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供钾能力及钾素动态变化研究

      2013, 50(3):591-599.DOI: 10.11766/trxb201204100121

      关键词:土壤供钾能力;红壤;黄褐土;潮土;黑麦草;水稻
      摘要 (2635)HTML (0)PDF 1.88 M (4297)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水稻轮作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供钾能力及钾素动态变化,以期为土壤供钾机制研究及合理的钾素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施钾条件下(NP处理),潮土上种植作物的生物量和吸钾量最高,黄褐土次之,红壤最低;施钾条件下(NPK处理),3种土壤上种植作物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作物吸钾量为黄褐土>潮土>红壤。整个轮作期,红壤、黄褐土和潮土NPK处理的作物生物量较NP处理分别增加55.6%、45.2%和23.2%,作物吸钾量分别增加368.8%、166.8%和74.5%。轮作前季(黑麦草季),NP处理的3种土壤水溶性钾含量和交换性钾含量均降低,潮土非交换性钾含量明显降低,红壤和黄褐土非交换性钾含量在前期变化不大,中期有升高的趋势,后期显著降低;NPK处理的土壤钾含量均高于NP处理,且各种形态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P处理基本相同。轮作后季(水稻季),NP处理的3种土壤水溶性钾含量变化不大,交换性钾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非交换性钾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PK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在水稻生长前期明显升高,中期下降,后期有略微上升,水溶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在不施钾条件下,轮作期内各土壤钾素消耗量较大,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降低,并促进了非交换性钾的释放;施钾能提高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并向非交换性钾方向转化,施钾对黑麦草和水稻有显著增产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供钾水平。

    •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和黄褐土K+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2012, 49(6):1147-1157.DOI: 10.11766/trxb201111060427

      关键词:红壤;黄褐土;低分子量有机酸;钾;吸附动力学
      摘要 (2672)HTML (0)PDF 2.06 M (1720)收藏

      摘要:采用连续流动法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影响下供试土壤的钾素吸附动力学特征,探讨了描述土壤K+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模型。结果发现,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作用下,红壤吸附的K+量均低于对照(不加有机酸)处理,0.1 mmol L-1草酸处理除外。黄褐土对K+的吸附因K+浓度的不同而差异明显。当K+浓度为0.1 mmol L-1时,有机酸作用下黄褐土吸附的K+量低于对照,而当K+浓度为1.0 mmol L-1时,有机酸作用下的黄褐土K+吸附量高于对照。K+吸附反应速度与时间的自然对数lnt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05=0.754,r0.01=0.874)。1.0 mmol L-1 KCl处理的初始吸附速率较高,反应速度降低的较快。对红壤、黄褐土吸附K+的数据进行拟合,双常数方程、指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不好。双常数方程的相关系数(r)高于Elovich方程和指数方程,双常数方程是描述红壤和黄褐土在有机酸作用下K+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有机酸对两种土壤吸附能力的影响均表现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有机酸作用下红壤和黄褐土的K+吸附过程主要受土壤电荷的影响。

    • 油菜-水稻轮作下根区与非根区红壤性水稻土钾素变化研究

      2010, 47(3):508-514.DOI: 10.11766/trxb200803200317

      关键词:旱水轮作;根箱;根区;非根区;土壤钾;钾素形态
      摘要 (2956)HTML (0)PDF 0.00 Byte (114)收藏

      摘要:采用分室根箱试验,研究了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轮作前季(油菜季)前期,根区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首先出现相对亏缺。随着油菜生长和吸钾强度的增大,非根区内、中、外区土壤水溶性钾向根区迁移,交换性钾向水溶性钾转化,含量均逐渐降低,且距根区越近,降低幅度越大。轮作后季(水稻季)前期,淹水促进了非根区水溶性钾向根区的扩散,交换性钾向水溶性钾的转化。随着水稻生长和吸钾强度增大,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均显著降低。水稻季末期作物吸钾强度减小,根区土壤水溶性钾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减少,而非根区水溶性钾继续向根区扩散。整个轮作期,根区与非根区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与不种作物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可见,作物首先吸收利用根区土壤钾,非根区钾逐渐向根区迁移,距根区越近,对作物吸钾量的贡献越大。在一个轮作期内,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是红壤性水稻土主要供钾形态,作物吸收利用的非交换性钾较少。

    •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和黄褐土钾素转化的影响

      2009, 46(3):532-536.DOI: 10.11766/trxb200711070323

      关键词:红壤;黄褐土;低分子量有机酸;土壤钾
      摘要 (2248)HTML (0)PDF 0.00 Byte (102)收藏

      摘要: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4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