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42(3):440-446.DOI: 10.11766/trxb200404050314
摘要:利用矿化培养与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了太湖地区长期施氮条件下,氮肥用量对土壤供氮、水稻吸氮与环境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多年施用氮肥能够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并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氮肥用量能够提高稻株含氮量和吸氮量,但氮素向谷粒的转移率降低,试验区水稻氮肥用量以225~270kghm-2左右为佳。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液的N素养分动态变化显示,施N会造成田面水NH4+-N和NO3--N含量的短暂升高,但不同施N量之间相差并不显著。稻田渗漏液中的氮以硝态氮为主,通常在淹水泡田后的7d内有一个NO3--N含量的峰值期,NO3--N含量在1.62~2.75mgL-1之间,约10d后降至0.5mgL-1以下;NH4+-N含量变化有随施N量而增加的趋势,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分蘖末期,其余时间NH4+-N含量在0.2mgL-1以下。
2003, 40(3):426-432.DOI: 10.11766/trxb200110250316
摘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与土壤渗漏仪(Lysimeter)模拟试验,研究太湖地区稻麦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带来氮肥利用率低与环境污染问题,探讨本区稻麦高产与减少氮肥淋洗的适宜氮肥用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氮肥适宜用量随着稻麦产量的提高而增加,本区两种主要土壤水稻、小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以N计)分别为225~270kg hm-2与180~225kg hm-2;适宜的氮肥用量使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结实颖花数均高,因而产量高。氮素的淋洗以NO3-N为主,主要发生在麦季与泡田插秧初期,其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每hm2施N 225kg的模拟试验,麦季渗漏液的NO3--N浓度在54~213mg L-1,有60%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NO3--N 10mg L-1);田间试验,麦季施N量在270~315kg hm-2范围内,地下水NO3--N浓度在19~110mg L-1,有20%的样次接近,10%的样次超过污染标准。长期NO3--N渗漏累积,势必对地下水构成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