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海南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以及南方网纹红土与砖红壤环境意义的差异

      2006, 43(3):353-361. DOI: 10.11766/trxb200504080301

      摘要 (2573) HTML (0) PDF 1.13 M (4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垒结以及风化成因铁锰质结核的出现;典型的成壤过程为强烈的化学风化、红化、均质化、淋溶以及显著的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成土母质和土壤排水条件的变化,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亦有所差异。而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的发育程度低于砖红壤,不宜被划分为砖红壤或氧化土,而更趋向归入老成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中大致相当于红壤。

    • 潋水流域产水产沙自然过程的计算机模拟Ⅰ.数学模型体系与参数输入

      2006, 43(3):362-368. DOI: 10.11766/trxb200512100302

      摘要 (1774) HTML (0) PDF 422.35 K (3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流域尺度土壤和水资源管理模拟模型SWRRB(包括198个数学方程),对面积为579.3km2的江西潋水河流域的产水量、产沙量等自然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获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模拟成功的关键是:(1)将流域划分为多个亚区;(2)精心而周到地准备输入参数;(3)按各输入参数对各输出参数影响大小的顺序进行充分的实验和参数调整以达最佳结果。文中对亚区划分和地形要素、气温、降雨、土壤特性和径流曲线系数的赋值给予了较多的注意。

    • 基于1:5万数据库研究土壤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无锡和常州市为例

      2006, 43(3):369-375. DOI: 10.11766/trxb200504010303

      摘要 (2297) HTML (0) PDF 1.25 M (3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数据库在土壤学研究工作中作为一种存储、分析工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研究利用Arc GIS和Visual FoxPro建立了包括8830个图斑、269个土壤剖面数据的无锡和常州市1:5万土壤数据库,根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973'项目”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标(pH、速效磷和速效钾)和全国养分分级标准(全氮)编制出土壤表层(0~15cm)pH、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异图,从中表明pH1~2级的土壤占整个研究区面积90%左右;土壤养分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有明显共同特征—太平田区养分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对不同母质和不同土壤类型(亚类级别)间的土壤表层容重、粘粒、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全氮之外,其他属性均有显著差异。在1:5万尺度范围内,成土母质对pH、容重、全磷、有机质和速效钾起到主导作用,土壤类型对pH起到主导作用,成土母质对土壤属性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土壤类型。

    • 1982~2001年间中国干旱发生时空特征的遥感分析

      2006, 43(3):376-382. DOI: 10.11766/trxb200504070304

      摘要 (1978) HTML (0) PDF 1.76 M (2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82~2001年NOAA-AVHRR旬合成的光谱植被指数和NOAA-AVHRR第4和第5通道亮温计算的陆地表面温度资料,利用水分亏缺指数(WD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了全国近20a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近20a来各月份发生干旱的频率进行了分析。提取全国雨量观测站点的水分亏缺指数和20a干旱发生频次,分析了它们与降水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干旱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四川盆地属于冬春旱型;西北为常年干旱型;黄淮海平原为春夏旱型;西南青藏区为常年湿润型;华南为冬春旱型;(2)在年降水量少于500mm时,20a平均降水量与20a平均水分亏缺指数和20a总干旱发生频次都呈明显线性关系,但在年均降水大于500mm时,水分亏缺指数及干旱发生频次与降水量关系都不显著,表明WDI可以很好地评价干旱胁迫的程度,但并不适宜评价湿润程度。

    • 香港土壤研究Ⅴ.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2006, 43(3):383-388. DOI: 10.11766/trxb200503100305

      摘要 (1672) HTML (0) PDF 1.51 M (3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港地区缺乏对土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采集了该地区46个代表性土壤剖面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了15种稀土元素的总量,并根据土壤剖面的发育情况分层表述。研究结果表明:香港土壤的稀土元素的总量低于全国的平均含量,在剖面分布上由表层往底层逐渐增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土壤中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轻稀土相对富集现象。Ce的富集现象在火成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较为突出,而Eu的亏缺现象在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尤为显著。成土母岩、土壤矿质元素和基本性质以及地形和植被等都会显著影响香港土壤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

    •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预测

      2006, 43(3):389-396. DOI: 10.11766/trxb200510170306

      摘要 (2178) HTML (0) PDF 2.36 M (3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54个土壤表层样品重金属全量浓度实验室测定数据,应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南京城市边缘带化工园附近20km2样区内土壤重金属浓度进行了连续分类,对样点土壤的隶属度进行空间普通克里格插值,实现样区土壤重金属浓度和污染状况的空间预测。结果表明,样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Cr、As和Cd的浓度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未发生污染;受工业、交通排放的影响,样区左侧和南部Cu、Zn、Cr、As较高,个别区域有Zn、Cr富集现象。Hg为样区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土壤Hg污染主要发生在蔬菜基地及滁河流经区,较为严重的Hg污染土壤集中分布在样区中部的蔬菜基地。与利用样点测定数据直接插值的空间预测方法相比,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土壤污染空间预测方法可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工业企业的分布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2006, 43(3):397-404. DOI: 10.11766/trxb200503180307

      摘要 (2080) HTML (0) PDF 1.25 M (3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张家港市为例,在密集的大田采样和大田与企业周围采样结合的基础上,评价了该市土壤Cd、Hg、Pb污染状况;讨论了两种不同采样方式对土壤污染状况评价的影响;用土壤表层与底层重金属含量的比值(后简称元素比值)为指标讨论了不同类型企业对周围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总的来看,张家港市土壤重金属整体平均值与环境背景值接近,明显低于国家环境质量(GB15618-1995)二级标准和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土壤污染限值(NY/T391-2000)。但存在少数样点超标和超限现象,空间上有小面积高含量土壤分布,且主要局限于企业周围的小范围内。采样方式对土壤污染的评价有明显的影响,对Cd和Pb而言,大田采样方式下他们的含量要明显低于两种方式结合的情况下(p<0.05),而Hg元素则相反,当大田采样与企业周围采样相结合可使得土壤中Hg元素高含量的分布面积明显增大。绝大部分企业周围土壤样品的元素比值要明显高于大田采集的土壤。除冶金类企业有着明显的Pb单一聚集外,化工、电子类企业往往导致了多个元素的积累,企业对周围土壤存在复合污染的可能性。这些结果为该市或类似地区的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价、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 北京平原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06, 43(3):405-413. DOI: 10.11766/trxb200503160308

      摘要 (2440) HTML (0) PDF 1.55 M (4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北京市平原农区4种埋深地下水的硝态氮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平原农区深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已不容乐观,浅层地下水污染尤为严重。145眼深度在120~200m的饮用井硝态氮含量最低,平均为5.16mgL-1,超标率(NO3--N≥10mgL-1)和严重超标率(NO3--N≥20mgL-1)分别为13.8%和6.9%;336眼深度在70~100m的农灌井硝态氮平均含量为5.98mgL-1,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为24.1%和8.6%;而41眼深度在6~20m的手压井硝态氮平均含量达14.01mgL-1,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高达46.3%和31.7%;77眼深度在3~6m的浅层地下水质量最差,硝态氮含量平均为47.53mgL-1,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达80.5%和66.2%。远郊地下水质量明显优于近郊,其中饮用水超标率近郊为38.7%,远郊为3.0%;农灌水超标率近郊为52.6%,远郊为15.3%。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受机井所处周边环境的影响,菜区特别是老菜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远远重于其他地区。140眼粮田农灌井硝态氮平均含量为2.45mgL-1,超标率仅为8.5%;而189眼菜田农灌井平均含量为8.66mgL-1,超标率高达36.0%;26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粮田浅层地下水平均含量为18.02mgL-1,超标率为55.4%,43个保护地菜田浅层地下水样本平均含量为72.42mgL-1,超标率达100%。综合本研究结果,北京市平原农区地下水中的硝态氮主要来源于地表淋溶,过量施用氮肥是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主要原因。

    • 胡敏酸吸附解吸Fe3+反应特征研究

      2006, 43(3):414-421. DOI: 10.11766/trxb200501280309

      摘要 (1956) HTML (0) PDF 1.05 M (3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25葡聚糖凝胶层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吸附解吸Fe3+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对Fe(Ⅲ)最大吸附量Smax和吸附平衡常数k增加,标准摩尔自由能变ΔGmo绝对值减小。相同pH和温度下,离子强度从0.00到0.10molL-1,HA对Fe(Ⅲ)最大吸附量Smax和吸附亲和力常数k增加,自由能变ΔGmo绝对值减小,但离子强度从0.10molL-1继续上升到0.15molL-1,则上述特征常数变化刚好相反。温度升高,胡敏酸吸附Fe3+的最大吸附量、吸附平衡常数k、自由能变ΔGmo绝对值均较大幅度降低,表明升高温度对吸附反应不利。吸附反应的焓变ΔHmo和熵变ΔSmo均小于零,为放热反应,反应向更有序状态进行;在相同条件下,pH越大,焓变ΔHmo和熵变ΔrSmθ绝对值越大,表明pH越大,越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随着pH的升高,Fe3+被还原的百分率η减小,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随着pH的降低,胡敏酸铁Fe3+解吸率增大;对解吸率曲线进行拟合,线形方程具有显著的相关系数。胡敏酸吸附Fe3+的反应为包括胡敏酸内部和外部结合的“两相”反应。

    •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2006, 43(3):422-429. DOI: 10.11766/trxb200501250310

      摘要 (2104) HTML (0) PDF 1.33 M (3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3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呈增加趋势,而其他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施肥处理有利于1~3mm和0.25~1mm团聚体含量增加。各处理中,各层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P>W1、W2。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差异,除<0.05mm团聚体外,粒径愈细,有机碳含量愈高。1~3mm和0.25~1mm团聚体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施肥处理有机碳储量表现出NPKM>OM>NPK>CK的趋势。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mm1、~3mm、0.25~1mm、0.05~0.25mm和<0.05mm,且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增加的新碳主要向1~3mm0、.25~1mm团聚体富集。

    • 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及其在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2006, 43(3):430-435. DOI: 10.11766/trxb200503090311

      摘要 (2191) HTML (0) PDF 288.73 K (3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土壤厌氧条件下发生的生物反硝化作用是影响作物对土壤氮素利用率和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氮素转化过程。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到在好氧条件下也能进行反硝化的3株细菌。其中1株为严格好氧的异养菌,编号为AD26。另外2株为兼性菌,分别为AD7和AD60。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l)。在好氧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中AD26和AD7在24h内能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表观损失率分别达到21%和18%。而在好氧的土壤培养中,二个菌株在3d内能使土壤中硝态氮表观损失率达到56%,同时少有反硝化中间产物的积累。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不应忽视在好氧条件下的生物反硝化作用。

    • 不同铵硝比例对水稻铵吸收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6, 43(3):436-442. DOI: 10.11766/trxb200506060312

      摘要 (2001) HTML (0) PDF 2.21 M (3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稻南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铵硝摩尔比例处理时,水稻NH4+吸收代谢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精确检测水稻氮素吸收代谢基因在不同铵硝处理间的表达量变化;(2)从各基因的表达量上来看,吸收基因中以OsAMT1.1表达量最高,编码GS的基因中以OsGln1.1表达量最高,编码GOGAT的基因中,OsGlu表达量最高;(3)总体来说,不同铵硝处理对NH4+吸收代谢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影响,吸收基因对不同铵硝比例的反应要比代谢基因更敏感;(4)氮吸收基因中OsAMT4.1显著受到NO3-的抑制,NH4+的诱导。而OsAMT1.1,OsAMT1.2,OsAMT1.3OsNRT2在铵硝摩尔比例由100:0变为50:50过程中,受到NO3-的显著抑制,在铵硝摩尔比例由50:50变为0:100过程中OsAMT1.2OsAMT1.3受到NO3-的显著诱导,OsAMT1.1OsNRT2变化不显著;(5)编码GS的基因OsGln1.1表达受NO3-诱导,受NH4+抑制。OsGln2在铵硝摩尔比例由100:0变为50:50过程中,受到NO3-增加的诱导,同时,OsGln1.2受到NO3-增加的显著抑制作用,铵硝达到50:50以后,NO3-比例的增加对OsGln1.2OsGln2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6)编码GOGAT的基因OsGlt1OsGlu在不同铵硝摩尔比例中的变化趋势一致:铵硝比例由100:0变为50:50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铵硝比例50:50基础上表达量受到NO3-比例增加的显著抑制,而OsGlt2的表达受NO3-的显著抑制,NH4+的显著诱导。

    •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2006, 43(3):443-451. DOI: 10.11766/trxb200501310313

      摘要 (1718) HTML (0) PDF 406.05 K (2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化学方法和谱学方法对玉米秸秆腐解生成胡敏酸(CCSRHA)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CSRHA的碳组成可分成三个部分:脂肪族碳、芳香族碳和羧基碳,它们的含量分别为59.62%、26.94%和13.44%。CCSRHA主要的官能团包括羟基、烷基、羧基、酰胺基、苯环、烷氧基及碳水化合物结构,木质素残体是其骨架,碳水化合物结构或类糖结构及烷基片段是其主要组成单元。其类型属于Rp型胡敏酸。未腐解的玉米秸秆本身就含有类胡敏酸物质(OCSRHA),OCSRHA和CCSRHA的官能团组成上有一定差异,后者结构中,甲基、亚甲基、次甲基、醚键官能团和酚羟基的含量降低,而酰胺成分、游离的羧基、甲氧基、碳水化合物组分相对含量升高,脂族性升高,芳香性降低,芳香度由初始的42.19降至腐解后的29.97,并且与无机物质的结合能力增强。就元素组成的变化看,CCSRHA中C和H元素的含量趋于降低,而N和O元素的含量趋于升高。CCSRHA同土壤胡敏酸相比,糖类结构含量较高,并且以片段的形式与水解木质素残体相连。羧基含量较低,但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存在着。

    • 绰墩遗址古水稻土孢粉学特征初步研究

      2006, 43(3):452-460. DOI: 10.11766/trxb200503310314

      摘要 (2020) HTML (0) PDF 1.35 M (2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1998年以来,绰墩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马家浜时期的水稻田。对遗址Ⅵ工作区两个剖面P01和P03进行植硅体和孢粉分析,P01的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家浜文化中晚期、马桥文化时期、宋代直至现代,研究点都有水稻生长。孢粉分析还显示,在植硅体浓度较高土壤沉积物中,水生植物花粉在整个孢粉谱中所占比例较小,与现代水田相似。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可能已将杂草除去。绰墩遗址孢粉分析的结果可能为判断古水稻土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Ⅰ.一株具有乳化石油能力的细菌分离鉴定

      2006, 43(3):461-466. DOI: 10.11766/trxb200505100315

      摘要 (1858) HTML (0) PDF 907.40 K (2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江汉原油为唯一碳源,经过BH培养基富集培养,以血平板从不同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多株细菌。通过测定这些细菌对柴油的乳化程度,发现菌株X13-1具有较强乳化能力,其1h、24h的乳化率分别为80%和75%,明显高于文献报道。此外,该菌在以石蜡为唯一碳源的BH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分解石油的能力。经Biolog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同时进一步通过PCR扩增获得该菌的16SrDNA,并测序。对其16SrDNA分析表明,该菌株与Gen Bank中的醋酸钙不动杆菌同源性为97%,确定该菌可能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 污染土壤中原位阿特拉津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2006, 43(3):467-472. DOI: 10.11766/trxb200503160316

      摘要 (2646) HTML (0) PDF 953.27 K (2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克服传统富集培养分离降解菌的局限性,直接将长期受阿特拉津污染的土壤稀释后,涂布于加有土壤浸出液和阿特拉津农药的平板,分别从两个采自不同地区的污染土壤中各分离了一株高效广谱降解菌AG1和ADG1:它们能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能分别在44h和48h内降解1000mgL-1的阿特拉津,降解率100%;它们还能以扑草净、西玛津等三嗪类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生长。16S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AG1与ADG1都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细菌有高度同源性,结合两株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将它们鉴定为Arthrobacter spp.。PCR扩增两株菌的降解基因,结果表明它们的降解基因都是trzNatzBC的组合,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具有该基因类型的阿特拉津降解菌。

    • 类黄酮对AM真菌侵染菌丝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2006, 43(3):473-477. DOI: 10.11766/trxb200501250317

      摘要 (2231) HTML (0) PDF 945.22 K (2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类黄酮(hesperitin)能显著促进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G.i)、Acaulospora laevis (A.l)G.i+A.l]对宿主植物(玉米、棉花)根段的侵染,提高菌丝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当用15nmolL-11、50nmolL-1、1.5μmolL-1的类黄酮处理时,第6周取样,G.i对玉米根段的侵染率分别为76.2%、84.5%、75.8%(对照为45.9%),菌丝SDH酶活性分别为68.4%、75.9%、67.4%(对照为40.7%),菌丝ALP酶活性分别为45.8%、51.4%、45.1%(对照为27.1%);G.i对棉花根段的侵染率分别为85.2%8、8.9%8、3.8%(对照为59.8%),菌丝SDH酶活性分别为76.8%、81.2%、75.0%(对照为53.1%),菌丝ALP酶活性分别为51.2%、53.7%4、9.4%(对照为35.2%)。同时,类黄酮能显著增加土壤中AM真菌菌丝的总量,对宿主植物(玉米、棉花)的生物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 长期盐胁迫对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生长和汁液理化性质的影响

      2006, 43(3):478-485. DOI: 10.11766/trxb200502210318

      摘要 (2134) HTML (0) PDF 1.20 M (2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温室中砂培条件下研究了7叶龄库拉索芦荟(Aloevera)以含0、50、100、200和400mmolL-1NaCl的Hoagland营养液浇灌120d的生长响应及其全叶原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200mmolL-1NaCl处理显著抑制芦荟生长,使叶片长度、宽度、厚度和重量显著减小,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干枯死亡的叶片数显著增多,根系周界和根系密集区显著缩小,单株干重降至对照的65.02%,单株鲜重只及对照的38.32%,至开花期花葶低矮、细弱,开花株数明显减少;100mmolL-1NaCl处理对库拉索芦荟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减轻,且可正常开花,花期未见缩短,但至处理结束时新叶的长度,处理结束时单叶的厚度和鲜重、根系密集区范围以及叶片和全株的鲜重、根系的干重和鲜重均显著小于对照,而50mmolL-1NaCl处理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盐胁迫对库拉索芦荟全叶原汁出汁率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与对生长开花的影响相似,其中501.00mmolL-1NaCl处理间多数指标值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相比多数指标值处于有益水平。综合评判:库拉索芦荟具有咸水微咸水灌溉栽培的潜势。

    • 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对黄瓜和番茄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的研究

      2006, 43(3):486-492. DOI: 10.11766/trxb200504180319

      摘要 (1935) HTML (0) PDF 1.19 M (3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区局部控水无压低下灌溉技术(简称无压灌溉)是把带有出水器的毛管埋在作物根区,利用土壤吸力对作物进行“主动灌溉”,满足生育期需水要求。其适宜压力变化范围-4~8cm,埋深10~30cm,出水器孔径3~8mm。通过2a的温室大棚种植黄瓜、番茄,采用无压灌溉和沟灌对比试验,研究了黄瓜、番茄生育期内根区土壤水分运动和变化规律、作物耗水量及其规律、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关系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对作物品质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无压灌溉改善了设施内作物的生存环境,为作物根系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根系与大气很好地进行能量交换,让根系生存在一个更加适宜的环境中,从而影响光合同化产物向不同组织器官的分配,调节了作物的生长发育,改善产品品质。与沟灌相比,无压灌溉并不降低作物产量,且能够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使黄瓜、番茄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总糖和无机磷含量明显提高,具有以水调质功效。

    • >综述与评论
    • 湿地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效应

      2006, 43(3):493-499. DOI: 10.11766/trxb200412270320

      摘要 (2644) HTML (0) PDF 266.97 K (4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湿地位于水陆过渡地带,干湿交替引起的氧化还原变化是湿地中最为典型、普遍的现象。铁作为湿地中的主要氧化还原物质,它的变化对湿地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性作用。本文介绍了湿地中铁的时空分布及其转化规律,指出湿地铁循环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湿地铁循环在湿地土壤形成、湿地植物的生理生态、湿地的物质循环、环境指示等方面的效应;最后对湿地铁循环研究中的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 >研究简报
    • 田块尺度苏打盐渍土盐化和碱化空间变异特征

      2006, 43(3):500-505. DOI: 10.11766/trxb200501250321

      摘要 (1904) HTML (0) PDF 1.08 M (2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松嫩平原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据统计,目前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面积约327万hm2,占平原总面积的21%左右[1]。研究表明:盐渍土的盐分含量和化学特征常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2~6]。盐渍土的这种空间变异性是由土壤的非均质性和各种随时空变化的外在因素引起的。这些外在因素包括浅埋深地下水、微地貌、季节性渍涝、人类活动等。定量描述苏打盐渍土盐分空间变异特征不仅有助于理解各种外在因素在土壤盐渍化过程中的作用,深化对土壤发生盐渍化机制的认识,而且将为苏打盐渍土的改良和治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 简单入渗法在确定Brooks-Corey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中的应用研究

      2006, 43(3):506-508. DOI: 10.11766/trxb200410110322

      摘要 (1835) HTML (0) PDF 556.03 K (2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描述土壤含水量与吸力(基质势)之间的关系曲线,它反映了土壤水能量与土壤水含量的函数关系,因此它是表示土壤基本水力特性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土壤水滞留与运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人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发展确定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这些方法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测定法,如张力计法、离心机法、压力膜法等;另一类是间接推求法。这些方法中多数缺乏精度、耗时、需昂贵的专用设备、需特殊操作技能,或者仅能提供很有限范围内的导水特性资料。

    • 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的大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06, 43(3):509-512. DOI: 10.11766/trxb200411300323

      摘要 (2057) HTML (0) PDF 1.04 M (2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孔隙是土壤中水分与空气存在的场所,是植物根系与微生物的生活空间。土壤的孔隙特征是土壤的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质,它对土壤肥力有多方面的影响[1]。孔隙性质良好的土壤能够满足作物对水分和空气的需求,有利于养分的调节、合理供给以及作物的正常生长。但土壤是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其内部存在着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孔隙。

    • 以质粒载体构建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研究

      2006, 43(3):513-516. DOI: 10.11766/trxb200410150324

      摘要 (2025) HTML (0) PDF 364.26 K (3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土壤中提取土壤总DNA,切割成一定长度的DNA片段并连接到载体上,然后转化宿主菌,形成一个重组DNA文库即宏基因组(metagenome)文库。目前对宏基因组的研究在国际上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文库构建后可以根据宿主细菌获得的功能筛选相应的克隆;也可以用已知的探针分离目的基因片段,加上表达调控元件后获取活性产物,所以通过宏基因组文库可以规避微生物培养的限制而寻找新的功能基因或者直接筛选活性物质[1,2];在早期宏基因组还被用来研究土壤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3,4]

    • 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的研究

      2006, 43(3):517-520. DOI: 10.11766/trxb200412200325

      摘要 (1870) HTML (0) PDF 1.48 M (2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树植物群落(或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滩盐渍土的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防浪护岸固沙,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系统,促进滩涂养殖业发展等重要作用。国内外对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等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7],而有关红树植物群落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特性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文在对广西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以及红树植物中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基础上[8~10],进一步对各红树植物群落的土壤腐殖质组成、特性及结合形态进行分析比较,为红树植物群落的保护、恢复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对日光温室黄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06, 43(3):521-523. DOI: 10.11766/trxb200505160326

      摘要 (2001) HTML (0) PDF 497.67 K (2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机农业在全球兴起,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方式的主流[1]。有机肥料是有机农业生产的主体,含有多种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以及有益微生物和各种活性酶,在保持、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活化土壤养分;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农作物高产、优质、降低农产品成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研究有机肥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十分重要[3]。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施肥对大田耕作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对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报道较少[4,5]

    • 污泥垃圾复混肥对油菜及土壤的影响

      2006, 43(3):524-527. DOI: 10.11766/trxb200411220327

      摘要 (2075) HTML (0) PDF 1.52 M (2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泥的产出量迅速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美国所积累的干污泥总量已达1000万t,欧洲各国总计达660万t,日本为240万t左右。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