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58(5):1202-1213.DOI: 10.11766/trxb201912060666
摘要:明晰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特征是盐碱地改良的基础。与单一尺度相比,嵌套多尺度研究可更好地分析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结构特征,更精确地表达盐渍化程度的自相关随尺度的变化情况。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野外实地分层采集土样,分析了4 km、500 m和100 m三个嵌套尺度条件下,新疆安集海灌区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异特性。结果表明,灌区棉田各尺度根系层土壤含盐量整体水平较低(平均1.52~1.87 g·kg-1),属中等变异,具有明显的连续变化和底聚特征。轻度盐化土和非盐化土在整个灌区占主导地位并主要分布于地表水矿化度较低、地势较高、排水相对通畅的灌区东南侧,盐渍化相对较重区域主要位于地下水埋深较浅的泉水溢出带,以及受平原水库和干渠渗漏影响的区域。受地形地貌等结构性因素与人为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土壤含盐量呈强空间自相关性:随尺度加大,地统计模型的块基比减小,相关距离增加,自相关性增强,结构性因素影响增强,随机因素影响减弱;反之随尺度减小,空间分布更加清晰明确,随机因素的影响则逐渐增强。对于盐渍化严重区域,有必要针对整个根系层采用嵌套方式在更小尺度上加密采样,以充分了解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变异特性。
2010, 47(5):913-922.DOI: 10.11766/trxb200906240280
摘要:作物根系吸磷研究对于施肥管理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土壤剖面各深度处的根系吸磷速率尚无法直接测定,反求方法已成为估算其分布的主要手段之一。土壤剖面水溶性磷浓度实测空间步长SI、时间步长T以及水溶性磷浓度测量误差εpa是影响根系吸磷速率反求方法的几个主要因子。本文通过数值实验,首先探讨了SI、T和εpa不同取值对根系吸磷平均速率反求方法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土壤0~30 cm区域内实测空间步长SI取5 cm,30 cm以下取10~20 cm;(b)测量时间步长T介于5~20 d之间;(c)水溶性磷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5%以内时,根系吸磷平均速率估算值与理论分布之间的总体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在此基础上,应用该反求方法对土柱实验中冬小麦(苗期)根系吸磷平均速率分布进行了模拟估算,所得冬小麦各生长阶段吸磷总量的估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两者间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