩展过程来看,宜兴城区1984年以前沿着老城区零散填充式扩展,此后沿着公路快速扩展,并逐渐呈块状填充式扩展.由于宜兴处于苏南水网发达地区,水系严重制约了城市扩展的方向,而道路和桥梁建设则导引城市扩展方向.

    • 精准农业土壤采样栅格划分方法的研究

      2005, 42(2):199-205. DOI: 10.11766/trxb200403190204

      摘要 (1970) HTML (0) PDF 321.41 K (3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通过对一个地块土壤养分进行详细栅格采样分析,利用计算机插值的方法对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在采样栅格大小不同的条件下,随机选择5个采样点进行插值,分析了5个采样点在不同栅格采样条件下的插值结果.通过插值计算得到土壤中的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随着采样栅格的加大,插值点处的插值误差呈现出加大的趋势,但对于速效钾和其他的微量元素则呈现出与之不同的结论,采样点在田间的分布将直接影响计算机插值计算的分析结果.

    • 南京市城乡公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变化及其评价

      2005, 42(2):206-210. DOI: 10.11766/trxb200402230205

      摘要 (1829) HTML (0) PDF 1.31 M (2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南京市公路绿地系统(城市干线、绕城公路和城郊公路)土壤重金属的调查和分析,并与相对清洁点植物园植被土壤进行比较,研究了公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特点:公路绿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高于“清洁区”,其中土壤Mo、Zn、As、Cd、Cr、Cu、Fe、Mn的含量以绕城公路最高,土壤Pb的含量以城市干线最高,土壤Al的含量以城郊公路最高.城市干线、绕城公路、城郊公路和相对清洁点的土壤重金属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61、0.293、0238、0236,仍以绕城公路最高,城市干线次之,城郊公路最低,公路土壤重金属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相对清洁点”.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样本进行了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点表现了较好的以取样路线聚类的特点,各取样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演变分异.土壤重金属演变的趋势可解释为:绕城公路是高Zn、Mo、Cd、As、Cr、Fe、Mg、Cu、Mn、Pb区,城市干线是高Pb区,城郊公路是高Al和Fe区,相对清洁点是低重金属区.

    • 西藏酸性土壤的酸度特征

      2005, 42(2):211-218. DOI: 10.11766/trxb200402180206

      摘要 (1883) HTML (0) PDF 349.50 K (3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西藏7个土类66个土壤剖面257层土样的分析资料,探讨酸性土的酸度特征.西藏酸性土面积约占1/5,主要为山地湿润森林型和高山灌丛草甸型土壤,集中分布于藏东南地区.土壤pH主要决定于其潜性酸中的交换性酸,特别是其中占优势的交换性Al3+,而受非交换性酸的影响较小.交换性酸中Al3+的相对比例随交换性酸总量增加而增大,随有机质增加而减小,H+的相对比例则呈相反的变化.非交换性酸主要来源于有机质(腐殖质酸性功能团缔合H和络合Al的解离).土壤pH与交换性酸、非交换性酸饱和度分别呈近线性、非线性负相关,而与盐基饱和度呈非线性正相关,且主要受优势的交换性Ca2+制约.

    • 酸沉降影响下近20年来衡山土壤酸化研究

      2005, 42(2):219-224. DOI: 10.11766/trxb200403100207

      摘要 (1972) HTML (0) PDF 263.96 K (3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不同时期采自衡山东坡垂直带谱上6个典型土壤剖面Ah层和AB层的样品分析,土壤酸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由于酸沉降的影响,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各类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酸化,表现在pH值下降,交换性酸,尤其是交换性Al3+增加,交换性盐基总量减少,盐基饱和度下降,特别是土壤酸缓冲性能和土壤酸害容量降低.相比之下,山顶的常湿淋溶土和山麓的湿润富铁土酸化更明显,而山体中部的常湿富铁土酸化进程较慢,山体上部的常湿雏形土酸化进程更慢,表明土壤酸化除了与土壤酸沉降量有关外,还与土壤类型有关.

    • 恒电荷土壤及可变电荷土壤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Ⅲ Cu2+和Zn2+的吸附特征

      2005, 42(2):225-231. DOI: 10.11766/trxb200405240208

      摘要 (1581) HTML (0) PDF 297.51 K (2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3种典型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典型恒电荷土壤在不同pH和不同浓度下单纯及共存体系中Cu2+和Zn2+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土壤对Cu2+或Zn2+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大,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当Cu2+、Zn2+浓度一定时,pH升高使Cu2+、Zn2+吸附量增大,但当pH>5时,Cu2+、Zn2+吸附量随pH变化甚微,出现一个接近最大吸附量的“平台”.当添加Cu2+、Zn2+浓度相同,但二种离子的总浓度不同时,平衡液的Cu2+/Zn2+浓度比均小于1,说明两类土壤对Cu2+的吸附选择性大于Zn2+,且这种趋势不因pH和离子浓度而改变.当Cu2+、Zn2+共存时,使可变电荷土壤的Zn2+吸附量减小约70%,是恒电荷土壤降低量的约1.5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一个Cu2+或Zn2+时所释放H+的平均数,明显大于恒电荷土壤者,说明可变电荷土壤对Cu2+及Zn2+的吸附中专性吸附的比例较恒电荷土壤大.

    • 几种有机酸对恒电荷和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u2+的影响

      2005, 42(2):232-237. DOI: 10.11766/trxb200402240209

      摘要 (1786) HTML (0) PDF 288.16 K (3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恒电荷土壤(黄褐土和黄棕壤)和可变电荷土壤(红壤和砖红壤)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乙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土壤吸附重金属铜离子(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酒石酸浓度下,土壤对酒石酸的吸附量依次为黄棕壤(218mmol kg-1)>红壤(154mmolkg-1)>砖红壤(95mmol kg-1),土壤吸附有机酸后负电荷量增加,相同条件下增幅为砖红壤>红壤>黄棕壤;无有机酸配体时,供试土壤对Cu2+的吸附量为黄褐土>黄棕壤>砖红壤>红壤;加入有机酸时,随有机酸浓度增高,土壤对Cu2+的吸附一般表现为“峰”形曲线,峰所对应的有机酸浓度因有机酸类型而异,且随土壤可变电荷性质增强而增高;土壤吸附有机酸后对Cu2+的次级吸附不同于有机酸与铜共存时的竞争吸附,且因土壤性质表现迥异.这些结果意味着在存在有机酸配体的根际环境中,恒电荷土壤与可变电荷土壤对Cu2+的吸附明显不同,并将影响重金属离子在根际的转化与有效性.

    • 有机修饰改性土对镉离子的吸附及温度效应

      2005, 42(2):238-246. DOI: 10.11766/trxb200401130210

      摘要 (1938) HTML (0) PDF 400.10 K (3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研究了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修饰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CTMAB+SDS)混合修饰的土耕层、黏化层土样对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吸附量顺序分别为耕层原土(GCK)>CTMAB50%修饰改性土(50GCB)>CTMAB100%+SDS20%修饰改性土(120GCS)>CTMAB100%修饰改性土(100GCB)和粘化层原土(NCK)>CTMAB50%修饰改性土(50NCB)>CTMAB100%修饰改性土(100NCB)>CTMAB100%+SDS20%修饰改性土(120NCS)的顺序,表明以表面修饰剂修饰土表面,确实存在着使得镉离子吸附能力减弱的趋势,但并未使修饰改性土完全丧失对于镉离子的吸附能力;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热力学参数的研究表明Cd2+吸附反应是熵增控制的自发性过程,但在探讨吸附自发性和最大吸附量关系时应考虑土壤本身的容量性质.机理研究认为,表面修饰剂对土壤表面的修饰改性是不均匀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和疏水键键合两种机制的竞争性吸附是修饰改性土壤依然具有对镉离子吸附作用的原因.土耕层各改性土样对Cd2+吸附的温度效应明显高于粘化层土样,证实了耕层对镉离子的化学吸附作用强于粘化层的结果.

    • 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盐分化学性质要素及其强度研究

      2005, 42(2):247-252. DOI: 10.11766/trxb200405310211

      摘要 (1842) HTML (0) PDF 269.86 K (3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估土壤盐分化学性质对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影响强度,应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滨海盐土的1:5土水比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1:5)与土壤盐分化学性质各要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浸提液盐分浓度(SSC)、Cl-和钠吸附比(SAR)是影响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最重要因素,而pH、CO32-、HCO3-、可溶性钠百分率(SSP)和钠钙镁比(SDR)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影响很微弱;SO42-、Ca2+、Mg2+、K+和Na+对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并不高,但由于被其他各化学性质要素的间接效应所增强,使得其对溶液电导率的间接通径系数之和较大.验证结果表明:EC1:5与土壤浸提液盐分浓度(SSC)、Cl-和SAR的多元线性函数具有较高精度和良好可靠性,在土壤盐分过高的情况下,根据该关系函数推求所获得的土壤浸提液电导率的误差有所增大.

    • 南京两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研究

      2005, 42(2):253-259. DOI: 10.11766/trxb200403220212

      摘要 (2003) HTML (0) PDF 296.77 K (3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南京雨花区武警农场和栖霞区东阳科技站先后进行了秋季小青菜和秋冬季大白菜田间试验,研究菜地土壤施用氮肥后的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氨挥发采用密闭室间歇密闭通气法测定.结果表明,小青菜试验地的pH为5.4,施肥后土壤pH值也未高于6.0,故氨挥发损失低(<0.4%);而在pH为7.7的大白菜试验地上,控释尿素、低氮和高氮3个处理(施氮量分别为N180、300和600kg hm-2)氨挥发率分别为0.97%、12.1%和171%.以上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主要因素,降低氮肥用量能明显减少氨挥发,而施用控释尿素是一种有效控制氨挥发损失的措施.大白菜不同施肥期的结果还表明,施尿素后降雨通过降低表层土壤氮的浓度而影响氨挥发,降雨离施肥期越近,雨量越大,氨挥发越小.

    • 增硝营养对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吸铵和生长的影响

      2005, 42(2):260-265. DOI: 10.11766/trxb200403150213

      摘要 (1634) HTML (0) PDF 293.40 K (3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以及水稻在淹水条件下根际氧化圈的存在,水稻的硝酸盐营养作用受到更大的关注.利用水培方法研究了4种具代表性的水稻基因型(常规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在苗期(28d)的铵(NH4+)吸收动力学特性以及硝(NO3-)对NH4+吸收动力学特征和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的影响.结果表明:增NO3-营养可以增加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进而促进水稻生长;不同基因型之间NH4+吸收速率的差异为:杂交籼稻>常规籼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NO3-的存在促进了水稻对NH4+的吸收,增加水稻吸收NH4+的Vmax值(4个品种平均增加315%),而对其Km值影响不大(4个品种平均增加426%),说明NO3-对NH4+吸收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NH4+载体的运转速率而非吸收位点与NH4+之间的亲和性;增NO3-营养可以增加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提高水稻同化NH4+的能力.

    • 土壤锗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2005, 42(2):266-269. DOI: 10.11766/trxb200403150214

      摘要 (1636) HTML (0) PDF 891.88 K (3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着重讨论土壤添加Ge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及土壤Ge污染临界含量.盆栽试验表明,在土壤Ge含量2~200mgkg-1范围,低浓度Ge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有刺激作用,随着浓度增高,而交替出现抑制和刺激作用.土壤Ge浓度与明亮发光杆菌T3发光度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按照T3发光度80%和100%为临界值,计算得土壤Ge临界浓度分别为502mgkg-1和58mgkg-1.

    • 稻秸对土壤细菌群落分子多态性的影响

      2005, 42(2):270-277. DOI: 10.11766/trxb200406080215

      摘要 (1678) HTML (0) PDF 375.48 K (3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模拟稻秸原位还田条件,分别在水稻土和红壤中添加水稻秸秆培养70d,第0、5、25、45、70天采集土样.采用非机械破壁法直接提取水稻土和红壤细菌总DNA,水稻土细菌总DNA经过二次纯化;红壤细菌总DNA经过一次纯化后,PCR扩增其16SrDNAV3可变区,均可获得清晰的目的条带,对扩增产物进行DGGE分析,结果显示:水稻土和红壤样品的DGGE条带增加,说明稻秸能够增加土壤细菌群落分子多态性的丰富度,随着培养期的延长,施有稻秸的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多态性的变化远远复杂于空白对照土壤中的细菌群落变化;同时发现在稻秸刺激下不同土壤细菌群落多态性高峰期出现时间不同.

    • 不同水稻品种根尖吸收NO3-过程中表皮细胞膜电位变化特征

      2005, 42(2):278-285. DOI: 10.11766/trxb200403150216

      摘要 (1829) HTML (0) PDF 328.67 K (2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给水稻提供部分硝酸盐营养可促进水稻的氮素总吸收量并明显改善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微电极技术分别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即农垦57(粳稻)、泗优917(杂粳)、扬稻6号(籼稻)和汕优63(杂籼)幼苗根尖表皮细胞在3种NO3-浓度(0.1mmol L-1、1mmol L-1、10mmol L-1)处理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根系吸收NO3-引起膜的去极化,去极化到一定程度出现复极化.去极化程度随外界处理液中NO3-浓度的增加而加强,0.1mmol L-1 NO3-处理产生的去极化值平均为7mV,1mmol L-1NO3-处理的平均为11mV,10mmol L-1 NO3-处理的平均为21mV;就复极化来说,0.1mmol L-1NO3-处理自动出现复极化,1mmol L-1NO3-处理和处理10mmol L-1NO3-处理只有当除去NO3-时才出现复极化.就单位时间膜电位变化大小而言,扬稻6号对外界NO3-较敏感,3种NO3-浓度引起的去极化值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表现出对NO3-的吸收能力较强;泗优917和汕优63表现出相似的去极化大小和相似的反应时间,而农垦57对NO3-相对不敏感,3种NO3-浓度引起的去极化值均低于其他3个品种,表现出对NO3-的吸收能力较弱.另外,有部分品种的水稻根在吸收NO3-以后表现为膜电位先超极化后去极化.上述结果表明用根系对NO3-响应的细胞膜电位变化来研究?

    • 不同种类解磷微生物的溶磷效果及其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2005, 42(2):286-294. DOI: 10.11766/trxb200403150217

      摘要 (2441) HTML (0) PDF 377.19 K (4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株对不同种类难溶性磷酸盐及磷矿粉的溶解能力.结果发现,细菌、酵母、霉菌在解磷方面均有一定作用,发挥着不同优势.磷酸钙、磷酸铝、磷酸铁等难溶性磷酸盐容易被酵母菌、霉菌溶解,而磷矿粉容易被巨大芽孢杆菌溶解,显示不同微生物与不同磷源的亲和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种类磷酸盐或磷矿粉对微生物磷酸酶活力的影响不同,贫磷条件可以促进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

    • 石灰性紫色土施铁肥与接种根瘤菌对花生-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的影响

      2005, 42(2):295-300. DOI: 10.11766/trxb200403090218

      摘要 (1691) HTML (0) PDF 1.37 M (3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缺铁的石灰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实验,选用三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Spr3-5、Spr3-7、Spr4-5及gusA和celB标记的菌株gusA3-5、gusA3-7、gusA4-5、celB3-5、celB3-7、celB4-5接种天府9号花生.通过标记根瘤菌形成的根瘤能与检测试剂产生颜色反应的特征,检测施铁肥及施不同浓度的铁肥对花生根瘤菌有效性和竞争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缺铁的石灰性紫色土上单施铁肥、单接种根瘤菌、接种根瘤菌配施铁肥均能促进花生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效应和竞争结瘤能力,但接种根瘤菌配施铁肥的效果最好,单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次之,单施铁肥的效果差.喷施0.2%硫酸亚铁溶液的效果比0.3%的好.植株全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都是指示共生固氮效应的重要指标,与花生产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63和0.795.gusAcelB两种标记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标记根瘤菌的平均占瘤率分别为79.64%、75.62%、74.41%.供试菌株中Spr4-5的有效性和竞争性最强,Spr3-7次之,Spr3-5最差.

    • 硅藻土吸附增强的(RS)-2,4-DP对映体选择性酶促水解

      2005, 42(2):301-305. DOI: 10.11766/trxb200405250219

      摘要 (1907) HTML (0) PDF 536.64 K (2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手性气相色谱技术研究了硅藻土吸附作用对(RS)-2,4-二氯苯氧丙酸甲酯(2,4-DP)酶促水解对映体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吸附作用显著增强了酶促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ER值由1.58增加到5.31).进一步研究表明,硅藻土对脂肪酶的吸附,引起酶构象变化,影响农药底物与酶结合的微环境,是酶促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增强的主要原因.吸附在硅藻土上的脂肪酶,与R-2,4-DP结合更为困难,反应速率下降;而S-2,4-DP接近酶反应中心更加容易,反应速率上升.此外,硅藻土吸附作用对农药底物的束缚引起处于“自由状态”的底物减少,也使酶促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略有增强.

    • 改良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土壤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2005, 42(2):306-313. DOI: 10.11766/trxb200406180220

      摘要 (2220) HTML (0) PDF 340.00 K (5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引入Ca2+为蛋白酶激活剂、以Pb(CH3COO)2和Na2C2O4—CH3COOH混合试剂作为除杂剂、将抗坏血酸与KIO3结合起来以提高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并使培养和测定两个过程的pH缓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改进了土壤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用该方法测定了潮土、黄棕壤和红壤的蛋白酶活性,并与常用的Folin比色法进行了试验比较,证明该方法适合于测定中性、碱性土壤的蛋白酶活性并优于Folin比色法.

    • >综述与评论
    • 香港土壤研究 Ⅰ.研究现状与展望

      2005, 42(2):314-322. DOI: 10.11766/trxb200405310221

      摘要 (2119) HTML (0) PDF 401.10 K (4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近半个世纪以来香港地区的土壤分类、农业和园林绿地土壤的肥力以及土壤环境保护等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介绍,为中国香港地区及其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信息.认为,高度城市化和国际化的香港地区可以结合香港高科技及新产业的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定向培育中草药产地土壤环境与教育基地;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香港地区土壤发生与系统分类、性状与特征、空间分布与变异规律,建立香港土壤基础数据库、土壤图和土壤信息与服务系统;进一步探明污染元素和有益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与健康风险,建立长期的土壤环境质量动态观测点与研究平台,以及区域尺度的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和定量可视化预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发展适合香港地区的有问题土壤的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体系.

    • >研究简报
    • 两株降解菌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2005, 42(2):323-327. DOI: 10.11766/trxb200402290222

      摘要 (1550) HTML (0) PDF 242.83 K (2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特拉津[2-chloro-4-(ethylamino)-6-(isopropylamino)-1,3,5-trazine],又名莠去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三嗪除草剂,其作用方式是破坏植物体中叶绿体光系统Ⅱ(PSⅡ),主要用于玉米、高粱和甘蔗田杂草的防除.该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已经40多年,但由于其溶解性较好,迁移率较高,残留期长,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引起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从而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阿特拉津在我国的推广使用,阿特拉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经造成了许多重大损失和环境污染[1~5].

    • 土壤显微结构的X光—同步加速器计算机三维图像透视技术

      2005, 42(2):328-330. DOI: 10.11766/trxb200311110223

      摘要 (1887) HTML (0) PDF 154.65 K (3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结构特征决定了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能,并影响着土壤生态系统内的许多功能,土壤结构的三维结构透视及其定量分析是认识土壤结构和研究土壤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前提.自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学者库比纳开始使用生物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双目实体显微镜,研究土壤生物、土壤中的结晶形成物、土壤的结构和孔隙,显微观测与探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被应用到土壤微结构的研究,产生了土壤学的一支独立学科—土壤微形态学[1~7].但是,原状土壤样品的镜下观测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观察的现像多数为二维图像,并且需要很多定性的描述和解译才能相互交流和理解,从而限制了土壤微形态学的应用和发展.

    • 同一流动相测定植物体内12种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5, 42(2):331-335. DOI: 10.11766/trxb200402110224

      摘要 (2096) HTML (0) PDF 228.15 K (5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体内有机酸含量分析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逆境生理方面.果实中有机酸种类与含量也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目前测定有机酸的方法通常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其中气相色谱法(GC)测定有机酸时,常因酸的沸点较高、不易气化而需要先对其衍生再进行测定,方法比较繁琐;离子色谱法(HPIC)是近来应用较多的测定植物体内有机酸的方法[1,2],可以同时测定溶液中的有机酸根离子和无机阴离子,如NO3-、Cl-、PO43-等,并且样品前处理简单[3~5],但大量无机阴离子的存在通常增加了低含量有机酸的检测难度;与之相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有机酸的方法比GC法简单[6,7],但也存在pH、流动相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在测定十几种以上的有机酸时更为明显.

    • 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下土壤粒径分布的分维特征

      2005, 42(2):336-339. DOI: 10.11766/trxb200404070225

      摘要 (2021) HTML (0) PDF 195.93 K (3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相似和分形是许多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客观特征之一[1].土壤是一种具有自相似结构的多孔介质,因此可以利用分形几何学来研究土壤的性状特征.研究者可以通过分形维(分维)来描述、刻画土壤颗粒的粒径及孔隙分布状况,由此可进一步研究土壤的其他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指示意义[2~6].

    • 长期试验地潮土的矿化与硝化作用特征

      2005, 42(2):340-343. DOI: 10.11766/trxb200404080226

      摘要 (1686) HTML (0) PDF 454.63 K (3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外长期定位试验已有150a历史,积累了许多资料并解决了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国外的资料可供借鉴,但与我国情况还有较大区别.为此建立我国长期定位试验点,研究我国自然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影响尤其重要.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保存下来的长期试验点很少.本文研究的长期试验地已有15a长期施肥历史,在我国像这样长时间布置完整的长期试验不多.为此,本文采集我国潮土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长期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小区土壤,着重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氮素养分内循环中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淮河(淮南段)底泥内源氮释放的模拟实验研究

      2005, 42(2):344-347. DOI: 10.11766/trxb200403090227

      摘要 (1690) HTML (0) PDF 202.41 K (3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控制外源输入的情况下,底泥内源营养盐的释放与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1,2].为了解沉淀物释放的机理,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模拟试验工作[3~6].从掌握的文献看,模拟试验大多数是底泥释磷[7~9]及其相关性研究[10,11],而对底泥释氮,尤其是河流底泥释氮特征的模拟试验研究较少[12].淮南地处淮河下游,据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近10年来,淮河(淮南段)水体一直受NH3N含量超标和富营养化的困扰.

    • 棉田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2005, 42(2):348-351. DOI: 10.11766/trxb200402040228

      摘要 (1700) HTML (0) PDF 180.44 K (2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微生物和酶是土壤生物化学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养物质转化、有机质分解、污染物降解及修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成为近年来土壤学界研究的热点[1~5].覆盖栽培能改变土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物理因素[6~10],必然导致土壤化学性质和作物生物学性状的变化.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研究方面,塑料地膜覆盖栽培已有很多报道[11,12],而液体地膜(也称多功能可降解液体地膜)是一种新开发出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兑水喷施后,可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很薄的固化膜,关于液体地膜覆盖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尚少见报道.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