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4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模糊集理论在土壤剖面质地构型中的应用——以河南省封丘冲积平原区土壤为例

      2011, 48(2):221-229. DOI: 10.11766/trxb200911190520

      摘要 (3730) HTML (0) PDF 0.00 Byte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封丘县是典型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区,不同层次土壤质地类型、厚度及其在剖面中的组合,是影响土壤水肥贮存与供给能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39个土壤剖面和113个土钻样点的野外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根据层次质地类型与其在剖面中出现位置两个基本特征定义特征质地层,在研究区最终确立了9种特征质地层。以特征质地层在已观测土壤剖面和土钻样本中出现缺失特征以及厚度参数为基础数据,应用模糊c-均值算法模型,研究区观测土壤被自动划分为9种特征质地层组合类别,亦称为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结合普通克里格空间预测方法,实现了9种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在空间上分布的单一类别隶属度图和去模糊化图。剖面不同质地层次在垂直方向的组合特征以及不同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为区域耕地质量评价、生产潜力评估以及改良、利用实践提供了更加客观、丰富的基础信息。

    • 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病情的关系——以壤塘县为例

      2011, 48(2):230-237. DOI: 10.11766/trxb200907240335

      摘要 (3070) HTML (0) PDF 0.00 Byte (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大骨节病病区土壤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骨节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病情相对活跃且严重的四川省壤塘县为研究区域,采集了0~20cm和20~40cm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样品并测定了其机械组成和Se等9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Fe2O3、Co、Mn、Se、As及物理性黏粒的含量低于深层土壤,而Cu、Hg、Mo、Zn及物理性砂粒的含量则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稍高一些。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土壤含Se和Mo的水平较低,但是,Mo或Se-Mo的共同缺乏在大骨节病病区环境中的作用尚需深入讨论。土壤元素相关矩阵显示Fe2O3、Co、Mn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Zn与Cu、Hg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Zn与Se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1,也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由于土壤粘粒和Fe2O3对Se的吸附作用,三者在不同的病区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即土壤黏粒、Fe2O3和Se的含量越低,大骨节病的病情越重。土壤Hg与Se的分布规律恰好相反。虽然Se和Hg之间在高浓度时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是,在低浓度环境条件下土壤Se和Hg之间是否也存在相互作用还需深入研究。

    • BIO-NORM与NORM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2011, 48(2):238-245. DOI: 10.11766/trxb201007270302

      摘要 (2806) HTML (0) PDF 0.00 Byte (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耕地质量评价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实际调查和样品采集与分析,获取了249个水田表层土壤属性数据和95个田块的水稻产量数据。利用Norm值法和新建立的Bio-Norm法,分别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函数,并对研究区水田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两种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Bio-Norm法选取的指标比Norm法更具有代表性,得出的指标权重更能准确反映指标的重要性,确定的隶属度函数临界值更能反映水稻生长的实际要求。评价结果显示,利用Bio-Norm法得出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与水稻产量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²)远高于Norm值法,且 值与水稻产量各等级的区域分布特征更为吻合。所以,Bio-Norm法评价耕地质量更为科学合理。

    • 基于稳健统计学确定高潜在污染土壤Cu、Pb基线值

      2011, 48(2):246-254. DOI: 10.11766/trxb201003070086

      摘要 (3065) HTML (0) PDF 0.00 Byte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重金属基线值的确定对于评价重金属积累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在存在人为污染的情况下,土壤重金属数据经常强烈地偏离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而稳健统计方法可以降低离群值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张家港为研究区域,采用稳健回归方法,建立表层和底层土壤Cu、Pb的回归关系,通过底层土壤Cu、Pb含量计算表层土壤Cu、Pb基线值,并对土壤Cu、Pb积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稳健回归方法确定的表层土壤Cu、Pb基线值可以反映出不同样点间,土壤Cu、Pb背景含量的自然变异。与稳健统计学方法相比,使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或大区域(江苏省)的土壤背景值,评价自然背景本身存在变异区域的土壤重金属积累状况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 土壤二向反射特性及水分含量对其影响研究

      2011, 48(2):255-262. DOI: 10.11766/trxb201002020049

      摘要 (2740) HTML (0) PDF 0.00 Byte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二向反射特性的研究是进行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等方面反演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全球地面覆盖遥感研究所要考虑的背景因素,对定量遥感及土壤遥感技术的本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对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室内二向反射率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随观测角度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在不同的观测方位角,土壤二向反射率都随着观测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加,在垂直主平面方向是对称的;并且在后向散射方向达到最高,在前向散射方向达到最低。研究利用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Hapke二向反射模型对不同类型土壤在不同水分含量条件下的二向反射率进行了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此外,基于实测的土壤二向反射率对Hapke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反演并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逐渐变干,其单次散射反照率在整个波段都呈增加的趋势,并且单次散射反照率不受测量时条件的影响。因此,论文可以为利用单次散射反照率来反演土壤水分含量提供研究基础。

    • 不同类型土壤介电常数与体积含水量经验关系研究

      2011, 48(2):263-268. DOI: 10.11766/trxb200912070556

      摘要 (4016) HTML (0) PDF 0.00 Byte (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土壤介电性质间接确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相关的学科领域。本研究通过土柱试验,针对我国潮土、风沙土、红壤、水稻土等4种典型土壤,对8种质地土壤介电常数与体积含水量的经验关系展开了研究,修正了Topp(1980)关系式,并确定了Herkelrath关系式校正参数a、b值。结果表明,Topp(1980)关系式对砂壤性潮土、粉砂质黏性潮土、风沙土、黏性红壤含水量的预测误差较大;Topp拟合关系式虽然对Topp(1980)关系式有所优化,但效果仍然不甚理想,在含水量的不同范围有时误差较大,特别是对黏性红壤含水量的预测效果较差;Herkelrath拟合关系式对试验的4种类型土壤含水量的预测效果均较好,可以作为相关应用的优先选择;三种关系式对两种质地的水稻土含水量均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03 cm3 cm-3

    • 估计太湖地区水稻土水分特征曲线的物理-经验方法研究

      2011, 48(2):269-276. DOI: 10.11766/trxb200912090564

      摘要 (2653) HTML (0) PDF 0.00 Byte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寻求适于太湖地区水稻土水分特征曲线估算的简便方法,本文以实测土壤基本性质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为基础,对13种物理-经验方法估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形状相似性的物理-经验方法预测效果要优于多数分形方法,但均差于基于Kravchenko-Zhang分维方法和Brooks-Corey水分特征曲线方程的孔隙表面分形模型(简称KZBC模型)。物理-经验方法在不同压力水头段对含水量的预测精度有差异,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考虑模型的适用性,还要考虑其适用的压力水头范围。KZBC模型估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精度最高,实用性也较强,是适用于本研究区水分特征曲线估计的最佳方法。

    • 盐渍化农田土壤斥水性与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性

      2011, 48(2):275-285. DOI: 10.11766/trxb201003030079

      摘要 (2621) HTML (0) PDF 0.00 Byte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新疆玛纳斯县盐渍化土壤三个不同尺度(间距分别为50 m、5 m及0.5 m)的284个样点取样分析测定,采用经典统计学、空间自相关、地质统计学和分形理论对土壤斥水性与理化性质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斥水性和pH符合正态分布,其余土壤属性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三尺度下土壤各属性绝大多数表现为中等变异水平。2)三尺度下土壤各属性的Moran’s I系数变化具有相似性,在-0.8~0.6范围内波动。3)三尺度下土壤各属性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大多数能用球状模型来拟合。4)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各属性具有一定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变化幅度为1.75~1.96。分析表明不同尺度下土壤斥水性与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异。

    • 水位波动下沙介质中饱和度-毛细压力关系滞后研究

      2011, 48(2):286-294. DOI: 10.11766/trxb200905250236

      摘要 (3200) HTML (0) PDF 0.00 Byte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气-水两相沙介质中干燥和湿润交替过程中的饱和度-毛细压力(S-p)关系的测定,研究了干燥和湿润交替过程中沙介质内非湿润相流体(空气)运移滞后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和湿润过程之间的滞后程度受沙介质干燥~湿润循环次数影响不明显;滞后程度随着循环过程中湿润过程初始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通过利用Van Genuchten (VG) 模型对S-p关系进行的拟合和分析发现,水位波动引起的所有干燥过程中,反映侵入压大小的α值均很接近,从实测数据及拟合参数两方面均表明了沙介质的侵入压大致是一常数,不受干燥过程的路径和初始水饱和度的影响;湿润过程中参数α随着本过程初始水饱和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这也表明了参数α值与干燥过程与湿润过程之间滞后性存在正相关。VG模型不但可以描述一般的S-p关系曲线,同时也可用于水位波动复杂条件下干燥和湿润过程中S-p关系的描述。

    • 模拟土遗址中可溶盐运移规律的初步探索

      2011, 48(2):295-301. DOI: 10.11766/trxb200912300599

      摘要 (2681) HTML (0) PDF 0.00 Byte (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常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陕西师范大学土遗址模拟坑中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可溶盐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这些可溶盐主要为钙和钠的硫酸盐类,它们随着水分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断地向遗址表面运移,最后在土壤表层积累堆积;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超景深三维立体显微镜3DSDDM,分析了可溶性盐分对遗址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由于可溶性盐分在遗址表面的累积,可溶性盐分在遗址孔隙中形成了巨大内应力,使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减小,土壤颗粒之间的距离拉大,使土体表面泛白酥解,严重时引起土颗粒的脱落和酥解。本研究为土遗址保护中盐害治理提供了依据,对保护大批濒临破坏的土遗址,推动文物保护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均有重大意义。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化学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尺度特征

      2011, 48(2):302-310. DOI: 10.11766/trxb201007010271

      摘要 (2764) HTML (0) PDF 0.00 Byte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根际(10-3 m~10-2 m)、个体(10-1 m~100 m)、种群(100 m~101 m)、地貌(101 m~102 m)和区域(103 m~104 m)五个作用因子所在的尺度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的p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在各尺度异质性的大小顺序为:个体>种群>地貌>区域>根际,说明引起土壤pH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植物个体和种群,而地貌状况、气候及水文对于土壤pH的影响不大,根际对土壤pH的影响最小。土壤电导率在各尺度异质性的大小顺序为:个体>区域>种群>地貌>根际,说明植物个体对于改变土壤盐分含量起主导作用,地貌状况和根际对土壤盐分状况的影响很小。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的空间异质性均在个体尺度上最大,地貌尺度上次之,而种群尺度上最小,说明植物个体对于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起主导作用,地貌对这些养分的异质性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而植物种群对土壤养分的异质性最小。土壤全磷的异质性则在地貌尺度最大,个体尺度次之,根际尺度最小,说明地貌特征是影响土壤全磷含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植物个体,而根际对于土壤全磷的影响很小。

    • 土壤样品中酞酸酯含量分析的前处理研究——提取液浓缩过程与净化的影响

      2011, 48(2):311-319. DOI: 10.11766/trxb200909060398

      摘要 (3001) HTML (0) PDF 0.00 Byte (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农田土壤酞酸酯污染时有报道,由于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而广受关注。本研究通过比较索氏提取和超声这两种提取土壤酞酸酯的方法,认为从提高回收率和降低背景干扰角度出发,超声提取法更合适作为土壤酞酸酯分析的前处理。针对超声提取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步骤的细节做了比较研究,表明提取液不蒸干可减少酞酸酯的挥发损失,提取液过净化柱与否对GC-MS分析多数酞酸酯组分影响不大,不过净化柱处理可提高土壤酞酸酯的分析效率,但土壤中过多的色素干扰可能会影响某些组分(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分析结果。

    • 针铁矿-高岭石二元体的微观结构与形成机制

      2011, 48(2):320-330. DOI: 10.11766/trxb200910210470

      摘要 (3083) HTML (0) PDF 0.00 Byte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制备了针铁矿-高岭石复合物,以其混合物为对照,分析了它们的微观结构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物中的针铁矿较好地包被在高岭石表面,而混合物中两固相之间的包被作用微弱。相对针铁矿和高岭石两单体而言,二元体中针铁矿和高岭石的主要晶面间距没有明显变化;复合物的孔体积增多、平均孔径减小,混合物的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都接近两单体的平均值;两种二元体的表面分形度(D)增大,且D混合物 > D复合物。红外光谱显示,二元体中≡Fe-OH的振动频率升高,而≡Al-OH、Al-O、Si-O和Fe-O的振动频率降低;高岭石与针铁矿胶结后,核磁共振波谱中29Si和27Al的化学位移均向正方向移动。根据波谱分析的结果推断,针铁矿与高岭石的胶结主要通过针铁矿表面≡FenOH2n/2)+(n = 1, 2, 3)与高岭石表面≡Si-OH、≡Al-OH20.5+等Lewis酸之间的阳离子交换、高岭石表面≡Si-O-和≡Al-OH0.5-与针铁矿表面铁羟基(≡Fe-OH)间的阴离子交换以及高岭石表面O与针铁矿表面Fe间的配位等作用而实现,其胶结力主要为氢键和静电引力。复合物中≡Fe-OH、≡Al-OH等主要基团的振动频率以及29Si、27Al的化学位移的漂移均大于混合物中的变化量,说明复合物中针铁矿与高岭石间的胶结强度大于混合物中两固相间的胶结作用。

    • 细菌在两种土壤矿物表面吸附的热力学分析

      2011, 48(2):331-337. DOI: 10.11766/trxb201003160095

      摘要 (3137) HTML (0) PDF 0.00 Byte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表面热力学方法和扩展的DLVO理论,对两种典型土壤细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代表性土壤粘粒矿物高岭石和蒙脱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黏粒矿物与细菌作用的疏水自由能变(GH)和静电力自由能变(GEL)及总自由能变(G)。发现疏水自由能为负,显示疏水作用为引力,有利于细菌在粘粒矿物表面的吸附;而静电力自由能为正,表明细菌-矿物间存在静电斥力。疏水自由能显著大于静电力自由能,表明疏水作用在粘粒矿物对细菌吸附时的贡献大于静电力。两种细菌与两种矿物间的总吸附自由能为负值,意味着细菌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是热力学自发过程。高岭石对细菌的吸附自由能大于蒙脱石对细菌的吸附自由能,表明细菌与高岭石间的亲和力较高,吸附更容易发生,这与化学吸附及滴定量热结果一致。表面热力学方法和XDLVO理论在预测细菌-矿物相互作用中有重要意义,但该方法未考虑多种非DLVO效应,如细胞表面多聚物、细菌鞭毛等在吸附反应中的作用,因此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揭示细菌-矿物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机理方面还需与其它研究技术结合。

    •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组成的影响

      2011, 48(2):338-346. DOI: 10.11766/trxb200908200360

      摘要 (3979) HTML (0) PDF 0.00 Byte (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河北曲周,北京顺义和山东寿光的成对的农田(小麦-玉米轮作)和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的含量、剖面分布以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菜田表层有机碳(SOC)与全氮(TN)含量上升。其中菜田有机碳含量较农田增加3.16~47.4%,全氮含量增加3.09%~64.1%。土壤C/N与pH降低。无论是在农田还是菜田,DOC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三地区菜田表层DOC含量平均是农田DOC含量的1.70倍;DOC与SOC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DOC组成中亲水组分(HIM)含量比例最高,其次为憎水酸组分(HOA),憎水中性物质(HON)和憎水碱性物质(HOB)的含量最低;菜田中憎水酸性物质比例为19.0~26.7%,农田憎水酸比例为14.83%~16.42%;寿光地区农田与菜田憎水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可能与寿光菜田土壤较高的SOC含量和较低的pH有关。三地区中菜田中憎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比例分别为0.30、0.39、0.41,反映了菜田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殖化现象。总之,农田转变为菜田后,显著影响了DOC的数量和质量。

    • 集约经营雷竹林序列的土壤磷素含量与组分

      2011, 48(2):347-355. DOI: 10.11766/trxb201002040052

      摘要 (2636) HTML (0) PDF 0.00 Byte (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镇、太湖源镇(西天目乡)、横畈镇等雷竹主产区采集了不同栽植年限(1, 5, 10, 15a )序列集约经营雷竹林地的土壤样品,对土壤磷素含量及分布作了研究,并用31P核磁共振仪分析了土壤磷素组分及比例的变化,以便为评估集约经营措施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个乡镇雷竹林土壤表层的全磷(1.96~2.01g /kg)、有效磷(458~468mg /kg) 均随着雷竹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但土壤有机磷增幅不大。所有土壤剖面上的全磷、有效磷和有机磷都是表层 > 亚表层>>底土层,呈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说明土壤磷素主要富集在表层。雷竹林土壤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为29~20%,有随栽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31P核磁共振分析也证实无机磷酸盐组分占土壤磷素的极大部分。有机磷份量较小,其中磷酸单酯有一定比例,磷酸双酯较少、而焦磷酸酯则更少,说明在本研究的种植时间内雷竹林土壤有机磷含量变化不大。鉴于目前雷竹林地土壤有效磷已很高的现状,建议立即停用磷肥3-5年,这既不会影响雷笋的产量和品质又可节约资源、并逐步使土壤有效磷降下降、保持在一定水平上,防止潜在的污染水体的危险。

    • 采伐干扰对华北落叶松林下土壤水分、pH和全氮空间变异的影响

      2011, 48(2):356-365. DOI: 10.11766/trxb201005280212

      摘要 (3072) HTML (0) PDF 0.00 Byte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采伐干扰样地A(人工间伐)和未采伐干扰样地B,采用地统计学小支撑、多样点的布点采样设计;用根钻法(直径Φ=7.0cm)分别采取0~10、10~20、20~30 cm三层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土壤含水量、pH和全氮含量,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学变异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受采伐干扰样地A,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含水量的变异减小。0~10 cm土层,未采伐干扰样地B,土壤含水量呈现强的异质性(C0+C=12.12),空间变异特征较复杂(分维数D=1.944);采伐干扰样地A异质性程度降低(C0+C=10.39),在较小尺度(0.5~12.9 m)上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变异。(2)未采伐干扰样地B土壤pH为6.69,采伐样地A土壤pH值升高(6.86);采伐后土壤pH值空间自相关变异减少,随机性变异增强。(3)样地B土壤全氮含量(0~30 cm)均值为0.106 g kg-1,采伐干扰样地A(0.022 g kg-1)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降低。未采伐干扰样地B土壤全氮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主要呈现较小尺度的空间自相关变异;采伐干扰样地A土壤全氮异质性强度明显降低,而空间变异尺度加大。土壤含水量、pH值和全氮含量空间异质性的垂直分异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 应用DSSAT模型对吉林省黑土玉米最佳栽培技术的模拟和校验研究Ⅰ. 模型品种参数校验和产量的敏感性分析

      2011, 48(2):366-374. DOI: 10.11766/trxb201003300110

      摘要 (3294) HTML (0) PDF 0.00 Byte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应用农业模型去寻找改进农业生态系统的最佳农艺措施被认为是比单一的田间试验更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应用和引进模型当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确定模型的输入参数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敏感性,因为在一个地区的敏感性并不能保证在其它地区具有同样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本文对农业技术转化决策系统(DSSAT)模型的农业管理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吉林省黑土 (Mollisols) 地区,于2008年田间试验条件下进行玉米 Zea mays L.)生长模拟(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质,籽粒重量)应用当地平均产量和生长期对玉米品种参数进行校验。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玉米提前播种8~10 d比正常播种减产大约10%。玉米产量随播种密度呈现抛物线趋势;既当低密度下,产量曲线递增,但是当密度大于5株m-2时,产量增加平缓。产量和氮肥施用量呈典型的效应递减曲线,最佳施氮量为200~240 kg hm-2。最佳追肥时间为6月15日至6月28日。本研究证明DSSAT模型能够用于中国其它地区的玉米生长模拟,并且,本研究建立的敏感性分析方法能够用于其它作物,如水稻和小麦。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包括测试土壤有机碳氮对作物生长管理参数的敏感性。

    • 新型包膜缓释肥对大白菜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11, 48(2):375-382. DOI: 10.11766/trxb200907290336

      摘要 (2406) HTML (0) PDF 0.00 Byte (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粉煤灰和有机粘结剂等为包膜材料,对普通复合肥料(N-P2O5-K2O:15-15-15)进行包膜,制备了N-P2O5-K2O分别为14.25-14.25- 14.25、13.5-13.5-13.5和12.75-12.75-12.75的3种包膜缓释肥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缓释肥料对大白菜生理特性、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与普通复合肥相比,三种包膜缓释肥料可以提高大白菜生长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效地降低叶片气孔限制值Ls;3种粉煤灰包膜复合肥处理株高增加了0.13-1.00cm,球茎增加了0.01-2.26cm,叶长增加了0.77-1.90cm,叶宽增加了-0.63-3.47cm,单株结球质量提高10.1%-33.3%;同时,施用粉煤灰包膜缓释肥可以显著降低大白菜功能叶的NO3--N含量,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有机酸含量,提高收获期大白菜球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以及Vc含量。

    • Sphingobium属细菌土壤中降解异丙隆的特性

      2011, 48(2):383-388. DOI: 10.11766/trxb201007110282

      摘要 (2715) HTML (0) PDF 0.00 Byte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不同环境条件的土壤中接入异丙隆降解菌悬液,研究了Sphingobium属的3株细菌—YBL1、YBL2和YBL3在土壤中降解异丙隆的特性,分析了土壤类型、温度、碳氮源、土壤含水量和菌株接种量等因素对3株细菌降解土壤中异丙隆的影响。结果表明,3株细菌在马肝土(pH 6.7)中能够高效降解异丙隆,在红壤(pH 4.5)中不能降解异丙隆,菌株YBL3在潮土(pH 8.2)中也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当接种量低于105 CFU g-1土时,3株细菌均不能降解马肝土中的异丙隆,接种量高于106 CFU g-1土时,菌株可以高效地降解土壤中的异丙隆;马肝土含水量低于40%时,3株细菌降解土壤中异丙隆的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在16~37℃范围内,菌株降解马肝土中异丙隆的速率与温度亦呈正相关关系。

    • Sphingobium sp. JZ-1对菊酯类农药的降解特性研究

      2011, 48(2):389-396. DOI: 10.11766/trxb200907240334

      摘要 (3617) HTML (0) PDF 0.00 Byte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菊酯降解菌株Sphingobium sp. JZ-1及其粗酶液对菊酯类农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能降解目前使用的各种菊酯类农药,降解速率顺序为: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功夫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Sphingobium sp. JZ-1对菊酯的降解没有手性选择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Sphingobium sp. JZ-1对氯氰菊酯降解的初始反应是在菊酯水解酶的催化下羧酸酯键断裂生成二氯菊酸和3-苯氧基苯甲醛,3-苯氧基苯甲醛进一步氧化成苯氧基苯甲酸。Sphingobium sp. JZ-1细胞中菊酯水解酶酶活不需要菊酯的诱导。

    • 羊草草原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鞘翅目昆虫群落特征

      2011, 48(2):397-404. DOI: 10.11766/trxb201001270039

      摘要 (2662) HTML (0) PDF 0.00 Byte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7年6月、8月、10月对吉林省羊草草原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鞘翅目昆虫进行调查,共获取土壤鞘翅目昆虫19科,1 670只,优势类群3类:步甲科、隐翅甲科、象甲科幼虫,其中象甲科幼为广布类群。不同演替植被生境中土壤鞘翅目昆虫在类群及数量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其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土壤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羊草群落>羊草+虎尾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碱蓬群落,这与植被演替进程密切相关。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中土壤鞘翅目昆虫个体数、类群数及多样性指数(H′)都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除虎尾草群落外,个体数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鞘翅目昆虫受土壤含水量、pH、土壤有机质等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明显。

    • 复合型PGPR和苜蓿对新垦地土壤培肥效果研究

      2011, 48(2):405-411. DOI: 10.11766/trxb201006120240

      摘要 (2786) HTML (0) PDF 0.00 Byte (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利用根际有益微生物和豆科植物相结合培肥新垦地土壤的效果。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法研究了重庆北碚新垦坡耕地中性土壤上种植紫花苜蓿并接种根瘤菌和其他根际有益微生物(PGPR)(如联合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根瘤菌+其他PGPR的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有效P和有效K的提高均达到显著水平,较只接种根瘤菌的处理分别提高33.5%、22.7%、3.8%、11.5%、11.4%和22.3%,比不接种根瘤菌和PGPR的处理分别高42.2%、58.8%、8%、12.6%、37.2%和40.2%,接种根瘤菌+其他PGPR的效果优于只接种根瘤菌和不接种的。同时,上述处理对豆科植物苜蓿植株瘤重、株高、根鲜重、地上部鲜重以及植株全氮含量的提高均达到显著水平,比只接种根瘤菌的处理分别高44.5%、33.2%、77.3%、76.7%和17.7%。将苜蓿和相应的PGPR两者联合使用有更好的土壤改良效果,加速了新垦地贫瘠土壤的培肥过程。

    • >综述与评论
    • 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

      2011, 48(2):412-418. DOI: 10.11766/trxb200911220527

      摘要 (4469) HTML (0) PDF 0.00 Byte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团聚体和有机质是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基础,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存在的胶结物质。在现有资料中,分别以团聚体和有机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报道较多,而团聚体中有机质性质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土壤有机质物理分组与化学分组相结合的角度,介绍国内外有关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的数量和特性及其对农业措施的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团聚体分组、数量和稳定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数量、未分组有机质的性质和腐殖物质组分的性质,颗粒分组中的有机质数量和性质,团聚体-密度联合分组中的有机质的数量和性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长期耕作施肥对团聚体中的有机质的影响等。以期推动不同粒级团聚体和不同HS组分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固碳和肥力贡献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探索土壤有机质物理保护与化学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土壤固碳和培肥机理提供依据。

    • 土壤时间序列的构建及其在土壤发生研究中的意义

      2011, 48(2):419-428. DOI: 10.11766/trxb200912230588

      摘要 (2870) HTML (0) PDF 0.00 Byte (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时间序列在研究土壤演化速率与方向、建立土壤发生演化模型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能为土壤发生学理论的验证提供宝贵的信息。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时间序列的构建必须包括剖面内与剖面间母质均一性或母质不连续性的判定以及土壤的绝对或相对年龄的判定这两个重要过程。本文综述了土壤时间序列的类型及其构建方式,详细论述了在时间序列建立过程中母质不连续性的判定方式与土壤定年方法,并阐明了土壤时间序列方法在土壤发生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旨在为正确建立土壤时间序列、深刻理解土壤发生中的时间因素提供较为详尽的参考。

    • >研究简报
    • 上海城市土壤磁化率的垂向分布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2011, 48(2):429-434. DOI: 10.11766/trxb200910120449

      摘要 (2383) HTML (0) PDF 0.00 Byte (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砾石对土壤水分入渗(扩散)的影响研究

      2011, 48(2):435-439. DOI: 10.11766/trxb200903040080

      摘要 (2282) HTML (0)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砂壤质褐土饱和导水率与物理性质的多尺度关系——小波分析法

      2011, 48(2):440-444. DOI: 10.11766/trxb200904200184

      摘要 (2767) HTML (0) PDF 0.00 Byte (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蔬菜与肥料中养分摩尔数比与作物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关系

      2011, 48(2):445-451. DOI: 10.11766/trxb200908270379

      摘要 (2350) HTML (0) PDF 0.00 Byte (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