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黄土高原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预测——以陕西省横山县为例

      2008, 45(4):577-584. DOI: 10.11766/200708210426

      摘要 (2884) HTML (0) PDF 1.18 M (3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及其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横山县为例,采集了254个耕层(0~20 cm)土样,利用数字地形与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提取相关地形与遥感指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地形条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布特征,并结合回归分析与地统计学进行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其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水田和川地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而全磷含量以梯田最高。不同坡度分析表明,"0~3°"坡度等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坡度等级;不同坡向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势,即阴坡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整体上要较阳坡高。土壤有机质与高程H呈现负相关,与坡向的余弦值cosα、复合地形指数CTI、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及湿度指数WI呈正相关。土壤全氮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基本与有机质的一致。而土壤全磷与修正后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及湿度指数WI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用相关环境变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拟合预测较好,而对于全磷,预测结果较差;回归—克里格预测有效地减小了残差,消除了平滑效应,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预测精度高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预测。

    • >书评
    • 电磁感应仪用于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的指示克立格分析评价

      2008, 45(4):585-593. DOI: 10.11766/200702130427

      摘要 (1829) HTML (0) PDF 1.39 M (2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磁感式大地电导率仪EM38及其移动测定系统,结合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的单元指示克立格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200 hm2典型地块上两个比较关键季节的土壤盐分进行空间变异性的分析,给出了同一区域不同时段土壤盐分满足一定标准的条件概率图。结果表明,土壤表观电导率与盐分呈极显著相关性;各时段土壤表观电导率均呈近似的对数正态分布,且存在特异值;各时段土壤表观电导率的指示半方差均较符合球状套合模型;结构性因素导致秋季时段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呈各向同性;随机性因素使春季时段土壤盐分的各向异性增强,尤其在南北、东西方向。由不同季节时段土壤盐分风险概率图看出,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总体较高,旱季条件下土壤盐分的表聚型是导致该现象最主要因素。电磁感应仪与指示克立格方法的结合运用为不同尺度(从农田到区域)上土壤调查与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并为农业水土资源的决策管理提供指导。

    • >土壤学前沿问题评论
    • 苏打盐渍土地区芦苇地土壤盐分离子空间变异与群落关系研究

      2008, 45(4):594-600. DOI: 10.11766/200704310428

      摘要 (1899) HTML (0) PDF 887.17 K (2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渍土地区芦苇小区土壤盐分离子和植被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离子空间变异显著,四种阳离子(Na+、K+、Ca2+、Mg2+)变异系数为0.60~1.22,四种阴离子(HCO3-、CO32-、Cl-、SO42-)变异系数为0.35~1.41。离子中,Na+在阳离子中含量最高,HCO3-在阴离子中含量最高。群落间比较,碱茅+芦苇群落八大离子浓度均大于芦苇群落(p<0.05)。且土壤电导率、pH,以及株高、生物量、覆盖度也高于芦苇群落(p<0.01),因此随着土壤电导率、离子浓度的增加,芦苇小区土壤碱化程度加重,植被生长指标减小,植被群落也由芦苇群落向含有碱地植被的碱茅+芦苇群落过渡。

    • >重大课题研究进展
    • 三峡库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2008, 45(4):601-607. DOI: 10.11766/200612110429

      摘要 (1948) HTML (0) PDF 793.24 K (2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移民工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需要建立在查清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基础之上。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大面积系统性采集土壤表层样品、测试分析、数理统计,采用标准对比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探讨了三峡库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了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除巫山、奉节地区Cr、N i自然高背景导致存在一定量的区域性二类土外,表层土壤中As、Cu、Hg、Pb、Zn等元素一类土占全区面积均在90%以上,仅存在局部性人为污染,如Hg在城镇、厂矿等地的点状污染;不存在区域性的人为污染。采用两种方法评价均发现在三峡库区存在大量Cd二类土,主要分布在万州至涪陵一带,这种大面积分布的二类土是自然背景引起还是人为活动引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也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 >会议报道
    • 杭州市城乡结合带蔬菜地土壤铅铜含量的时空变异研究

      2008, 45(4):608-615. DOI: 10.11766/200612080430

      摘要 (1868) HTML (0) PDF 743.73 K (3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重金属时空变异研究在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2001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在杭州市东郊传统蔬菜基地取样分析,用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系数、地统计学以及分形维数三种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Pb和Cu的时空变异特征。两个时期的Pb和Cu平均含量分别由38.73、31.20 mg kg-1增加至46.14、36.56 mg kg-1,并经检验,Pb和Cu含量增加达到了显著水平。它们在0.05显著水平的自相关距分别由3 500 m、3 300 m降低至2 700 m、2 800 m,呈递减趋势,空间随机性增强。土壤Pb和Cu的空间分布呈西高东低,并且在研究区绝大部分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趋势。人为污染与干扰是土壤Pb和Cu含量增加与空间变异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 >研究报导
    • 赤子爱胜蚓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指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

      2008, 45(4):616-621. DOI: trxb10.11766/200611260401

      摘要 (2015) HTML (0) PDF 889.65 K (3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赤子爱胜蚓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指示作用,在试验室模拟条件下,利用人工土壤和自然土壤,研究了重金属含量与蚯蚓GSH和MDA含量变化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在人工土壤试验中,Cu可诱导蚯蚓GSH和MDA含量上升,暴露2 d、7 d、14 d后,Cu浓度与蚯蚓GSH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0.807和0.775,与MDA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0.672和0.544,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自然土壤试验结果显示,赤子爱胜蚓的GSH和MDA含量与土壤Cu全量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p<0.001)和-0.599(p<0.05),与Cd全量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p<0.05)和-0.690(p<0.05)。同时发现,赤子爱胜蚓GSH含量变化对土壤重金属响应的敏感性要高于MDA。

    • >文摘
    • 可变电荷土壤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及二者的竞争作用

      2008, 45(4):622-627. DOI: trxb10.11766/200701190402

      摘要 (1777) HTML (0) PDF 580.27 K (2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种可变电荷土壤对砷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pH3~7范围内,As(Ⅲ)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三种土壤对As(Ⅲ)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砖红壤>黄壤>红壤。红壤和砖红壤对As(Ⅴ)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黄壤中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三种土壤对As(Ⅴ)吸附能力的大小顺序是黄壤>砖红壤>红壤。三种可变电荷土壤对As(Ⅴ)的吸附能力较对As(Ⅲ)大得多,砷的吸附量既与土壤游离氧化铁的含量有关,又与氧化铁的结晶形态密切联系,由于黄壤中水化氧化铁在游离铁中所占比例较高,其对As(Ⅴ)吸附能力较砖红壤和红壤大。As(Ⅲ)与As(Ⅴ)共存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的砷可以竞争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吸附位,但在酸性条件下As(Ⅴ)较As(Ⅲ)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因为As(Ⅴ)使土壤对As(Ⅲ)的吸附量显著减小,而As(Ⅲ)对红壤和砖红壤吸附As(Ⅴ)有一定的影响,对黄壤中As(Ⅴ)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

    • >论文
    • 光照对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的影响

      2008, 45(4):628-634. DOI: trxb10.11766/200703220403

      摘要 (1965) HTML (0) PDF 1.24 M (3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不同地区的水稻土样品,采用泥浆厌氧恒温培育方法,在避光和光照条件下,测定了培养过程中土壤泥浆的Fe(Ⅱ)浓度及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微生物的产氧作用是影响水稻土中铁还原的主要原因,而光照对铁还原微生物没有直接影响;光合微生物仅在某些水稻土中大量繁殖,其叶绿素a含量随着光照时间延长由逐渐增加到趋于稳定。通过微生物镜检和光谱分析发现,由天津和四川水稻土中分离的光合微生物主要是念珠蓝细菌(Nostocsp.)和鱼腥蓝细菌(Anabaenasp.),其吸收光谱曲线均具有664 nm的叶绿素a吸收峰,表明其具有利用光合系统Ⅱ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特征。在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与土壤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 滨海水稻土腐殖质的组成及随种稻时间演变的研究初报

      2008, 45(4):635-640. DOI: trxb10.11766/200701140404

      摘要 (1606) HTML (0) PDF 767.15 K (2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研究滨海水稻土腐殖质各成分的组成及性质,结果表明各组分有机碳及氮含量均为表层最高,C/N在结构相对稳定的结合态腐殖质和胡敏酸(HA)中波动较小,而在游离态腐殖质和富里酸(FA)中变化较大。随着种稻时间变长,结合态的腐殖质和胡敏酸有在土壤中积累的趋势,在1 000 a水稻土中腐殖质的芳香化程度最高、结构最复杂。

    • 蚯蚓活动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2008, 45(4):641-648. DOI: trxb10.11766/200701140405

      摘要 (1979) HTML (0) PDF 1.33 M (25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蚯蚓活动对土壤矿质氮的影响。发现蚯蚓对NH4+-N、NO3--N,以及矿质总氮(NH4+-N+NO3--N)均有显著影响,且加速了土壤氮素矿化。小区试验中,在2001年稻季和2003年麦季,蚯蚓活动显著提高了NO3--N和矿质总氮(p<0.05*),但在其他时期,未有显著影响。室内培养试验中,蚯蚓活动明显加速了氮素矿化。尤其在未施用秸秆时,蚯蚓处理后的硝态氮和矿质总氮明显增加,且累积净矿化量和净矿化率也有显著提高。

    • 城乡交错区小型蔬菜生产系统氮磷钾元素平衡状况——以南京和无锡为例

      2008, 45(4):649-656. DOI: trxb10.11766/200612010406

      摘要 (1903) HTML (0) PDF 1.34 M (2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氮磷钾元素能否维持平衡是关系到养分管理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和无锡两个典型城乡交错区的小型蔬菜生产系统为例,研究了一年期间氮、磷、钾养分元素的平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京的蔬菜地以有机肥作为生产系统养分输入的主要来源,而无锡则是以化肥和有机肥,特别是化肥为其主要来源。与蔬菜收获带出的养分相比,两蔬菜生产系统的氮磷元素均存在明显的盈余,其中氮的盈余量南京地区明显大于无锡地区,磷的盈余量前者却低于后者,而钾元素在南京地区呈正平衡,无锡地区呈弱的正平衡或负平衡,说明无锡地区钾元素已出现明显的亏缺趋势。这种养分不平衡的状况是由肥料种类不同、劳动力投入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管理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因此要促进城乡交错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开发合理的施肥技术十分必要。

    • 苏南平原稻田灌排水系统中氮磷平衡状况

      2008, 45(4):657-662. DOI: trxb10.11766/200612120407

      摘要 (1959) HTML (0) PDF 525.35 K (2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大型原状模拟土柱,对苏南平原典型稻田灌排水系统中,养分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每季水分消耗量在890~1 320 mm之间。稻田能净化灌溉水中养分,不同施肥处理稻田对NH4+-N、NO3--N和TP的净化量分别为10.7~12.3、6.8~9.2和-1.2~2.0kg hm-2。稻田养分淋溶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养分净化量与化肥用量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秸秆对养分净化量的影响不明显,而猪粪明显降低了稻田养分净化量,甚至成为周围水体磷素污染源。稻田对灌溉水中的NH4+-N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均起到净化作用,对NO3--N在水稻生长初期有淋溶风险,而对TP,除了猪粪处理,稻田均呈现出净化作用。

    • 洞庭湖区不同稻田土壤及施肥对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

      2008, 45(4):663-671. DOI: trxb10.11766/200701160408

      摘要 (2277) HTML (0) PDF 1.28 M (2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三种主要水耕人为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2 a的施用化肥(CF)、控释氮肥(CRNF)和配施猪粪(OM)对N、P、K养分淋失影响的试验,以探明双季稻田养分淋溶损失现状和规律。结果表明,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THS)、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EHS)、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TFS)双季稻田CF处理的氮素淋溶损失总量分别占施氮量的2.28%、0.66%和1.50%。其中,THS的渗漏水总氮(TN)浓度与TFS相近,但由于渗漏水量高而导致TN淋失显著增加,EHS的渗漏水量及其TN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土壤;稻田淋溶损失的氮素形态中,铵态氮占39.7%,有机态氮占56.8%,硝态氮仅占3.5%。三种土壤的总钾(TK)淋溶损失分别占施钾量的14.0%、4.68%和11.5%,但渗漏水TK浓度高低顺序为:TFS>THS>EHS;各土壤的总磷(TP)淋失均很小且施磷与不施磷(CK)无差异。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养分渗漏损失情况显示,CRNF处理的渗漏水TN浓度最高,三种土壤中均显著高于CK,CF和OM处理仅THS和TFS的TN淋失量显著高于CK;配施猪粪和单施氯化钾时,三种土壤的渗漏水TK浓度均显著高于CK。由于养分淋溶损失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本试验仅连续2 a,施用不同氮、钾肥源的N、K素淋溶损失差异不显著。

    • 海水灌溉对南盐1号芦荟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2008, 45(4):672-677. DOI: trxb10.11766/200704090409

      摘要 (1845) HTML (0) PDF 928.05 K (2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经连续海水组培与大田海水胁迫栽培库拉索芦荟获得的F6耐盐株系(暂定名南盐1号)的基础上,对南盐1号芦荟与库拉索芦荟进行大田海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1)淡水灌溉下,两品种芦荟生物产量(鲜重)没有显著差异,而在30%、60%海水灌溉下,南盐1号芦荟生物产量(鲜重)均显著高于库拉索芦荟;(2)两种芦荟对海水胁迫的响应特征也不同,在30%海水灌溉下,南盐1号芦荟生物产量(鲜重)与淡水灌溉没有差异,而库拉索芦荟则显著低于淡水灌溉处理。(3)海水灌溉下两种芦荟形态特征也有明显的不同,南盐1号的株高显著高于库拉索芦荟,而叶长、叶宽与叶厚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南盐1号根冠比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库拉索芦荟在30%海水灌溉下根冠比略有下降;南盐1号30%海水灌溉下叶片表面细胞排列整齐,小突起清晰可见,60%海水处理下,表面细胞边际较清楚,气孔轮廓较清楚。库拉索芦荟,在30%海水灌溉下,表面细胞边际开始模糊,小突起明显减少,60%海水灌溉下,表面细胞边际已模糊不清,气孔结构受到严重损害。(4)在各种不同比例海水灌溉下南盐1号耐盐系数高于库拉索芦荟的耐盐系数。

    • 公路路域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2008, 45(4):678-685. DOI: trxb10.11766/200612310410

      摘要 (1679) HTML (0) PDF 948.36 K (2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半干旱典型草原地带公路路域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即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动物群落研究表明,当原有的土壤—植被受到彻底破坏后,大型土壤动物也随之消失;中小型土壤动物对土壤—植被系统的依存程度要较大型土壤动物小得多,即便土壤—植被系统受到彻底破坏,中小型土壤动物也能存活。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动物的类群和密度明显增加,植被发育顶级阶段两个生境的土壤动物类群和密度存在差异。植被恢复阶段和植被发育顶级阶段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差异较小。鞘翅目土壤动物与全部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鞘翅目土壤动物对研究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全磷、全钾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较大,说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与这几个主要因子关系密切。

    • 水稻对土壤中DDT及其系列降解物的吸收

      2008, 45(4):686-692. DOI: trxb10.11766/200701250411

      摘要 (1776) HTML (0) PDF 571.44 K (2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温室条件下,盆栽种植水稻(Oryza sativa,淹水土壤),设老化态DDT残留和新施入DDT两种处理,生长期126 d。研究结果显示:老化残留DDT在土壤中降解十分缓慢,而新施入DDT在土壤中降解相当迅速,GC/MS鉴定结果表明,降解物除DDD外,还有DDMS和DDMU。尽管土壤中老化残留的降解受到明显抑制,但水稻根系仍可吸收利用并向地上组织传输,因此不可低估老化残留的生物有效性。在新施入DDT的处理中,水稻根系对DDD的吸收量高达900 ng g-1,不过,根系向地上部组织传输DDX的能力极为有限。值得注意的是:水稻根系对土壤中DDMS和DDMU吸收的生物富集因子为DDD或DDE的3倍,表明DDMU和DDMS具有较母体化合物更为突出的作物可吸收利用性。DDX各组分从水稻根系向地上组织传输时,其分布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作物在吸收和传输DDX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或者DDX在这种吸收和传输过程中发生了进一步的降解。

    • 氯氰菊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

      2008, 45(4):693-698. DOI: trxb10.11766/200701170412

      摘要 (1974) HTML (0) PDF 1.01 M (2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在含有氯氰菊酯的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和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菌CDT3(Rhodococcus sp.)和PBM11(Pesudomonas sp.),同时设不加菌的对照。分别于0、3、7、15、30 d取样,测定土壤中氯氰菊酯和3-PBA的残留,同时用平板计数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CDT3和PBM11在土壤中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降解氯氰菊酯及其中间产物3-PBA。氯氰菊酯对土著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投加降解菌可以消除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有助于土著微生物种群的恢复,但短期内无法改变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破坏。

    • 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008, 45(4):699-704. DOI: trxb10.11766/200703060413

      摘要 (1889) HTML (0) PDF 818.94 K (3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和4.0 mg kg-1多菌灵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和6.8 d。试验初期各个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低于不加多菌灵的对照,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受到抑制,并且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时间的延长,多菌灵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逐渐减弱,3 d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

    • 植物细菌天山根瘤菌调控基因mrtR在群体感应中的作用

      2008, 45(4):705-709. DOI: trxb10.11766/200612110414

      摘要 (1721) HTML (0) PDF 379.34 K (2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许多种类的细菌中均发现了luxR/luxI类型的群体感应调控系统,其中luxR是调节基因,对luxI合成自体诱导物(AI,autoinducer)起着正调控作用。通过建库筛选后,测序比对发现天山根瘤菌中存在mrtR/mrtI系统。通过基因敲除和转录水平基因表达对mrtR进行研究,发现mrtR严格调控着mrtI的表达,同时mrtR的表达也受到AI影响,这表明mrtR表达的调控是一种自调控,同时根毛吸附实验显示该基因对根瘤菌与宿主间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 类黄酮对AM真菌孢子萌发和早期生长的影响

      2008, 45(4):710-717. DOI: trxb10.11766/200704170415

      摘要 (1751) HTML (0) PDF 1.39 M (3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离体培养条件下Quercetin、Naringin、Rutin、Umbelliferon、Biochanin A、Zeatin Riboside、Fla-vanon、Apigenin、Genistein、Formononetin等10种类黄酮化合物对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geosporum孢子萌发及菌丝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Quercetin、Rutin促进Gi.margarita早期发育,在0.5~8.0μmol L-1浓度范围,Quercetin对菌丝生长、菌丝分枝及辅助细胞形成促进作用明显,菌丝长度、菌丝分枝数及辅助细胞群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到2~3倍,其他类黄酮对Gi.margarita孢子早期生长无明显影响。在一定浓度条件下,Formononetin、Genistein和Naringin促进Gl.geosporum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分枝,Apigenin、Flavanon和Naringin刺激次生孢子的形成,而Biochanin A仅促进其孢子萌发。类黄酮对AM真菌孢子发育种属差异性影响取决于类黄酮种类及其使用浓度,不同的类黄酮分别在AM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菌丝分化等不同发育事件中参与作用。研究类黄酮对AM真菌早期发育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理解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低硼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2008, 45(4):718-724. DOI: trxb10.11766/200612040416

      摘要 (1513) HTML (0) PDF 314.74 K (2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花期相关生理特性对低硼的响应差异,以2个具有相同遗传来源的黄籽(L1)和黑籽(L2)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田间条件下低硼处理对甘蓝型黄、黑籽油菜花期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硼处理后黄籽油菜下部叶片中养分的再利用能力降低,而黑籽油菜仍有一定的养分可供利用;无论黄籽油菜还是黑籽油菜,低硼处理均使其花器官形态变小,干重下降,低硼对黄籽油菜雌雄蕊长度的影响大于黑籽;甘蓝型黄、黑籽油菜的花粉活力在低硼处理后明显降低,但黄籽油菜无活力花粉的比率明显高于黑籽油菜;低硼使甘蓝型油菜雄蕊和雌蕊中的可溶性糖、淀粉、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黄籽油菜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黑籽油菜。与相同遗传来源的黑籽油菜相比,甘蓝型黄籽油菜花期的相关生理特性更易受低硼的影响。

    • >研究简报
    • 上海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析

      2008, 45(4):725-728. DOI: trxb10.11766/200701110417

      摘要 (2115) HTML (0) PDF 561.61 K (3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积累及其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转化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金属污染因滞留持久、高富集等特性,易于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产品中,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人类健康[1,2]。因此,针对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累积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已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前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 有机修饰塿土总酸度和电荷性质的初步研究

      2008, 45(4):729-733. DOI: trxb10.11766/200702120418

      摘要 (1718) HTML (0) PDF 506.76 K (3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表面电荷特性是土壤十分重要的表面特性参数,其不但与土壤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吸附与解吸具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土壤中的离子扩散、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以及土壤的水分性状在不同程度上也均受到土壤胶体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开始研究应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黏土矿物或土壤进行修饰,以增大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1,2],由于采用表面活性剂能够使得土壤的表面疏水性增加而亲水性减弱,其表面电荷性质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土壤中有机、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固定将会产生本质的影响[3~7]

    • 变动氧化还原状况下酸性土壤中活性锰的变化

      2008, 45(4):734-739. DOI: trxb10.11766/200704020419

      摘要 (1728) HTML (0) PDF 850.90 K (2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锰是一种常见的变价元素,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土壤总锰量、pH、有机质含量、通气状况及微生物活性等,其中,最直接的是土壤通气状况和pH。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渍水土壤中锰的化学行为及移动性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7]。在自然状态下,锰以多种氧化物形式存在,Mn(Ⅲ)和Mn(Ⅳ)发生在氧化环境中,Mn2+主要存在于还原条件下,土壤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状况显著地影响着土壤锰的溶出和生物有效性。

    • 黄土丘陵区土壤和泥沙不同粒径有机碳分布及其侵蚀过程

      2008, 45(4):740-744. DOI: trxb10.11766/200704100420

      摘要 (2046) HTML (0) PDF 404.20 K (3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侵蚀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而且也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1,2]。黄土高原由于强烈的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流失量可达216 kg hm-2a-1,土壤全氮流失118 kg hm-2a-1,全磷流失255 kg hm-2a-1,土壤养分含量低已经成为限制该区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子[3]。土壤有机碳来源于动、植物残体,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逐渐形成[4]。在土壤中,有机碳主要存在于细小颗粒,而以小于2μm黏粒中有机碳含量较高[5]

    • 红壤旱地施用有机肥的氮素淋失过程

      2008, 45(4):745-749. DOI: trxb10.11766/200704110421

      摘要 (1681) HTML (0) PDF 733.86 K (2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排泄物产量不断增加,从1980年的6.9亿t增加至2002年的41亿t,2002年的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倍,成为农业氮磷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1,2]。农田土壤硝酸盐的淋失是我国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3]。国内外在化肥氮素淋失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施用有机肥的氮素淋失方面,国外主要利用试验和模型研究不同管理措施对养殖场、牧场和农田的氮素迁移的影响[4~8],提出有机肥的区域管理措施和对策[9~10]

    • 肥料氮和土壤氮对烤烟氮素吸收和烟碱合成的影响

      2008, 45(4):750-753. DOI: trxb10.11766/200705150422

      摘要 (1800) HTML (0) PDF 562.67 K (2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氮素营养对烟草的产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烟碱含量是评价烟叶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有许多因素影响烟叶中烟碱含量。比如降雨[1]、外界温度、光照[2~4]、土壤特性[1]和栽培措施[5~11]。在可控制因素中,氮素营养对调控烟碱含量显得尤为重要[8,12~15]。肥料氮和土壤氮作为烤烟氮素的两种主要来源,其对烤烟氮素营养和烟碱合成影响如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 施磷对海水灌溉下一年生芦荟氮磷吸收及糖分积累的影响

      2008, 45(4):754-757. DOI: trxb10.11766/200611280423

      摘要 (1738) HTML (0) PDF 512.56 K (2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大田海水灌溉试验的基础上[1,2],进行海水灌溉下的肥料试验。库拉索芦荟(Aloe vera)是一种CAM光合碳同化途径的多年生旱生经济植物,具有一定的耐盐性[3,4]。在国外,芦荟研究的成果被广泛应用在医药、保健、食品等行业,已形成一大产业。最近的研究报告表明,与其他植物一样,盐分胁迫造成芦荟体内盐分积累、营养元素缺失,破坏了离子平衡,通过施用磷肥增加植株含磷量能够提高植物耐盐性[5]

    • 土壤因子对西北盐碱土中VA菌根真菌的影响

      2008, 45(4):758-763. DOI: 10.11766/200611140424

      摘要 (1817) HTML (0) PDF 736.50 K (2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盐碱土中存在着丰富的泡囊-丛枝(Vesicular Arbuscular;VA)菌根真菌[1,2],但其丰富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宿主植物种类、土壤因子和环境因子等等[3]。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初步探索了盐碱土中土壤因子与VA菌根真菌生长和发育间的关系[4],其中以A liasgharzadeh等[5]的研究较为系统,他们发现大不里士(伊朗西北部城市)盐碱土中VA菌根真菌孢子密度与土壤中砂粒的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g2+、Ca2+、Na+、Cl-、土壤黏粒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VA菌根真菌侵染率与土壤中砂粒的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EC(电导率)、盐度及Mg2+、Ca2+、Na+、Cl-、SO42-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 土壤中中性脂肪酶菌株分离选育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2008, 45(4):764-767. DOI: 10.11766/200702310425

      摘要 (1671) HTML (0) PDF 284.83 K (2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脂肪酶是用来催化酯类化合物的分解、合成和酯交换的酶,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和立体异构性,可广泛应用于轻纺、皮革、化妆品、洗涤剂、医药以及食品等领域[1]。随着研究的深入,脂肪酶还被应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2]、柴油替代品的合成、旧报纸的脱墨、含油污水的处理[3]等方面,可见脂肪酶在环保领域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微生物脂肪酶具有广泛的作用pH、作用温度范围和对底物的专一性,使其在酶学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