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4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农耕地土壤210Pbex含量对侵蚀速率变化的响应模型

      2010, 47(4):593-597. DOI: 10.11766/trxb200907060298

      摘要 (2726) HTML (0) PDF 0.00 Byte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文在分析了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改变后土壤中210Pbex含量变化的基础上,检讨了现行的计算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210Pbex法存在的问题误区。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农耕地土壤210Pbex含量对侵蚀速率变化的响应模型,证明长期以来普遍认为的“210Pbex法测定值为100 a或200 a以来的较长期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并用模型模拟计算了侵蚀速率变化后农耕地210Pbex含量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发生变化后,土壤的210Pbex面积活度迅即响应,随着时间的增加呈指数变化。侵蚀速率增大的,土壤中210Pbex面积活度降低;减小的,210Pbex面积活度增加。210Pbex可以替代137Cs用于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的测定。210Pbex不但可以测定持续耕种100 a以上农耕地的侵蚀速率,也可以用于调查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响应。

    • 内蒙古太仆寺旗北部地区不同地表类型137C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2010, 47(4):598-603. DOI: 10.11766/trxb200902210062

      摘要 (2737) HTML (0) PDF 0.00 Byte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内蒙古太仆寺旗北部地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 (灌丛沙堆、草地、耕地) 的137C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0~30 cm深度,137Cs活度平均值为4.97±0.31Bq kg-1137Cs总量平均值为2 149±133.8 Bq m-2。不同地表137Cs活度排序为草地>耕地>灌丛沙堆,137Cs总量的排序为:灌丛沙堆>草地>耕地。灌丛沙堆的137Cs活度和137Cs总量的变异系数 (ν=S/X) 分别达到了146.1%、142.1%,而草地和耕地的137Cs活度和137Cs总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3.90%、74.67%和62.98%、55.61%。通过典型样点的深度分布可以看出,灌丛沙堆137Cs剖面分布形态大体符合侵蚀沉积剖面,草地137Cs剖面为负指数分布,耕地地表137Cs分布比较均匀。

    • 黄土高原小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分段预报模型研究

      2010, 47(4):604-610. DOI: 10.11766/trxb200904030146

      摘要 (2413) HTML (0) PDF 0.00 Byte (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流域尺度侵蚀产沙预报模型是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岔巴沟流域为例,建立了流域侵蚀产沙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各因子对流域侵蚀产沙的敏感程度;建立了基于敏感因子与分形信息维数的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分段预报模型,并加以验证。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很好地定量描述流域水沙耦合关系;径流侵蚀功率和径流深对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的敏感程度与流域地貌形态的复杂程度有关;以分形信息维数为界限,分段引入径流侵蚀功率和径流深,当 Di>0.830 8时,采用径流侵蚀功率预测精度要高于采用径流深的预测精度,当Di<0.814 0时,采用径流深预测精度要高于采用径流侵蚀功率的预测精度。该侵蚀产沙分段预报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其他侵蚀产沙模型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 容重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影响模拟试验研究

      2010, 47(4):611-620. DOI: 10.11766/trxb200811190404

      摘要 (3404) HTML (0) PDF 0.00 Byte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人工改变土壤颗粒级配,并设置不同容重水平,测定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研究了容重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1)容重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各吸力段水分蓄持能力均随容重增大递减,比水容量也随容重增大递减。(2)容重对试验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有较大影响,此3个水分参数均随容重增大递减。饱和含水量与容重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及凋萎系数均与容重呈指数负相关关系。(3)容重对试验土壤有效水、易效水、迟效水含量有较大影响,此3水分参数均随容重增大递减,分别与容重呈指数、幂函数、对数负相关关系。

    •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Ⅳ.油泥的预制床修复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

      2010, 47(4):621-627. DOI: 10.11766/trxb200808290405

      摘要 (2508) HTML (0)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添加有机肥、调理剂、接种烃降解菌以及搭建温室等方式对某油田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大规模的预制床生物修复。结果表明,经过230 d的修复,不同修复处理油泥中的油和脂含量降低了27.5%~46.3%,其中处理RCPG(有机肥+调理剂+接种烃降解菌+温室)的修复效率最高,而在对照中仅为15.1%。经统计分析,在所有处理措施中添加有机肥、调理剂以及搭建温室对修复效率具有显著影响(p< 0.05),而投加菌剂效果不显著。生物修复措施在降低油泥中污染物含量的同时也改善了油泥的理化性质,使氮、磷等营养物含量及田间持水率显著升高。同时结果还表明,所有修复处理油泥中的烃降解菌数量、微生物活性与多样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

    • 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 Ⅴ. 镉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富集规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0, 47(4):628-638. DOI: 10.11766/trxb200811050406

      摘要 (3377) HTML (0) PDF 0.00 Byte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现有镉污染农田土壤和作物中镉含量的相关资料,包括近30年来公开发表文献、国家“七五”科技攻关环保项目“土壤环境容量研究”等科研成果,结合本实验室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污染农田调查数据,经筛选后从88组研究中共收集到镉污染农田土壤和作物中镉含量对应数据509对。根据镉盐来源,将收集的数据分为污染农田调查数据和添加镉盐试验数据;根据作物不同,分为水稻、小麦、茎/叶类蔬菜、根菜和果菜地调查数据。采用富集系数和一元回归模型的方法基于土壤镉含量预测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基于土壤镉含量和土壤pH预测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富集系数中位值;回归模型95%预测上限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保守预测优于富集系数90分位值。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影响模型回归效果和预测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数据分布不均和数据量不足。模型对比后选用多元回归模型的95%预测上限推导稻田和茎/叶类蔬菜用地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土壤镉含量环境基准。

    • 水稻土和潮土中铁锰氧化物形态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

      2010, 47(4):639-645. DOI: 10.11766/trxb200909120411

      摘要 (2883) HTML (0) PDF 0.00 Byte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分馏特征对它们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归宿以及生态效应都有重要的影响。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表面作用已被认为是表生环境中元素活化迁移和污染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以亚热带北端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亚热带南端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水稻土和潮土剖面为例,探讨了铁锰体系对土壤稀土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分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中以晶质态氧化铁与土壤稀土元素的结合作用为主,并且对潮土的作用要比水稻土更为显著。游离态氧化铁对水稻土Ce富集和Eu亏缺均有积极贡献;锰氧化物可能会通过对二价Eu的氧化而减少其在土壤中的亏缺程度。水稻土和潮土中稀土元素在剖面中的分馏程度也受到铁锰氧化物含量的影响,低含量的铁锰氧化物会使不同发生层之间稀土元素的分馏差异增大。Eu在铁游离度高的南亚热带水稻土中会通过还原并随Sr元素一起淋失。

    • 不同强化调控措施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2010, 47(4):646-651. DOI: 10.11766/trxb200805280408

      摘要 (2442) HTML (0)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微宇宙试验,以添加碳源、翻耕、覆膜为调控因子,研究生物强化措施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并对修复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翻耕处理是最有效的修复措施,修复效率达到29.3%;添加淀粉与覆膜处理,效果相近,并且均显著高于对照。添加淀粉和翻耕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而覆膜处理则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和多样性均下降。可见,不同的调控措施不仅能够强化土壤中多氯联苯的降解,同时也会影响到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活性和功能。

    • 苏南经济快速发展区土壤Cu、Ni、Pb、Zn形态及其有效性定量分析——以昆山市为例

      2010, 47(4):652-658. DOI: 10.11766/trxb200811170409

      摘要 (2531) HTML (0)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江苏省昆山市农田土壤有效态Cu、Ni、Pb、Zn各形态含量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u、Ni、Pb、Zn各形态含量以残渣态>有机质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残渣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形态。Cu和Pb有机质结合态所占比例相对也较高,分别达36.09%和28.30%。土壤可交换态含量、碳酸盐结合态含量、Fe-Mn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及残渣态含量均以Zn最高;土壤有机质结合态含量以Cu最高;土壤可交换态含量变异系数、土壤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变异系数及土壤Fe-Mn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变异系数以Ni为最大;土壤有机质结合态含量变异系数以Zn最大;土壤残渣态含量变异系数以Pb最大。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和可交换态铜对土壤有效态铜含量影响最大;土壤可交换态镍含量对土壤有效态镍含量最大;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和有机质结合态铅对土壤有效态铅含量影响最大;土壤可交换态锌和碳酸盐结合态锌对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影响最大。

    • 太湖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模拟的粒度效应研究

      2010, 47(4):659-664. DOI: 10.11766/trxb200810310410

      摘要 (2433) HTML (0)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估算了由太湖地区1∶50 000土壤数据库转换集成的1 km、2 km、4 km、8 km、16 km、32 km和64 km七种栅格粒度下1982~2000年共19年的稻田CH4 的排放总量,研究了稻田CH4排放总量随栅格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稻田19年的CH4排放总量在16 km栅格粒度处有明显的转折点,表现为在1 km至16 km栅格粒度之间,稻田CH4排放总量的极差仅为0.27 Tg C,模拟结果变异很小;而在16 km至32 km和64 km栅格粒度之间,由较大的栅格单元所引起的面积误差导致了稻田CH4排放总量的极差达到2.96 Tg C,模拟结果迅速增大。因此,综合考虑空间数据量和模型运算周期,基于1∶50 000土壤数据库转换集成栅格数据模拟估算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时,16 km栅格粒度是最适宜的模拟粒度。

    • 西红柿铜毒害的土壤主控因子和预测模型研究

      2010, 47(4):665-673. DOI: 10.11766/trxb200809040411

      摘要 (2528) HTML (0) PDF 0.00 Byte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有代表性的16种中国土壤的外源铜的西红柿毒害试验,发现淋洗(使用模拟的人工雨水滤洗定量的土壤样品)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碳和盐分含量较高的土壤的毒性阈值。土壤pH是影响西红柿铜毒性阈值最重要的因子。基于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的两因子回归方程能够很好地预测淋洗和非淋洗土壤上铜对西红柿生物量50%抑制的毒性阈值(EC50),且相关性均达到了80%以上。当考虑到黏粒含量或阳离子交换量对EC50的影响时,对于非淋洗和淋洗土壤来说,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 R2分别提高到了0.862和0.891。本试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土壤性状(土壤pH,有机碳含量以及黏粒含量或阳离子交换量)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中外源铜对西红柿生长的毒性阈值。

    • 三峡库区典型农耕地的氮素淋溶与评价

      2010, 47(4):674-683. DOI: 10.11766/trxb200906140259

      摘要 (2610) HTML (0) PDF 0.00 Byte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选择重庆市三峡库区典型、具有代表性的菜地和坡耕地,于2005至2007年将改进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装置分别埋入20 cm、30 cm、40 cm深度的土壤中,中雨、大雨之后或按月收集树脂吸附的NO3--N和NH4+-N,连续三年原位定点研究了两种土壤的氮素淋溶状况。结果表明,菜地的氮素淋失量(74.58 kg hm-2 a-1)高于降雨输入量(56.9 kg hm-2 a-1),坡耕地的(46.01 kg hm-2 a-1)则相反,说明菜地的氮素淋失局部影响当地水环境,农耕地可能不是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NO3--N占土壤氮素总淋溶量的90%以上,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第一次中雨、大雨中。此外,NO3--N淋溶量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前者远远高于后两者。在整个降雨季节,土壤NO3--N淋溶量前期高,峰值出现在5月份;在雨季后期,土壤NO3--N淋失量很低,故对水体的影响甚小。NO3--N淋溶与土壤碱解氮呈指数正相关。由此可见,三峡库区降低土壤氮素淋溶的主要对象是菜地,有效措施包括控制氮肥用量,降低土壤有效氮库,抑制硝化作用等。

    • 苯胺在有机修饰黏化层塿土中的吸附动力学

      2010, 47(4):684-691. DOI: 10.11766/trxb200907120308

      摘要 (2767) HTML (0) PDF 0.00 Byte (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不同比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一修饰(C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修饰(CB+SDS, 简称CS)塿土黏化层土样,采用批处理法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修饰土样对苯胺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有机修饰能够显著加快塿土黏化层土样对苯胺的吸附速度、温度的升高可使起始吸附速度加快,但对其他各项速度参数影响不显著;苯胺吸附速度随添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20℃和40℃下,总吸附速度 Vt、起始吸附速度V0.5、快速吸附速度Vf在低苯胺添加浓度下,总体上不同比例修饰土样对苯胺的吸附速度差异均不显著,而在高苯胺添加浓度下,在5%显著性水平上均具有CB100%修饰土(100CB)>CB50%比例修饰土(50CB)≈ CB100%+SDS20%修饰土(120CS)> 原土(CK)的高低顺序;苯胺的吸附反应呈现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阶段,总吸附反应以快速吸附反应为主,修饰土样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转折时间(Tc)均在3 H以内;修饰土样中有机相对苯胺的疏水分配吸附是快速吸附的主要机制,具有吸附质浓度驱动的特征;慢速吸附主要发生在未被修饰的原始土样表面,机制比较复杂。

    •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无机磷活化的作用

      2010, 47(4):692-697. DOI: 10.11766/trxb200810050414

      摘要 (2989) HTML (0) PDF 0.00 Byte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如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苹果酸在红壤无机磷活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有机酸活化土壤磷的能力为柠檬酸 > 酒石酸 > 苹果酸。低浓度 (< 0.5 mmol L-1) 时,草酸活化能力最小;高浓度(≥5 mmol L-1)时,其活化能力最大。对同一种有机酸而言,土壤各无机磷形态活化量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且在同一酸度下,其活化量以铝磷(Al-P)为最多,铁磷(Fe-P)和钙磷(Ca-P)次之,闭蓄态磷(O-P)则最少。有机酸活化土壤无机磷酸盐应该是质子酸效应和有机酸阴离子络合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与磷酸盐的溶度积常数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根系土壤无机磷素循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 表面电位对三峡库区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2010, 47(4):698-702. DOI: 10.11766/trxb200811170415

      摘要 (2778) HTML (0) PDF 0.00 Byte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三峡库区紫色土细颗粒的表面电荷性质,用吸管法研究了K+和Mg2+体系对细颗粒泥沙静水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1) 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细颗粒在Mg2+体系中的表面电位分别为-0.156, -0.171, -0.192 V,在K+体系中约为其2倍;(2) 当离子浓度为0.10 mol m-3时,三种紫色土细颗粒在Mg2+和K+体系中的泥沙平均沉降速度ω分别为1.56、1.47、1.35 cm min-1和1.05、1.01、0.99 cm min-1,表现为细颗粒泥沙表面电位值越大,其泥沙平均沉降速度越小;(3) 在Mg2+离子体系和Na+离子体系中,三种紫色土细颗粒泥沙平均沉降速度ω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加快。并且,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在Mg2+和K+体系中均存在一个浓度临界点,在Mg2+体系中约为0.1 mol m-3,在K+体系中约为0.25 mol m-3

    • 基因宏阵列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西瓜枯萎病害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快速检测和定量

      2010, 47(4):703-708. DOI: 10.11766/trxb200906230278

      摘要 (3160) HTML (0) PDF 0.00 Byte (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基因宏阵列(Macroarray)和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的方法,对引起西瓜枯萎病害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进行了快速监测和快速绝对定量,并且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摸索。结果显示,在西瓜枯萎病害发病较为严重的处理N-+P-和N-+P+的根际土壤中,Macroarray检测到强烈的阳性信号,表明尖孢镰刀菌的大量存在,同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也表明在这两个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最多,分别为每g土壤8.89×105和2.24×105个拷贝数;而在未发生枯萎病害的处理N++P-和N++P+中,Macroarray未检测到阳性信号,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为每g土壤6.23×103和3.28×103个拷贝数;而四个处理的土体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均维持在每g土壤102~103个拷贝数, Macroarray未检测到阳性信号。与传统检测方法如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平板稀释计数等相比,上述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真菌的检测和定量更为准确快速、省时省力。

    • 江苏北部滨海盐土盐肥耦合对菊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010, 47(4):709-714. DOI: 10.11766/trxb200812220417

      摘要 (2536) HTML (0) PDF 0.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江苏北部滨海盐土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土壤上盐肥耦合对菊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菊芋株高显著下降,菊芋茎粗、块茎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随土壤盐分的增加变化趋势与菊芋株高相似。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增加,菊芋主茎高度显著增加,菊芋茎粗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变化不明显,而块茎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随肥料用量增加变化趋势与菊芋株高相似。(2)随着施氮、磷量增加,在各盐分含量土壤上菊芋主茎普遍长高,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氮和磷效应越明显,菊芋茎粗、块茎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在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其变化趋势与菊芋主茎高度变化趋势相似。(3)各处理措施均能影响菊芋块茎产量,经方差分析,土壤盐分含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盐肥交互作用、氮磷肥交互作用均呈极显著关系,从处理间区别看,影响菊芋块茎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盐分含量,氮肥和磷肥次之。其中S1N2P3处理所获得的产量最高,此处理土壤盐分含量为0.9~1.5 g kg-1,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均为60 kg hm-2

    •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2010, 47(4):715-722. DOI: 10.11766/trxb200806160418

      摘要 (3125) HTML (0) PDF 0.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旱地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其孔隙度;增施有机肥后,土壤中大于5 mm 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增幅达2%~42%;各处理中大于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为:厩肥>稻草>绿肥>还田>对照。各有机肥处理中土壤中有机质、无定形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铝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了9%~54%、8.5%~21.7%和10.9%~26.8%。统计结果显示,>0.25 mm 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有机肥的施入不仅有利于红壤旱地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还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 高黎贡山土壤腐殖质特性与团聚体数量特征研究

      2010, 47(4):723-733. DOI: 10.11766/trxb200906180267

      摘要 (3307) HTML (0) PDF 0.00 Byte (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高黎贡山土壤腐殖质特性与团聚体数量特征,对进一步了解高黎贡山生态系统中土壤特征,降低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有机质、腐殖酸含量、胡/富(HA/FA)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1层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分布规律为暗棕壤>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土>黄棕壤>黄壤>黄红壤。A2层腐殖酸、FA变化趋势为暗棕壤>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黄棕壤>黄壤>亚高山草甸土>黄红壤。A1层HA、FA分子复杂程度、化学稳定性比A2层强。1~0.5 mm和<0.25 mm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占绝大多数,约占60%~70%。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粗粒减少,细粒增多。土壤团聚体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几何平均直径与几何标准差、土壤可蚀性K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土壤可蚀性K值与几何标准差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土壤也具有一定的分形特性。其中亚高山草甸土几何平均直径(Dg)、平均重量直径(MWD)值最大,几何标准差(δg)、可蚀性K值、分形维数(CFD)值最小,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抗蚀能力相对较强。胡敏酸含量是影响土壤可蚀性的重要因素。

    • 东北黑土耕层土壤黏粒矿物组成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

      2010, 47(4):734-746. DOI: 10.11766/trxb200812300420

      摘要 (3111) HTML (0)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东北黑土耕层土壤小于2 μm黏粒的化学组成和X衍射分析基础上,对不同纬度的15个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东北黑土耕层土壤黏粒矿物属伊利石—蒙伊混层矿物类型,但其组合因区域不同有所差异,高纬度黑土为伊利石—蒙伊混层型,低纬度黑土则为蒙伊混层—伊利石—蛭石型。影响黏粒矿物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降水、温度、作物类型。由于这些因素在空间上的显著差异,使黑土黏粒矿物演化序列处于伊利石向蒙伊混层或蛭石的不同阶段,导致东北黑土黏粒矿物组成在纬度上形成显著区域差异。

    • 一种新型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与收集方法的介绍

      2010, 47(4):747-752. DOI: 10.11766/trxb200901090013

      摘要 (2876) HTML (0) PDF 0.00 Byte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系分泌物在养分活化、改善环境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很多科技工作者对根系分泌物的研究表现出极大兴趣,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土壤栽培条件下,根系分泌物收集是一个难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根系分泌物的收集装置与收集方法。该装置由根系生长箱和分泌物收集箱组成,植物在生长箱土壤中生长,通过定向引导作用,根系从生长箱穿过琼脂层进入收集箱中生长,待收集箱内积累一定根系后,通过淋洗收集箱内的介质,实现根系分泌物收集。研究发现,利用该装置收集分泌物,植物总根尖数的90%分布在收集箱。外源有机酸加样回收率可达70%以上。土壤栽培条件下,随生长时期延长,大豆有机酸分泌量逐渐增加,苹果酸分泌量高于柠檬酸。而且土壤栽培条件下大豆柠檬酸和苹果酸分泌量是溶液栽培时的11.4倍和6.7倍。上述研究表明,该装置可以用于土壤栽培条件下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研究。

    • 红壤丘陵景观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点及其影响因子

      2010, 47(4):753-759. DOI: 10.11766/trxb200807280422

      摘要 (2936) HTML (0) PDF 0.00 Byte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景观尺度上土壤有机碳(SOC)空间格局与变异特点,选择典型红壤丘陵景观采样,分析表层SOC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红壤丘陵景观SOC平均含量为12.7 g kg-1,变异系数为31.3%,属于中等程度变异;SOC半方差模型为指数模型,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金/基台值为6.3%);SOC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与景观单元内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高度一致。SOC含量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四类利用方式下SOC含量顺序为水田(16.0 g kg-1)>旱地(11.2 g kg-1)> 果园(9.5 g kg-1)> 林地(8.4 g kg-1)。空间可视图显示利用方式对SOC含量的影响大于高程。研究表明利用方式和地形(高程和坡度)是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景观SOC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

    • 葡萄糖和不同数量氮素供给对黑土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2010, 47(4):760-766. DOI: 10.11766/trxb200811140423

      摘要 (3095) HTML (0) PDF 0.00 Byte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讨了葡萄糖及不同数量的NH4+施入对土壤中三种氨基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动态的影响,同时利用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探讨了微生物在养分固持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土壤氨基糖数量受到外加碳源和养分的显著影响,且其变化各有特征。胞壁酸受养分影响最为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并平衡碳氮元素的供给与需求;氨基葡萄糖稳定性高于胞壁酸,但在碳源极度缺乏时也可分解;养分状况对氨基半乳糖的影响并不显著。碳源是促进土壤微生物氮素固持的关键因子,在活性碳源存在下,相对丰富的氮素供给有利于细菌的快速生长,而碳源相对充足时则有利于真菌的快速增殖。

    • >研究简报
    • 离群样点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的影响研究

      2010, 47(4):767-771. DOI: 10.11766/trxb200805290424

      摘要 (2335) HTML (0) PDF 0.00 Byte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基于粗糙集理论与ANFIS的坡地入渗预测

      2010, 47(4):772-775. DOI: 10.11766/trxb200907170314

      摘要 (2485) HTML (0) PDF 0.00 Byte (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雷州半岛玄武岩发育土壤的表面电荷性质与土壤发育程度的关系

      2010, 47(4):776-780. DOI: 10.11766/trxb200810160426

      摘要 (2159) HTML (0) PDF 0.00 Byte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阳离子与金霉素在土壤中竞争吸附的研究

      2010, 47(4):781-785. DOI: 10.11766/trxb200804270427

      摘要 (2217)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Bt蛋白在不同矿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0, 47(4):786-789. DOI: 10.11766/trxb200810160428

      摘要 (2181) HTML (0)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植物富集13C标记技术的初步研究

      2010, 47(4):790-793. DOI: 10.11766/trxb200902130052

      摘要 (3070) HTML (0) PDF 0.00 Byte (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缓冲带在减少集约经营雷竹林养分渗漏流失中的作用

      2010, 47(4):794-797. DOI: 10.11766/trxb200804140430

      摘要 (2025) HTML (0) PDF 0.00 Byte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抑制烟草青枯病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2010, 47(4):798-801. DOI: 10.11766/trxb200804150431

      摘要 (2238) HTML (0) PDF 0.00 Byte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铁路切挖边坡创面人工土壤结构研究

      2010, 47(4):802-807. DOI: 10.11766/trxb200809160432

      摘要 (2440) HTML (0) PDF 0.00 Byte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