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49(1):1-8.DOI: 10.11766/trxb201011150475
摘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叠加分析和多因素综合加权法为技术方法,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四个方面选择11个评价指标,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资源利用进行可持续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较高,其中高度可持续和中度可持续利用的面积比例达到69.05%,不可持续的只有5.23%,说明鄱阳湖地区农业生产能力较强、农业生态环境较优、农业经济水平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2006, 43(4):662-672.DOI: 10.11766/200511020420
摘要:21世纪初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旺盛,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耕地日益减少的形势下,耕地保护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1949~2004年来我国耕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近年来耕地减少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分情景预测了2020年我国耕地的变化态势,提出了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耕地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2004, 41(6):962-968.DOI: 10.11766/trxb200309190619
摘要:以山西省永济市为例,运用GIS技术建立了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MapGis管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FoxPro管理数据录入、应用模型分析与统计数据库;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和土壤图,形成6782个图斑,组成空间数据库的基本管理与评价单元,使得每个评价单元上土地利用方式一致、土壤类型一致.采用VisualC++语言开发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应用模型.针对永济市的实际情况,经过专家组研究从64个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指标中筛选出15项指标进行评价.对6782个评价单元中的每一个评价单元,用15项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计算其综合评价指数,并以该指数作为耕地质量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反映出该市耕地中低产田面积大、施肥结构不合理、忽视盐碱地改造和垆土地改良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耕地的不同等级所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该系统可掌握全市耕地地力及质量状况,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