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4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基于模糊集理论提取土壤—地形定量关系及制图应用

      2007, 44(6):961-967. DOI: 10.11766/trxb200701160601

      摘要 (2237) HTML (0) PDF 1.15 M (3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研究区地形因子的模糊聚类,提取了地形因子组合与特定土壤属性的定量隶属度关系,然后对隶属度高值区土壤进行目的性采样为隶属度函数赋值,制作研究区土层厚度连续分布图。通过野外实地验证,将观测值与图中预测值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图精度在82%左右,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进一步考察认为该模型在地形部位较低,地势较为平坦,土壤发育较好,土层较厚,成土环境相对稳定的地区预测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强。该方法能提高土壤制图效率,降低制图成本,提高制图精度,对土壤微域变异的表现更为详细,图面信息负载量更高。应用该方法制作大比例尺土壤详图不失为土壤调查与制图领域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 甘肃河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2007, 44(6):968-973. DOI: 10.11766/trxb200607070602

      摘要 (1845) HTML (0) PDF 527.38 K (2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风蚀是指松散的土壤物质被风吹起、搬运和堆积的过程以及地表物质受到风吹起的颗粒的磨蚀过程,其实质是在风力的作用下,表层土壤中的细颗粒和营养物质的吹蚀、搬运与沉积的过程。我国受土壤风蚀及土地沙漠化影响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带之一,该地区春小麦种植长期采用铧式犁翻耕是导致该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主要原因。通过室内风洞试验揭示了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措施条件下风蚀量、起动风速、风速廓线、地表粗糙度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处理风蚀量、起动风速均高于对照处理,风蚀量与风速存在幂函数关系,16ms-1风速是土壤风蚀程度由轻变重的一个转折点;在距土样表面5~50mm范围内,随着高度的递增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处理较秸秆翻压(TIS)、传统耕作(T)处理风速增加缓慢,每个处理高度(H)与风速(V)遵循指数函数。NT、NTS处理与对照(SWT)的粗糙度K的差异在0.01水平上达到了极显著,TIS处理与对照(SWT)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T处理与对照(SWT)差异不显著。风蚀率(Q)与地表粗糙度(K)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起动风速与地表粗糙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 张家港土壤表层铜含量空间预测的不确定性评价研究

      2007, 44(6):974-981. DOI: 10.11766/trxb200608230603

      摘要 (1869) HTML (0) PDF 986.33 K (3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定量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对于控制土壤空间数据的应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对张家港土壤表层(0~15cm)Cu含量的空间不确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张家港东部的集约农业区及中北部的冶金和电子类企业聚集区土壤表层Cu含量较高,其空间预测的波动性也较大,而该市南部土壤Cu含量较低,空间表达的波动性也较小;序贯指示模拟的模拟实现图像没有平滑效应,当给定一个Cu含量阈值时,序贯指示模拟可以定量任一空间位置Cu含量大于该阈值的概率,同时序贯指示模拟也可以评价描绘Cu含量大于该阈值的区域的空间不确定性。

    • 土壤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与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2007, 44(6):982-993. DOI: 10.11766/trxb200607060604

      摘要 (2627) HTML (0) PDF 2.30 M (4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展基于反射光谱技术的快速、简便、低成本的土壤重金属信息提取方法是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所需要的。选择江西贵溪铜冶炼厂污染区,分析了9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Co、Ni、Fe、Mn及Cr)与土壤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原因。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存在Cu(含量介于66.71~387mgkg-1之间)和Cd(含量介于0.36~6.019mgkg-1之间)的强烈富集。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反射光谱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污染元素Cu的最高相关系数为-0.87,Pb、Zn、Co、Ni、Fe的最高相关系数达到高度相关(|r|>0.80),Cr、Cd、Mn的最高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相关(|r|>0.70)。微分光谱适于获取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信息,利用组合波段能显著提高相关性。Cu与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性主要受有机质的影响;Pb、Zn、Co、Ni主要受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的影响;Cr与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受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的影响。

    • 城郊农田生态环境质量预警体系研究及应用——以郑州市为例

      2007, 44(6):994-1002. DOI: 10.11766/trxb200602270605

      摘要 (1804) HTML (0) PDF 1.46 M (2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深刻剖析土壤污染物来源、深入理解土壤污染复杂性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地区的特殊性(城市郊区),构建了包括评价模型、预测模型、预警模型的农田生态环境质量预警体系,通过社会环境系统对土壤污染胁迫强度的变化间接反映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运用此预警体系对郑州市郊区农田进行了动态预警实证研究,获得重要结果:(1)郑州市郊区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经历了"迅速恶化—达到相对最差—趋于好转"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了社会环境系统对土壤环境胁迫强度经历了"增大—最大—趋缓"的变化过程;(2)郑州市郊区农田生态环境总体上不容乐观,必须全面掌握和控制土壤污染的影响因素,减少外部环境对农田土壤环境的胁迫作用,做好土壤污染的预警与防治工作。

    • 土壤持水特征测定中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者间定量关系Ⅰ. 填装土壤

      2007, 44(6):1004-1009. DOI: 10.11766/trxb200610200606

      摘要 (2056) HTML (0) PDF 1.28 M (4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试验过程中,通常采用一个土样进行连续试验来测定土壤的持水特征。此时,土样的有机质、黏粒矿物类型和阳离子交换量等性质基本保持不变,而土壤的容重在水力学和机械压力共同作用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实测的土壤持水特征不再是土壤吸力和含水量相对应的一条曲线,而是由土壤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变量共同确定的一个曲面。本文在Brooks-Corey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描述土壤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变量关系的曲面模型,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采用离心机石蜡控容重法实测了四种质地填装土壤的三变量特征曲面。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持水特征是由土壤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变量共同确定的一个曲面这一假设是合理的;类似于Brooks-Corey模型的两种幂函数经验曲面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填装土壤的实测数据,决定系数均大于0.94;模型Ⅰ的拟合效果略好于模型Ⅱ,但模型Ⅱ包含两个物理意义明确的参数,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一研究将为校正容重变化对土壤水力学参数的影响提供新的途径。

    • 农药草甘膦在砂质潮土上的迁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007, 44(6):1010-1015. DOI: 10.11766/trxb200709270607

      摘要 (1912) HTML (0) PDF 425.29 K (3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是人们精确评价其潜在淋溶能力(即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的必要信息。通过一次平衡法和饱和土柱稳定流混合置换实验,来阐明环境pH变化和磷酸盐施用对草甘膦在砂质潮土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在砂质潮土上的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降低,在pH4~6的范围内吸附量变化最明显;其穿透曲线(BTCs)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不对称性,加入的草甘膦浓度越低这种不对称性越明显;在本实验条件下,施用磷酸盐有抑制草甘膦迁移的趋势,但其抑制趋势并非随磷酸盐施用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如加入草甘膦浓度为500mgL-1,不加磷酸盐P0时,流出液中草甘膦峰值为459.8mgL-1,而加入磷酸盐P1和P2时,其峰值分别为147.3mgL-1和373.6mgL-1。推测其原因可能与磷酸盐施用导致环境pH降低及磷酸盐在加草甘膦前已经占据过多的吸附位点有关。

    • 滴灌流量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再分布的作用规律研究

      2007, 44(6):1016-1021. DOI: 10.11766/trxb200709150608

      摘要 (2637) HTML (0) PDF 1.02 M (3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对不同滴头流量处理的土壤水盐运移及再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滴头交汇界面处的湿润锋依滴头流量不同而呈椭圆形或圆形;大滴头流量促进了水分的水平运动,水平扩散速率明显大于垂直入渗速率;随着滴头流量的减小,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入渗距离逐渐接近;土壤湿润体体积与总灌水量有关,而与滴头流量并无显著相关;根据湿润锋的运动,给出了试验用土大田建议滴头流量;滴灌结束后,水盐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再分布过程,经过再分布,土壤水盐进一步向深层运移,促进了上层土壤的淡化,小滴头流量的淋盐效果明显好于大滴头流量;土壤盐分的运移在前3天的再分布中最为活跃;试验得出了保证作物生长需要和淋盐需要的每滴头灌溉水量,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利用δ13C方法研究添加玉米秸秆下红壤总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分解速率

      2007, 44(6):1022-1027. DOI: 10.11766/trxb200608010609

      摘要 (1983) HTML (0) PDF 780.26 K (3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是研究土壤碳动态变化的基础。本文利用13C自然丰度方法和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通过室内培育实验研究了红壤总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培养时间为180d,培养温度为30℃。结果表明:在5%和10%秸秆用量下,红壤总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常数为8.2×10-4d-1~22.0×10-4d-1,而重组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常数为4.0×10-4d-1~15.6×10-4d-1。施用玉米秸秆明显地促进了红壤原有的总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的分解,施用量越多,原有机碳分解的越快,表明土壤中原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与进入到土壤中的新鲜有机碳量有关。

    •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呼吸的影响

      2007, 44(6):1028-1035. DOI: 10.11766/trxb200701080610

      摘要 (2287) HTML (0) PDF 1.15 M (4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静态箱式法研究了玉米生长期间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间,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分别在出苗后23、37、50、63、87、110d出现峰值,其中最大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第87天,其后土壤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直到玉米收获,而根际呼吸速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土壤呼吸相似,土体呼吸速率则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玉米生长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基本与玉米生长规律相一致,随生长而增加,随衰老而减小;施肥对土壤呼吸速率、根际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土体呼吸速率影响较小,从整个玉米生长期来看,NPKO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根际呼吸速率最高,其中NPKOM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为C27.5~474mgm-2h-1,NPK处理和NP处理变化范围相近,分别为C25.9~339mgm-2h-1和C29.5~358mgm-2h-1,NK处理与CK处理变化范围分别为C28.4~208mgm-2h-1和C22.1~184mgm-2h-1;施肥对土壤呼吸量和根际呼吸量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NPKOM>NPK>NP>CK>NK;在整个玉米生育期中,土壤呼吸累积量在拔节孕穗期和乳熟期出现两个峰值,表现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而土体呼吸累积量只在拔节孕穗期出现峰值,呈抛物线型,根际呼吸量在苗期最低,乳熟期最高,乳熟期后,根际呼吸量下降。

    • 河北沧州接地网土壤腐蚀性因素研究

      2007, 44(6):1036-1042. DOI: 10.11766/trxb200608300611

      摘要 (1986) HTML (0) PDF 500.97 K (3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接地网土壤防腐研究对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沧州21个变电站接地网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及实验室测试土壤腐蚀性因素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沧州接地网土壤中关键腐蚀性因素为氯化物、全盐含量和电阻率。根据土壤中的盐分与氯离子含量指标,接地网土壤主要分为滨海中度-重度盐化土壤、轻盐化潮土和潮土三种类型。以关键腐蚀性因素和土壤类型为评价指标,沧州地区接地网土壤腐蚀性划分为强腐蚀性、较强腐蚀性和中等腐蚀三个等级。近海的港城等4个变电站处于强腐蚀性土壤中,李刘堡等9个变电站土壤的腐蚀性较强,韩村等8个变电站的土壤属于中等腐蚀。

    • 陕西土壤脲酶热力学特征研究

      2007, 44(6):1043-1048. DOI: 10.11766/trxb200607270612

      摘要 (2003) HTML (0) PDF 873.94 K (3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借助于经典酶学理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陕西水稻土、褐土、土脲酶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将整个酶促反应划分为酶2底物复合物形成和分解两个阶段分 别计算其热力学函数是可行的,得到了更多酶促反应机理方面的信息;不同土样脲酶复合物形成和分解阶段的温度系数Q10、活化能Ea、活化焓ΔH、活化熵ΔS和活化自由能ΔG有明显差异;土壤脲酶的Q10范围为0182~2148;两阶段土壤脲酶除个别处理外Ea、ΔH1、ΔH2、ΔS均大于零,揭示出形成和分解阶段酶促反应的有序性较差,混乱度较大,需要外界提供更多能量来完成酶活性部位与反应物的互补契合以及解离,最终完成酶促反应;形成阶段ΔG1和整个反应的ΔG、ΔH均小于零,表明形成阶段和整个酶促反应为一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总体上不需要外界能量即可完成;各土样分解阶段的ΔG2均大于零,表明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对酶促反应的复合物分解过程的可能性无显著影响,复合物分解是酶促反应的限速步骤。可见得到的热力学参数从多方面共同表征了各土样酶促反应机理上的细微差异。

    • 土壤低剂量荧蒽胁迫下蚯蚓的抗氧化防御反应

      2007, 44(6):1049-1057. DOI: 10.11766/trxb2006082870613

      摘要 (2215) HTML (0) PDF 1.53 M (3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人工污染土壤为介质,荧蒽为供试化学品,以蚯蚓内脏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不同暴露时间(1、3、7和14d)下低剂量荧蒽(60、120、240、480和960μgkg-1)污染胁迫对蚯蚓(Eiseniafetida)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内脏中各生化酶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P450含量、SOD和POD活性比较敏感;而GST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荧蒽的暴露没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研究发现,低剂量污染物暴露的时间效应较剂量效应更有指示作用,并且生物体内各生化酶系对污染物暴露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而在土壤污染生态毒性诊断时,选择多时段检测和多指标联合诊断,对污染暴露指示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尤为重要。

    • 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氯丹的残留特征

      2007, 44(6):1058-1062. DOI: 10.11766/trxb200606200614

      摘要 (2115) HTML (0) PDF 850.01 K (2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珠江三角洲三种主要类型的土壤(水稻土、菜园土和非耕作土),共计74个样品进行了顺式氯丹(CC)和反式氯丹(TC)的GC-MS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氯丹的检出率较高,CC和TC皆为100%。反式氯丹(TC)和顺式氯丹(CC)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1~13.70ngg-1和<0.01~15.70ngg-1,其中多数样品中该类化合物浓度集中在0.1~1.0ngg-1浓度段。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手性色谱柱对这两种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值进行了测定。通过化合物浓度与其对映体比值的对比,认为个别高值点主要受氯丹使用的影响,其手性化合物对映体比值(EF)接近原始值(0.5)。氯丹在土壤中的浓度值与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无相关性。

    • 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氮素入湖量模拟研究

      2007, 44(6):1064-1069. DOI: 10.11766/trxb200608240615

      摘要 (2457) HTML (0) PDF 979.70 K (2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太湖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TM/ETM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应用IDRISI软件的水文分析模块,对太湖上游地区进行流域划分,选择代表性小流域进行野外监测,分析流域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的联系,估算林地、耕地产出径流的面源污染总氮浓度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代表性流域实测参数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结合的思路,开发基于单元格网的面源污染模拟模型,应用1980~2000年水文站实测序列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校验,模拟太湖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总氮的空间分布及入湖量。研究结果显示,太湖上游地区林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0.778mgL-1,耕地产出径流的总氮浓度参数为2.518mgL-1。模型及参数在太湖上游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验证区径流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3%,总氮输出量模拟的平均误差为11.6%。应用模型估算太湖上游面源污染总氮入湖量为7632ta-1,约占总入湖量的40.8%。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源污染总氮输出差异较大,其中耕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为4289t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56.20%;林地和城镇用地面源污染总氮输出量分别为1849ta-1和1270ta-1,占面源污染输出总量的24.22%和16.64%。

    • 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研究

      2007, 44(6):1070-1075. DOI: 10.11766/trxb200607310616

      摘要 (2175) HTML (0) PDF 1.23 M (2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三年研究了太湖地区稻季的氮素径流损失及影响因素,暴雨导致的田面水高度超过土面7cm后通过管道流入径流收集池。结果表明: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形态是溶解态氮(DN),DN中的NH4+-N浓度基本低于NO3--N浓度,NH4+-N浓度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而NO3--N浓度不受施氮水平的影响。稻田氮素的径流损失量为N1.0~17.9kghm-2,占稻季施氮量的0.3%~5.8%。氮素径流损失量年际差异很大,在同一个稻季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径流损失量与径流发生前田面水中氮浓度间的关系可用方程式y=ax+b表示。通过调节施肥与暴雨的间隔时间、控制施氮量以及抬高田埂高度等措施,可以降低稻田氮素的径流损失风险。

    • 马唐牧草红壤氮肥的氨挥发、径流和淋溶损失

      2007, 44(6):1076-1082. DOI: 10.11766/trxb200608120617

      摘要 (2268) HTML (0) PDF 1015.09 K (3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我国南方红壤上种植牧草马唐施不同量氮肥,施氮量与土壤氨挥发、径流和1m深土壤淋溶损失氮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施用N90、160、230kghm-2尿素处理下,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分别为N0.67、1.24和5.16kghm-2,分别占施氮量的0.74%0、.77%和2.24%,土壤氨挥发损失量(y)与施氮量(x)呈指数递增关系:y=0.1563e0.0146x;径流氮素损失量分别为N1.05、0.88和1.01kghm-2,分别占施氮量的1.17%、0.55%和0.44%,径流损失的氮量与施氮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淋溶损失总氮量为2.05、2.86和4.09kghm-2,分别占施氮量的0.91%、1.02%和1.24%,土壤淋溶损失总氮量(y)与施氮量(x)呈线性递增关系:y=0.0122x+1.0877。

    • 氮磷等比与以磷定氮条件下玉米的最大施肥量研究

      2007, 44(6):1084-1089. DOI: 10.11766/trxb200607120618

      摘要 (1989) HTML (0) PDF 364.49 K (2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前的研究已认识到种植玉米的土壤具有平衡与不平衡的土壤养分供应类型,因而其高产施肥需要相应的养分配比。本研究以养分平衡供应的山西石灰性褐土为对象,按照同步增加氮磷用量和以磷定氮等两种施肥量确定方法设置氮磷施肥量,探讨高产玉米的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比例。研究表明,氮磷等比施肥下玉米最大施氮量较以磷定氮增大46kghm-2,产量增加738kghm-2;而玉米最佳施氮量较以磷定氮增加39kghm-2,产量增加723kghm-2。氮磷等比施肥下最佳施氮量氮素的增产效益极大。试验说明氮磷施用比例是影响玉米最大施氮量及其肥效的重要因素。在供试的氮磷养分平衡供应条件下同步增加氮磷用量可以得到两者统一的玉米高产最佳施肥量点。本研究提出,根据土壤养分平衡供应特征调整施肥养分比例可能是作物高产施肥且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 烤烟烟叶卷曲症状的诊断及其机理研究Ⅱ. 组织分析和水培试验

      2007, 44(6):1090-1096. DOI: 10.11766/trxb200703020619

      摘要 (2949) HTML (0) PDF 1.07 M (2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基地不同程度缺钙症状的烤烟植株的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烟株叶片反转卷曲的畸形症状的程度与叶片内钙含量呈反相关,而与烟叶内硫酸根离子和磷的含量呈正相关。基地新垦红壤中只是因为使用商品有机肥1号才有大量的硫酸根和磷酸根可供烟株吸收。水培试验结果证明,高浓度的磷酸根离子能够诱导烟株缺钙的症状,营养液中钙浓度越低,磷酸根浓度越高,诱发的烟叶缺钙的症状出现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从而证明基地出现的因施用商品有机肥1号而诱导烤烟缺钙症状的机理确是由于该有机肥所含的大量磷酸根、硫酸根等阴离子与根际土壤中的钙形成溶解度更低的硫酸钙盐或磷酸盐的沉淀,因此阻碍了Ca2+的吸收,以及烟株大量吸收磷酸根和硫酸根导致体内钙的转运和再利用困难所致的。

    • 湘中低山丘陵红壤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2007, 44(6):1097-1103. DOI: 10.11766/trxb200701290620

      摘要 (1914) HTML (0) PDF 1.11 M (2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生长繁茂,土壤动物资源丰富。通过对湘中丘陵山地红壤森林土壤动物群落定位调查,共获得36018只土壤动物标本,计有31类,其中蜱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为优势类群,三类群占动物总量的92.33%,为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其他28类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分别占土壤动物总量的5.28%和2.39%。土壤动物密度(104indm-3)受多种环境因素制约,其主要限制因素是植被类型和土壤干湿季节变化,根据4个采样点的定位调查结果,以地带性常绿阔叶次生林和灌草丛群落最丰富,分别为78.41(104indm-3)和75.33(104indm-3),人工针叶林土壤动物密度仅为56.41(104indm-3)。土壤动物在土体中垂直分布与土壤有机物质的表聚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垂直差异有密切关系,在森林土壤中主要分布于凋落物层和土壤的腐殖质层,向下锐减。

    • 内蒙古盐碱土中AM真菌的多样性与分布

      2007, 44(6):1105-1110. DOI: 10.11766/trxb200608280621

      摘要 (2364) HTML (0) PDF 1.11 M (3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内蒙古盐碱土13种主要植物分离到3属26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2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是该区域盐碱土中的优势种。13种主要植物均能被AM真菌侵染,其中玉米和马蔺的侵染率最高,达100%;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范围为29~182个g-1烘干土,其中稻的孢子密度最高,达182个g-1烘干土;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植物的菌根侵染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其规律为草甸盐土>碱化盐土>盐化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根际土壤中孢子密度以碱化草甸土最高(101个g-1烘干土),其次为碱化盐土、草甸盐土和盐化草甸土。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与菌根侵染率无显著相关性。

    • 施硒对暗棕壤硒状况和森林蔬菜硒积累的影响

      2007, 44(6):1111-1118. DOI: 10.11766/trxb200608240622

      摘要 (1871) HTML (0) PDF 581.78 K (3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培育富硒森林蔬菜为目标,在暗棕壤上进行了荚果蕨、小叶芹、小根蒜、婆婆丁等4种山野菜施硒试验。硒肥种类为亚硒酸钠,施硒量为0.10~10.00mgkg-1,直接施肥范围为0~15cm表土。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1a)后测定土壤和植物硒指标。结果表明,典型暗棕壤对外源亚硒酸钠态硒具有较强吸收与保持能力,从低剂量至高剂量施入的硒有90%~70%以上仍保留在原施硒土层内;其中H2O可溶态硒占全硒的6.03%~3.78%,KH2PO4浸提的有效态硒占全硒的19.36%~37.54%,而且土壤全硒、KH2PO4浸提的有效态硒及H2O可溶态硒皆与最初的施硒量呈线性正相关。在土施强化供硒条件下,4种山野菜均能高量富集硒,其含硒量为对照的1.7~158.9倍;不同植物的富硒能力有差异,它们在递增施硒情况下高量富集硒的变化模式也各有特点。总体来看,山野菜含硒量与施硒量之间为非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在一定的较低施硒量范围内这种关系则是线性的,线性范围因植物而异;土壤的可溶态硒、KH2PO4浸提的有效硒甚至全硒等指标与山野菜含硒量之间亦均呈明显的非线性正相关,且施硒量较低时其关系亦表现为线性。初步得出,典型暗棕壤控制施硒是在近自然条件下培育富硒森林蔬菜并获取高富硒生物资源的有效途径;不过,强烈搅动的砂砾质暗棕壤却不利于硒肥保持和植物吸收,不适于富硒森林蔬菜栽培。

    • 一个新概念:人工纯林土壤性质的极化

      2007, 44(6):1119-1126. DOI: 10.11766/trxb200610180623

      摘要 (2117) HTML (0) PDF 367.30 K (3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综合分析人工纯林土壤退化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土壤性质极化的新概念,即由于单一树种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使土壤性质偏离原平衡态并朝某个方向非平衡或极端化发展的趋势,且认为它是造成人工纯林连栽障碍的根本原因;建立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土壤极化指数模型,提出人工纯林土壤极化程度的分级标准和分类体系,并应用该模型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残塬沟壑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人工纯林的土壤性质极化问题,结果表明其属于旱化兼贫养化极化类型。

    • >综述与评论
    • 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

      2007, 44(6):1127-1134. DOI: 10.11766/trxb200606200624

      摘要 (2460) HTML (0) PDF 890.66 K (4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安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食品安全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等密切相关。维护食品安全,就是维护生态安全、维护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数量不足,合格率不高;二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高,食物中毒事件增多;三是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食品可持续生产能力面临潜在威胁;四是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与管理力度不够。生态农业是当今社会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增效和环境保护功能,对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生产健康优质的安全食品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农业在解决当前及今后我国面临的食品数量、质量安全及食品可持续生产能力等方面,将发挥着重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障新世纪我国的食品安全,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主要措施包括:提高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大力普及生态农业知识;全面应用与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加强生态农业的科学研究;重视实行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 >研究简报
    • 土壤持水曲线van Genuchten模型求参的一种新方法

      2007, 44(6):1135-1138. DOI: 10.11766/trxb200609210625

      摘要 (2516) HTML (0) PDF 1.07 M (4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持水曲线是研究土壤水动力学性质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在已经建立的众多数学模型中,van Genuchten模型以其与实测数据拟合程度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而运用该模型的关键是如何获得其中的4个参数。

    • 不同土壤条件下荒漠盐生植物根际盐分特征研究

      2007, 44(6):1139-1143. DOI: 10.11766/trxb200701060626

      摘要 (1787) HTML (0) PDF 1.25 M (3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是我国最干旱、盐渍化土壤分布面积最广、土壤积盐最重的地区[1]。这里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育着丰富的盐生植物,是中国盐生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区域[2]。1995年,Breckle将盐生植物分成三个类型:泌盐盐生植物、稀盐盐生植物(肉质化盐生植物)和拒盐盐生植物(假盐生植物)[3]。这三种类型的盐生植物在干旱区盐生荒漠上均有广泛的分布。根际是土壤一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4]

    • 珠穆朗玛峰北坡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活性研究

      2007, 44(6):1145-1147. DOI: 10.11766/trxb200607040627

      摘要 (1819) HTML (0) PDF 769.88 K (2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酶主要源于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以及土壤动物、植物根系分泌及残体分解[1,2],土壤酶活性反映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生化反应强度[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物理特征(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空气、土壤团聚体)、有机质、pH、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类型等关系密切[4]。环境因子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酸雨和臭氧等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也很大[5,6],因而土壤酶活性也可作为监测环境变化和污染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生物活性指标。此外,由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碳、氮循环密切相关[7],因此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常常还与全球气候变化相联系。目前土壤酶研究多集中在耕作土壤、草原土壤和森林土壤[8~11]

    • 砖红壤施硼肥对花生产量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

      2007, 44(6):1148-1151. DOI: 10.11766/trxb200607280628

      摘要 (1630) HTML (0) PDF 423.69 K (2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油脂加工业和副食品工业以及医疗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3]。近年来,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一般在400万hm2左右,居世界第一位[1~3]。研究如何提高我国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世界花生生产重要内容。日本20世纪90年代就有21%的花生直接用于食用,目前欧洲国家食用花生占80%,印度尼西亚食用花生达84%,我国也有食用花生的传统[2,3,5]。花生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保健食品[2,4],食用花生的品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2,3]。花生是硼中度敏感作物,缺硼可导致花生空荚率高,特别是糖分含量降低[5~7,9],从而影响花生的产量和食用品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