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构建及其田间试验验证

      2019, 56(4):907-918.DOI: 10.11766/trxb201810300392

      关键词:氮磷钾;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田间试验;推荐施肥
      摘要 (1219)HTML (870)PDF 1.15 M (2587)收藏

      摘要: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假设单位养分增产量与施肥量之间为线性模型,结果导致最高施肥量之前和最高施肥量之后的施肥效应是对称关系。这种模型设定偏误以及模型存在的强烈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是建模成功率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研发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旨在提高二元肥效模型的适用性。在一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基础上,根据植物营养元素功能不可相互替代原理,构建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并通过氮、磷、钾二元组合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检验新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推荐施肥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水稻、花生、马铃薯、毛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17个氮磷、氮钾、磷钾二因素肥效田间试验结果中,二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均能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但典型肥效模型仅占试验点总数的58.8%,模型一次项系数或二次项系数代数符号不合理以及推荐施肥量属于外推的非典型式占41.2%。基于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拟合上述试验结果,同样均能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典型肥效模型的比例占试验点总数的88.2%,非典型式模型(均属于推荐施肥量外推)比例仅占11.8%,建模成功率较二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提高了29.4个百分点。两种模型的最高产量施肥量之间、经济产量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线性回归方程的一次项系数分别仅有0.915 3和0.916 1,表明当二元二次多项式模型推荐的最高施肥量或经济施肥量每增加1 kg时,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的相应推荐施肥分别仅增加0.915 3 kg和0.916 1 kg,较好地克服了二次多项式模型推荐施肥量偏高的问题。分析表明,二元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是二元非结构肥效模型的简化式和特例,新模型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 江浙油菜主产区冬油菜的区域适宜施氮量研究

      2013, 50(6):1117-1128.DOI: 10.11766/trxb201302040069

      关键词:油菜;氮肥;施肥效果;适宜施氮量;区域推荐施肥
      摘要 (2650)HTML (0)PDF 2.70 M (3343)收藏

      摘要: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在江苏、浙江两省油菜主产区布置10组冬油菜的氮肥用量田间试验,研究施氮对产量、干重、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肥效模型确定该区域油菜的适宜施氮量,为农民合理施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油菜施氮的增产效果显著,施氮270 kg hm-2时油菜产量达到最高的2 581 kg hm-2,较无氮区对照平均增产1 265 kg hm-2,增幅为121 %。施氮明显增加了油菜的地上部干重,促进其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但过量施氮导致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出现降低,并导致氮肥利用效率的显著下降。各试验点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平均为199 kg hm-2,此施氮量条件下不仅大幅减少氮肥投入,还同时获得较高的区域产量水平和氮肥利用效率。分析认为,当前江浙油菜主产区冬油菜推荐施氮200 kg hm-2,不同地区和田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 土壤碱溶有机质的测定研究与应用

      2011, 48(4):773-780.DOI: 10.11766/trxb201009290403

      关键词:碱溶有机质;土壤供氮能力;土壤有机质;氮素;推荐施肥
      摘要 (3049)HTML (0)PDF 0.00 Byte (126)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土壤供氮能力快速测定方法-土壤碱溶有机质的测定,以及碱溶有机质与常规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碱溶有机质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及其在测土推荐施肥中的初步应用。选择我国有代表性的潮土、黑土、红壤土样各50个,研究土壤碱溶有机质与常规方法-丘林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二者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R = 0.9345,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土壤有机质(g kg-1) = 3.3265*碱溶有机质(g kg-1)+ 6.9389。选择代表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28个土样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碱溶有机质与不施氮处理植株吸氮量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628,p>0.01),且其相关系数高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与植株吸氮量的相关系数。虽然土壤碱溶有机质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低于生物培养方法即好气培养2周后土壤矿质氮(硝态氮+铵态氮)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但土壤碱溶有机质更适合测土推荐施肥实验室高效快速测定的需要,可见碱溶有机质是可浸提的土壤腐殖质,可用比色法快速测定并能较好估测土壤的供氮能力,值得推荐在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应用。

    • 太湖地区麦季协调农学、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推荐施肥量

      2011, 48(6):1210-1218.DOI: 10.11766/trxb201007120286

      关键词:推荐施肥量;协调农学、环境与经济效益;模型;最大净收益;太湖地区
      摘要 (3264)HTML (0)PDF 409.83 K (2043)收藏

      摘要:太湖地区麦季高施氮量已经给环境带来巨大负荷,当前确定最佳施肥量的方法不能完全考虑氮素的各种环境损失。本研究基于氮肥用量与各种氮素去向关系的实验数据,构建了太湖地区麦季协调农学、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氮素连锁效应评价模型。研究表明太湖地区麦季推荐施氮量为205 kg hm-2,最大净收益为2 621元hm-2。此时产量收益为3 722元hm-2,环境总损失为1 101元hm-2,其分量大小依次为酸雨效应损失、温室效应损失、富营养化效应损失。若田块之间净经济收益变动10元hm-2,区域平均施氮量变动于193~218 kg hm-2之间。与传统施氮量相比,本研究推荐施氮量能减少施氮10%~40%,净经济效益提高5%~15%。该方法不仅能综合考虑氮肥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能为其他地区或作物的生态农业提供参考,估算的区域推荐施肥量也易于决策者和农民采用。

    • Logistic回归模型在红壤地区早稻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2002, 39(6):853-862.DOI: 10.11766/trxb200104020611

      关键词:红壤地区推荐施肥logistic回归
      摘要 (1791)HTML (0)PDF 345.97 K (3709)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Logistic回归模型原理及其在红壤地区早稻推荐施肥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上述模型与现存的二次模型在红壤地区水稻土上的比较结果。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5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