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48(4):708-714.DOI: 10.11766/trxb201006250260
摘要:土壤盐渍化在干旱区越来越加重。因此在干旱区盐碱粉砂壤土中应用滴灌时,如何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使得灌溉水对土壤盐分的淋洗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本文就此问题,2007-2009年进行了3年的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阶段,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盐分峰值位呈现下移的趋势。当灌溉定额从DIA(3 000 m3 hm-2)增加至1.6DIA时,盐分峰值位置向垂直方向从35 cm下移至65 cm。滴灌结束之后,土壤盐分峰值的下移顺序为1.6 DIA>1.4 DIA>1.2 DIA>DIA。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在一定的滴水强度范围之内,土壤盐分峰值位置呈现下移的趋势,当滴头流量进一步增加时,土壤孔隙的入渗能力变得小于滴头流量,致使土壤盐分下移受水分运动的影响。灌溉结束之后土壤盐分峰值的下移顺序为2.6 L h-1>2.2 L h-1>1.8 L h-1>3.2 L h-1。在时间尺度上,灌溉结束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盐分呈现从深层到地表和从膜下到膜间的双向迁移趋势。随着灌溉定额或滴头流量的增加,棉花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此可见,无论是水分亏缺或者过量灌溉均会降低棉花产量,同时过小或过大的滴头流量也不利于增加棉花产量。因此在干旱区的粉砂壤土中进行膜下滴灌时,要使棉花产量达到较高值,应尽量采用2.6 L h-1的滴头流量和1.4 DIA的灌溉定额处理为宜。
2003, 40(4):547-553.DOI: 10.11766/trxb200202070410
摘要:实地观测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基质势、土壤溶液含盐率,利用定位通量法和盐分均衡法,研究了咸水小畦灌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1)在小畦灌条件下,停止灌水后24h,91.25%的灌水渗入150cm土层以下;停止灌水后72h,96.6%的灌水渗入150cm土层以下,此时,0~15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为0.053cm3cm-3,此后土壤含水率缓慢下降.(2)秋季停灌后,土壤表面蒸发量在2~6mm.停灌后2h,上行水区域在0~20cm土层;停灌后60h,上行水区域在0~90cm;此后至停灌后144h,上行水深度稳定在地下90cm.(3)咸水灌溉后,80cm以上土层土壤溶液含盐率明显下降,以下土壤溶液含盐率变化不明显.停灌24h后,0~150cm土层液相盐分储量开始降低,至停灌后144h,0~150cm土层液相储盐量相当于灌水前的53.46%.(4)停止灌水后,100cm×100cm地面日平均积盐量在13~3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