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于1:5万土壤数据库的太湖地区水稻土全氮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2019, 56(6):1514-1525.DOI: 10.11766/trxb201809180422

      关键词:土壤全氮含量;1:5万土壤数据库;水稻土;太湖地区
      摘要 (1582)HTML (1445)PDF 2.86 M (2354)收藏

      摘要:准确评估农田土壤全氮含量变化是有效制定农业管理措施的基础。选择太湖地区37个县(市、区)2.32 M hm2水稻土为研究对象,以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 096个和2000年“973”项目的1 393个表层样点建立1:5万高精度土壤数据库为基础,定量化该地区近20年来水稻土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2—2000年太湖地区水稻土全氮含量上升了0.21 g•kg-1,氮素富集效应明显。其中,脱潜型水稻土全氮含量上升最多,增幅达17.0%,而潜育型水稻土有所下降,降幅为26.2%。从不同土区来看,低山丘陵土区全氮含量上升最多,增幅达31.8%,而太湖平原土区变化幅度最小,增幅仅为9.8%。从不同行政区来看,安吉县、长兴县、川沙县、闵行区、余杭县和崇明县全氮含量增长幅度均超过40%,而吴县、青浦县、嘉善县和丹阳县均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太湖地区水稻土全氮含量空间动态变化差异很大,今后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土区和行政区氮素富集程度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以防止氮素流失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 基于1:5万土壤数据库的福建省耕地全氮储量动态变化研究

      2016, 53(5):1107-1119.DOI: 10.11766/trxb201511250570

      关键词:全氮密度;全氮储量;福建省;耕地;1:5万土壤数据库
      摘要 (2544)HTML (0)PDF 1.74 M (3442)收藏

      摘要:基于福建省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2 021个剖面点和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29 945个样点耕层(0~15 cm)土壤属性数据建立的1:5万土壤数据库,研究了近30多年来全省耕地的全氮密度和储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2年福建省耕地土壤的全氮密度和储量分别为0.258 kg m-2和4.26 Tg;而2008年分别上升到0.262 kg m-2和4.39 Tg,近30年来全省耕地土壤全氮呈富集趋势。从不同地级市来看,龙岩市全氮密度上升最多,增幅为0.036 kg m-2,而厦门市全氮密度下降最多,降幅为0.041 kg m-2。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潮土土类和潜育水稻土亚类全氮密度上升最多,增幅均超过0.015 kg m-2,而石灰土土类和淹育水稻土亚类全氮密度下降最多,降幅均超过0.015 kg m-2。总体来看,福建省耕地土壤近30年来的全氮密度空间动态变化差异很大,今后根据不同耕地土壤类型和地级市的氮素富集程度,制定氮肥优化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 基于1:5万数据库研究土壤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无锡和常州市为例

      2006, 43(3):369-375.DOI: 10.11766/trxb200504010303

      关键词:1:5万土壤数据库土壤属性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摘要 (2419)HTML (0)PDF 1.25 M (3963)收藏

      摘要:土壤数据库在土壤学研究工作中作为一种存储、分析工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研究利用Arc GIS和Visual FoxPro建立了包括8830个图斑、269个土壤剖面数据的无锡和常州市1:5万土壤数据库,根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973项目”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标(pH、速效磷和速效钾)和全国养分分级标准(全氮)编制出土壤表层(0~15cm)pH、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异图,从中表明pH1~2级的土壤占整个研究区面积90%左右;土壤养分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有明显共同特征—太平田区养分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对不同母质和不同土壤类型(亚类级别)间的土壤表层容重、粘粒、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全氮之外,其他属性均有显著差异。在1:5万尺度范围内,成土母质对pH、容重、全磷、有机质和速效钾起到主导作用,土壤类型对pH起到主导作用,成土母质对土壤属性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土壤类型。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