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1(5):1045-1055.DOI: 10.11766/trxb201401020003
摘要:选取南京市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设施土壤-蔬菜系统中镉和汞的累积特征,评价了不同类型蔬菜中镉和汞的暴露风险,提出了基于健康风险的设施菜地土壤镉和汞的环境质量基准。结果表明:(1)设施菜地表层土壤中镉和汞产生了明显累积,且土壤汞的平均含量超过了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2) 叶菜类蔬菜对镉和汞的富集能力最强,部分叶菜中的镉和汞含量超过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3) 研究区有约21.2%的蔬菜具有镉的潜在人体摄入风险,蔬菜中汞的风险概率约为1%,不同蔬菜镉和汞的人体摄入风险排序为叶菜>根茎>茄果;(4) 不同蔬菜类型土壤镉和汞的环境质量基准值差异较大,因此在今后的标准修订时可考虑针对不同蔬菜类型分别制定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基准。
2012, 49(6):1078-1087.DOI: 10.11766/trxb201110280414
摘要:基于2001~2010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水土流失与土壤养分面源污染综合监测的模型方法,通过在南京全市范围土壤的布点采样和分析,对南京地区各区县10年期间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进行了定量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全市各类土壤全氮、全磷、铵态氮和有效磷数据,能较好反映南京土壤养分现状和施肥情况。近年来全市大多数地区土壤具有全氮、有效磷显著增加、全磷明显减少的特点。(2)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具有年内和年度变化特征,其侵蚀与污染的月份多数发生在5~8月,侵蚀与污染最严重年度为2003年,最轻年度为2001年;(3)10年平均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在各区县有显著差异,江宁区最严重,其次是六合区;(4)全市10年来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控制成效显著,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加强,对减少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具有明显效果。
2011, 48(4):683-692.DOI: 10.11766/trxb200911100501
摘要:利用2001~200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监测水土流失的定量新方法”对南京全市各区县和小流域8年期间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定量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年期间南京全市平均轻度以上(包括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858.5 km2,平均轻度以上水土流失总量为206.4×104 t,全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2)南京地区水土流失存在年内和年度变化特征,其侵蚀月份多数发生在4~8月,侵蚀最严重年度为2003年,最轻年度为2001年,最接近8年平均监测年度为2006年;(3)各区县、镇街和小流域8年平均水土流失状况存在差异,就土壤流失总量、轻度以上面积和强度以上面积而言,最严重的是江宁区,其次是六合区,最严重小流域是江宁区百家湖和上坝河小流域;(4)8年来南京全市水土流失控制成效显著,侵蚀模数由中度降为轻度,土壤流失总量、流失面积和急需治理面积均大幅减少;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使南京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5)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