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4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宁镇地区137Cs与210Pbex 坡面分布特征的地统计学分析

      2011, 48(4):673-682. DOI: 10.11766/trxb201010070410

      摘要 (2649) HTML (0) PDF 0.00 Byte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更加深入地揭示核素示踪土壤侵蚀的内在机理,在Arcgis Geostatistics模块的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宁镇地区137Cs与210Pbex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坡面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核素所特有的理化性质决定了137Cs与210Pbex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坡面分布格局的与众不同。137Cs与210Pbex较大的块金值说明了土壤侵蚀及耕作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对其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影响,这正是它们能够示踪土壤侵蚀的原因所在。2. 137Cs属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其坡面分布格局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地形这一结构性因素在其中所施加的影响,示踪土壤侵蚀的结果也应更为全面、合理并具有宏观性。210Pbex的空间相关性很弱,说明其对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有着更为敏感的响应,在揭示坡面侵蚀的细部特征方面应能做得更好。3. 137Cs与210Pbex坡面分布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方面说明两者在初始沉降布局、部分理化性质,以及对各种变异影响因素的响应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在提示,两者示踪土壤侵蚀进程的结果很难通过数学模型的调整而达成一致。

    • 南京市2001~2008年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与治理成效研究

      2011, 48(4):683-692. DOI: 10.11766/trxb200911100501

      摘要 (2982) HTML (0) PDF 0.00 Byte (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001~200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监测水土流失的定量新方法”对南京全市各区县和小流域8年期间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定量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年期间南京全市平均轻度以上(包括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858.5 km2,平均轻度以上水土流失总量为206.4×104 t,全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2)南京地区水土流失存在年内和年度变化特征,其侵蚀月份多数发生在4~8月,侵蚀最严重年度为2003年,最轻年度为2001年,最接近8年平均监测年度为2006年;(3)各区县、镇街和小流域8年平均水土流失状况存在差异,就土壤流失总量、轻度以上面积和强度以上面积而言,最严重的是江宁区,其次是六合区,最严重小流域是江宁区百家湖和上坝河小流域;(4)8年来南京全市水土流失控制成效显著,侵蚀模数由中度降为轻度,土壤流失总量、流失面积和急需治理面积均大幅减少;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使南京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5)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

    • 降尘、凋落物和生物接种对沙地土壤结皮形成的影响

      2011, 48(4):693-700. DOI: 10.11766/trxb200912080559

      摘要 (2327) HTML (0) PDF 0.00 Byte (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生物结皮广泛存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沙漠地区。为了了解沙漠地区生物结皮的形成机制,2007年在科尔沁沙地对流沙进行了田间模拟降尘、添加凋落物和结皮生物接种的试验,研究了几种外界物质输入对沙漠结皮特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降尘可以明显促进沙地土壤结皮的形成,但结皮盖度和厚度的增加与降尘量的多少并不存在线性关系, 而是非线性关系。少量凋落物(100 g m-2)的存在可以增强降尘对结皮发育的促进作用,但输入较多的凋落物(250 g m-2)反而会抑制降尘的作用。结皮接种可以明显增强降尘对结皮形成的促进作用,其中干旱环境中接种地衣结皮的效果较好,在湿润环境中接种苔癣结皮的效果较好。结皮盖度对外来物质的输入较为敏感,结皮厚度随外来物质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变化较小。与光照、干旱环境相比,遮荫、湿润环境更有利于沙地结皮的形成和提高降尘等外来物质输入的效果。

    • 铜尾矿生物结皮的生物固氮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1, 48(4):701-707. DOI: 10.11766/trxb201005280214

      摘要 (3226) HTML (0) PDF 0.00 Byte (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铜尾矿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中,生物结皮广泛存在并成为尾矿生态系统演替早期的重要阶段。本文采用乙炔原位还原法对藻类结皮、藻藓混合结皮和藓类结皮的生物固氮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显著提高了铜尾矿总氮含量,同时降低了铜的含量。(2)不同类型生物结皮的固氮能力差别较大,其中藻藓混合结皮的生物固氮量最高,在N 4.36~30.39 kg hm-2 a-1之间;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的固氮量分别为N 1.32~8.78、0~16.34 kg hm-2 a-1。(3)生物固氮能力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的生物固氮量最高,春季次之,秋冬季节相对较低。(4)铜尾矿基质pH、NH4+-N和WSOC等与生物固氮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土壤容重、NO3--N和总Cu含量等与生物固氮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 干旱区膜下滴灌制度对土壤盐分分布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2011, 48(4):708-714. DOI: 10.11766/trxb201006250260

      摘要 (2785) HTML (0) PDF 0.00 Byte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盐渍化在干旱区越来越加重。因此在干旱区盐碱粉砂壤土中应用滴灌时,如何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使得灌溉水对土壤盐分的淋洗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本文就此问题,2007-2009年进行了3年的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阶段,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盐分峰值位呈现下移的趋势。当灌溉定额从DIA(3 000 m3 hm-2)增加至1.6DIA时,盐分峰值位置向垂直方向从35 cm下移至65 cm。滴灌结束之后,土壤盐分峰值的下移顺序为1.6 DIA>1.4 DIA>1.2 DIA>DIA。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在一定的滴水强度范围之内,土壤盐分峰值位置呈现下移的趋势,当滴头流量进一步增加时,土壤孔隙的入渗能力变得小于滴头流量,致使土壤盐分下移受水分运动的影响。灌溉结束之后土壤盐分峰值的下移顺序为2.6 L h-1>2.2 L h-1>1.8 L h-1>3.2 L h-1。在时间尺度上,灌溉结束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盐分呈现从深层到地表和从膜下到膜间的双向迁移趋势。随着灌溉定额或滴头流量的增加,棉花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此可见,无论是水分亏缺或者过量灌溉均会降低棉花产量,同时过小或过大的滴头流量也不利于增加棉花产量。因此在干旱区的粉砂壤土中进行膜下滴灌时,要使棉花产量达到较高值,应尽量采用2.6 L h-1的滴头流量和1.4 DIA的灌溉定额处理为宜。

    • 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

      2011, 48(4):715-724. DOI: 10.11766/trxb201011090467

      摘要 (3489) HTML (0) PDF 0.00 Byte (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成为我国生态系统退化地带之一,为了探讨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关系,合理利用丘陵区土地,本文研究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差异显著,百喜草全园覆盖的草本模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效应最佳,然后依次是果树+农作物、果树+草+农作物、果树+草。横坡套种土壤改良效应明显优于纵坡套种,全区覆盖处理优于带状覆盖处理。南方丘陵区侵蚀劣地植被恢复,可以优先考虑恢复百喜草的草本模式和果树+农作物模式,尤其是,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模式适宜在南方丘陵区大力推广。

    • 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地区连作花生生物学性状和土传病害发生率的影响

      2011, 48(4):725-730. DOI: 10.11766/trxb200910100444

      摘要 (2667) HTML (0) PDF 0.00 Byte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花生连作障碍长期试验点(1996年 ~ 2008年),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连作花生土传病害、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各处理花生土传病害均有发生,其中施用有机肥(M)、有机肥+有效菌剂(BM)和有机肥+有效菌剂+微量元素(BMT)发病率显著低于施用化肥(F)和化肥+微量元素(TF)。连作条件下长期不同施肥,花生株高、植株干重和荚果产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连作时间越长,下降越严重,但施用有机肥(M)、有机肥+菌剂(BM)和有机肥+菌剂+微量元素(BMT)无论花生生物学性状还是产量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F)和化肥+微量元素(TF)的处理,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有效菌剂对减轻花生土传病害,延缓产量降低和生物性状变劣表现出一定的效果。施用微量元素对减轻花生病害发生没有作用。通过花生荚果产量与土传病害发病率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连作花生土传病害是花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

    • 典型地区多介质环境中多氯联苯、镉致癌风险评估

      2011, 48(4):731-742. DOI: 10.11766/trxb200912040549

      摘要 (3164) HTML (0) PDF 0.00 Byte (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典型地区多种环境介质土壤(n=151)、地下水(n=9)、大气(PM10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n=4)及农作物(蔬菜(n=38)和大米(n=95)进行采样,分析其中PCBs和Cd含量,利用美国EPA致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生活于该环境条件下居民经多种途径接触多种介质引起的PCBs和Cd的致癌暴露剂量和致癌风险,进行致癌风险贡献率分析,筛选出主要的致癌污染物、暴露途径及对致癌风险贡献最大的环境介质。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环境介质中均存在严重的PCBs、Cd污染,蔬菜和大米中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130倍和17倍,地下水中PCBs和Cd超标率均很高,大气中气态PCBs及PM10颗粒态PCBs、Cd含量均高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致癌暴露剂量评估结果表明PCBs、Cd的总致癌暴露剂量分别为允许摄入量的6.8倍和6.1倍,总致癌风险为1.1*10-3,远高于国内外所规定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致癌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经口摄入是研究区居民致癌风险的最主要暴露途径,蔬菜、大米和地下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PCBs、Cd致癌风险来源。

    • 土地利用与经济增长对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开封市为例

      2011, 48(4):743-750. DOI: 10.11766/trxb201001110016

      摘要 (3487) HTML (0) PDF 0.00 Byte (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开封市不同功能区布设10个土壤采样点,分别于1994年和2006年在同地点采集表层(0~15 cm)样品,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土壤As、Pb、Cd和Hg含量,用地积累指数法开展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大小顺序是:工业区>文教区>混合区>休闲娱乐区>城郊对照区,对照土壤基本没有发生污染。(2)土壤Cd和Hg富积明显,是主要的污染因子。(3)郊区农田转变为城市用地后,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加重趋势;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下降及管理水平提高可有效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同一宗地的权属变化也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改变。(4)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总体上呈加重趋势,土壤重金属平均地积累指数由1994年的0.98上升至2006年的1.31。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作物砷的积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2011, 48(4):751-758. DOI: 10.11766/trxb201008050316

      摘要 (2622) HTML (0) PDF 0.00 Byte (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菜地、稻田、果园、旱地等4种典型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通过413个土壤和对应作物样品的测试分析,探讨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及其种植作物的As积累特征和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稻田土壤As含量在5.69~148.5mg kg-1,积累程度最高;果园土壤As含量在3.29~24.7 mg kg-1积累程度最低。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As变异系数均在0.5以上,为中等变异性,各样点之间土壤As含量变化较大。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作物As含量差异较大,油料作物As平均含量最高达2.15 mg kg-1,旱地谷物和水果As含量均值最低,均为0.032 mg kg-1。根据研究区作物As的富集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区作物划分为4类,油料作物富集系数最高可划分为第1类,水稻划分为第2类,叶菜类蔬菜划分第3类,而富集系数较低的水果、瓜果类蔬菜、豆荚类蔬菜、根菜类蔬菜和谷物划分为第4类。依据JECFA推荐的ADI值和研究区居民膳食结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As对人体健康的风险为稻田>菜地>旱地>果园,尤其是稻田土壤As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较大,因水稻食用导致的居民As摄入量高达0.0043 mg 人-1 d-1,已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应采取积极措施对研究区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并对土壤As污染的区域进行治理和修复。

    • 基于红外光声光谱的蒙脱石-黄原糖复合体界面层特征研究

      2011, 48(4):759-765. DOI: 10.11766/trxb201005060175

      摘要 (2385) HTML (0) PDF 0.00 Byte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黏土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在土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黏土矿物-多糖复合体是黏土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形成的前体,有利于复合体的形成和转化,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制备了蒙脱石-黄原糖模型复合体,采用X-衍射分析了复合体的结构信息,并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声光谱原位逐层扫描功能,探测了蒙脱石-黄原糖复合体表面下不同深度的光谱信息。结果表明,蒙脱石与黄原糖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蒙脱石的表面,并形成表面反应层;该表面层具有明显的红外光声光谱特征,所形成的复合体有更强的持水能力,且表层与亚表层的光谱信息明显不同;红外光声光谱逐层分析表明蒙脱石-黄原糖复合体界面反应层厚度大约在2.05~6.47 µm之间。本结果为揭示复杂的矿物-有机物复合体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定量依据。

    • 长期平衡施肥对潮土微生物活性和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

      2011, 48(4):766-772. DOI: 10.11766/trxb201007270305

      摘要 (3126) HTML (0) PDF 0.00 Byte (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NPK)与缺素施肥(NK、PK、NP)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呼吸强度以及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NPK处理玉米根系与茎叶生物量、籽粒产量以及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均大幅提高,NP处理次之,PK与NK处理则无显著影响;同一处理玉米茎叶与根系养分含量接近,而籽粒的全氮和全磷含量较高、全钾含量偏低;与NPK处理相比,缺施氮、磷或钾肥均直接导致玉米植株相应养分的明显亏缺或其他养分的过量富集,但在根系、茎叶和籽粒部位的累积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与CK相比,所有施加磷肥的处理(NPK、NP、PK)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脱氢酶、转化酶、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均显著升高(p < 0.05),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则显著下降(p < 0.05),而缺施磷肥的NK处理除显著提高脲酶活性外(p < 0.05),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在促进土壤微生物繁育和保育微生物代谢活性以及促进作物生长和保证养分吸收等方面显得非常重要,而缺素施肥中以缺施磷肥的不利影响最为突出。

    • 土壤碱溶有机质的测定研究与应用

      2011, 48(4):773-780. DOI: 10.11766/trxb201009290403

      摘要 (2908) HTML (0) PDF 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土壤供氮能力快速测定方法-土壤碱溶有机质的测定,以及碱溶有机质与常规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碱溶有机质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及其在测土推荐施肥中的初步应用。选择我国有代表性的潮土、黑土、红壤土样各50个,研究土壤碱溶有机质与常规方法-丘林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二者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R = 0.9345,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土壤有机质(g kg-1) = 3.3265*碱溶有机质(g kg-1)+ 6.9389。选择代表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28个土样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碱溶有机质与不施氮处理植株吸氮量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628,p>0.01),且其相关系数高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与植株吸氮量的相关系数。虽然土壤碱溶有机质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低于生物培养方法即好气培养2周后土壤矿质氮(硝态氮+铵态氮)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但土壤碱溶有机质更适合测土推荐施肥实验室高效快速测定的需要,可见碱溶有机质是可浸提的土壤腐殖质,可用比色法快速测定并能较好估测土壤的供氮能力,值得推荐在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应用。

    • 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2011, 48(4):781-787. DOI: 10.11766/trxb201004030117

      摘要 (2647) HTML (0) PDF 0.00 Byte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湿筛法进行土壤团聚体分组(>2、2~0.25、0.25~0.053、< 0.053 mm 粒级),研究了其添加不同用量玉米秸秆,25℃恒温室内培养对团聚体中胡敏酸数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后,土壤团聚体2~0.25 mm和>2mm粒级成为优势粒级,平均含量分别占51.41%和34.12%,其全碳含量为10.15~25.74 g kg-1,胡敏酸(HA)绝对含量为4.06~5.79 g kg-1,明显高于对照CK的9.79~10.48 g kg-1和3.70 g kg-1,并随玉米秸秆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各处理胡敏酸C/H及高温/中温比值均低于CK处理,并随玉米秸秆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说明随玉米秸秆用量的增加使HA分子缩合度降低,结构趋于简单化。

    • 耕作与轮作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

      2011, 48(4):788-796. DOI: 10.11766/trxb201009080370

      摘要 (3359) HTML (0) PDF 0.00 Byte (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有机碳(SOC)及全氮(TN)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碳、氮循环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索不同耕作和轮作方式对耕层黑土SOC和TN储量的影响,本文以吉林省德惠市进行了8a的田间定位试验中层黑土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垄作和秋翻三种耕作方式及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两种轮作方式下SOC和TN在各土层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质量土壤有机质储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对0~30 cm SOC和TN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开始前相比,玉米-大豆轮作系统中,秋翻下SOC和TN储量均有所降低;免耕显著增加了0~5 cm SOC及TN含量,但SOC在亚表层亏损,导致其储量并未增加;而垄作处理下SOC及TN含量在0~5、5~10 cm的均显著增加,0~30 cm储量亦分别增加了4.9%和10.7%。玉米连作系统的两种耕作处理(免耕和秋翻)下SOC和TN储量均有所增加,且TN储量增幅均高于玉米-大豆轮作系统,其中免耕下TN储量增幅是玉米-大豆轮作的3.2倍。所有处理下C/N均呈降低趋势,其中垄作0~5 cm C/N由12.05降至11.04,降低幅度分别是免耕和秋翻的3.2和2.8倍。综上可知,对质地黏重排水不良的中层黑土,玉米-大豆轮作系统下免耕并不是促进SOC固定的有效形式,而垄作则促进了黑土SOC和TN的积累,这不仅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而且是使农田黑土由CO2“源”变为“汇”的有效形式之一。与玉米-大豆轮作相比,玉米连作下三种耕作方式都有利于SOC和TN积累。

    • 太湖地区稻田绿肥固氮量及绿肥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

      2011, 48(4):797-803. DOI: 10.11766/trxb200910270484

      摘要 (2947) HTML (0) PDF 0.00 Byte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冬季绿肥的固氮量,以及绿肥还田后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稻田土壤供氮能力及土壤氮素淋失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和蚕豆当季分别能固定氮约32.8和68.8 kg km-2进入稻田生态系统以培肥土壤和供下季水稻利用。蚕豆秸秆还田后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紫云英和蚕豆还田施氮120 kg km-2 时,既可保证水稻较高产量,又节约当季化学氮肥45%~55%。紫云英和蚕豆还田不施氮肥处理,整个生长期耕层土壤溶液NH4+-N、NO3--N和TN浓度均低于配施氮肥的处理;蚕豆还田处理土壤溶液TN浓度高于紫云英还田处理。随氮肥用量增加,NH4+-N、NO3--N和TN浓度有增加趋势,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绿肥-水稻轮作,紫云英和蚕豆还田土壤氮素淋溶显著降低。配施氮肥增加了土壤氮的淋失量,尤其施氮300 kg km-2处理,土壤淋溶液NH4+-N、TN浓度显著高于施氮0~240 kg km-2的处理。

    • 石油污染土壤鞘氨醇单胞菌遗传多样性16S rDNA-PCR-DGGE分析

      2011, 48(4):804-812. DOI: 10.11766/trxb201008270346

      摘要 (2657) HTML (0) PDF 0.00 Byte (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鞘氨醇单胞菌是降解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然而,采用属特异引物直接从PAHs污染土壤中检测鞘氨醇单胞菌进而研究鞘氨醇单胞菌在污染土壤中的多样性、种群结构及其与PAHs污染的关系鲜有报道。本研究自行设计鞘氨醇单胞菌属特异性引物,通过16S rDNA-PCR-DGGE技术对沈抚灌区石油污染土壤鞘氨醇单胞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设计的鞘氨醇单胞菌属引物732f-982r能够特异、灵敏的从环境样品中检出鞘氨醇单胞菌。当沈抚灌区原位污染土壤的PAHs浓度小于5 mg kg-1时,鞘氨醇单胞菌多样性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初始PAHs浓度高的实验室模拟实验土壤,其鞘氨醇单胞菌多样性较低。鞘氨醇单胞菌种群结构受污染土壤总石油烃(TPH)含量的影响,TPH含量接近的土壤,鞘氨醇单胞菌的群落结构较为相似。

    • 应用PGPR菌肥减少烤烟生产化肥的施用量

      2011, 48(4):813-822. DOI: 10.11766/trxb201011230485

      摘要 (2899) HTML (0) PDF 0.00 Byte (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从烤烟根际筛选的抗生菌、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菌株制成PGPR菌肥,进行田间完全区组随机试验,研究其在减施化肥的条件下对烤烟产量质量的影响。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黄棕壤,种植烤烟品种为云烟89,菌肥施用量30 kg hm-2,于烤烟移栽时溶于生根水中一起施入。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1)常规施肥同时施用PGPR菌肥;(2)NPK肥为常规施肥的80%同时施用PGPR菌肥;(3)常规施肥;(4)NPK肥为常规施肥的80%。结果表明,施用菌肥的二处理与未施用菌肥的二处理相比,施用菌肥不同生长期烤烟根际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17%~27%(p<0.05),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 3%~16%,现蕾期根际解磷菌的数量显著提高24% (p<0.05),并可提高烤烟的抗病性,烤后烟外观质量好。处理(2)与处理(4)比较,现蕾期烤烟根际氮、钾、铜、锌、硼和铁 6种元素的有效性提高4.46%~28.87%,而磷、钙、镁和锰 4种矿质元素的有效性降低2.63%~30.19%,烤烟产量和净产值分别提高7.53% 和30.05%。处理(2)与处理(3)比较,烤烟产量和净产值分别提高4.52% 和24.68%。使用PGPR菌肥可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为可持续生产优质、无公害烟叶的有效途径之一。

    • 基于路径分析的土壤性质与硒形态的关系

      2011, 48(4):823-830. DOI: 10.11766/trxb201009260395

      摘要 (2925) HTML (0) PDF 0.00 Byte (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我国15种不同类型土壤,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了土壤中硒的形态,并以Amos18.0路径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江西红壤(水田和旱田)和黑龙江黑土中硒主要是以残渣态存在外,其余土壤中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可溶态硒仅占土壤硒总量的0.4%~14.6%。土壤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硒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可溶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与其他形态硒含量间无显著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铁锰氧化结合态硒有负影响作用,而对其他四形态硒均为正影响作用。无定形铁含量对可溶态硒含量无影响作用,但对其他四形态硒的正影响作用大于有机质含量的。除可溶态硒外,土壤有机质和无定形铁含量分别对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影响最大。pH和黏粒分别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和无定形铁的负和正作用而影响硒形态。有机质和无定形铁对硒在土壤中的分配起直接决定作用,而pH和黏粒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 >综述与评论
    • 贝叶斯最大熵地统计学方法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

      2011, 48(4):831-839. DOI: 10.11766/trxb201005050172

      摘要 (4143) HTML (0) PDF 0.00 Byte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贝叶斯最大熵(Bayesian Maximum Entropy --BME)地统计学方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时空地统计学新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克里金方法,该法具有坚实的认识论框架和方法学基础。它不需要作线性估值、空间匀质和正态分布的假设,能够融入先验知识和软数据,并且不会损失其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提高了分析精度。本文首先介绍了BME的基本理论及其估值方法,随后简单描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发展过程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情况, 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做了总结与展望。经过国外研究者多年的开发和实践,BME方法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理论上较为成熟,能够应用到实际研究中的优秀地统计学方法,在资源环境评估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淹水土壤中镉活性变化及其制约机理

      2011, 48(4):840-846. DOI: 10.11766/trxb201005190196

      摘要 (2658) HTML (0) PDF 0.00 Byte (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面对全球土壤Cd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土壤中Cd的迁移转化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是,由于土壤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有关淹水土壤中镉(Cd)活性变化及其制约机理的研究常常出现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报道。铁锰氧化物、碳酸盐、固相有机质、硫化物、DOM、阴离子(主要是Cl-和SO42-)和阳离子(如Al3+、Ca2+、Mg2+、Na+等)等繁多的制约因素及其制约机理使得Cd的土壤化学理论复杂化,也给土壤Cd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带来困难。为此,本文从Cd在土-水界面发生迁移转化的化学过程(吸附与解吸、沉淀与溶解和配位与螯合)入手,总结并阐述了淹水土壤中Cd活性的变化及其制约机理,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试图为淹水土壤中Cd活性的深入研究和Cd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提供参考。

    • 蚯蚓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2011, 48(4):847-855. DOI: 10.11766/trxb201008220333

      摘要 (4474) HTML (0) PDF 0.00 Byte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蚯蚓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都是有益的土壤生物,对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植物吸收利用营养元素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蚯蚓对AM真菌取食、传播和侵染的影响、蚯蚓与AM真菌相互作用的效应和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AM真菌与蚯蚓互作改善植物营养和生长以及协同修复土壤重金属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研究发展提供依据。

    • >研究简报
    • Kriging插值和序贯高斯条件模拟的原理比较及在土壤空间变异研究中的案例分析

      2011, 48(4):856-862. DOI: 10.11766/trxb201006160247

      摘要 (2770) HTML (0) PDF 0.00 Byte (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沱江流域中游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011, 48(4):863-868. DOI: 10.11766/trxb201006300269

      摘要 (2842) HTML (0) PDF 0.00 Byte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采用新电导率指标分析土壤盐分变化规律

      2011, 48(4):869-873. DOI: 10.11766/trxb201002030051

      摘要 (4094) HTML (0) PDF 0.00 Byte (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探地雷达在土层厚度调查中的试验研究

      2011, 48(4):874-878. DOI: 10.11766/trxb200909030393

      摘要 (2410) HTML (0) PDF 0.00 Byte (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洁霉素在黏土和有机质土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2011, 48(4):879-887. DOI: 10.11766/trxb200908240371

      摘要 (2233) HTML (0) PDF 0.00 Byte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钠钾比对盐胁迫下盛花期长春花离子分布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2011, 48(4):883-887. DOI: 10.11766/trxb200912150574

      摘要 (2809) HTML (0) PDF 0.00 Byte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同位素示踪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吸收不同氮素并向寄主植物输运的机理

      2011, 48(4):888-892. DOI: 10.11766/trxb201004140137

      摘要 (2573) HTML (0) PDF 0.00 Byte (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