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生菜对燃煤排放大气颗粒物沉降重金属的叶面吸收

      2025, 62(3).DOI: 10.11766/trxb202401290047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污染;粉煤灰;重金属;植物叶面吸收;农产品质量安全
      摘要 (20)HTML (0)PDF 694.88 K (90)收藏

      摘要:煤煤等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大量颗粒物和重金属进入大气,再以干湿沉降的形式输入农田环境,从而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及其重金属累积,并经食物链间接威胁人类健康;富含重金属的大气颗粒物可通过沉降至土壤中经根吸收和干沉降至作物叶表直接吸收2种途径进入植物体内,但其相应占比和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设计了侧开式(覆细颗粒物(PM2.5)滤膜)透明气室进行蔬菜盆栽试验,模拟不同燃煤地区的实际大气颗粒物干沉降量,定量比较了我国南方、北方2种代表性燃煤电厂粉煤灰分别通过沉降至土壤和叶表两种方式对生菜生长和叶片累积典型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沉降是农作物中镉(Cd)、铅(Pb)、铬(Cr)、砷(As)的重要来源,生菜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均随粉煤灰沉降量升高,叶面直接吸收是其累积大气颗粒物中Cd、Pb的主要途径,占比分别可达40.9%~84.2%和62.3%~85.6%;但当大气沉降通量较高或者生物有效性较低时,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如As主要经土壤-根迁移、吸收、转运的途径被叶片累积。南方粉煤灰由于大部分重金属含量或在土壤-生菜系统中的生物有效性高于北方粉煤灰,相应的叶片重金属积累和光合活性降低及毒性效应减产也更强。因此,源头防控、削减燃煤等排放大气颗粒物的重金属沉降输入以及抑制叶面滞尘等综合污染治理措施对保障燃煤区农作物生长和叶菜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环境健康意义。

    • 利用燃煤飞灰作为时间标记物评价坡耕地黑土侵蚀物质和有机碳的再分配

      2005, 42(1):16-23.DOI: 10.11766/trxb200402060103

      关键词:燃煤飞灰土壤再分布土壤有机碳黑土东北
      摘要 (2040)HTML (0)PDF 358.69 K (3914)收藏

      摘要:燃煤飞灰(以下简称飞灰)作为时间标记物克服了放射性同位素137Cs示踪方法不能鉴定大气核爆炸之前的土壤再分布过程这一缺陷。本文利用土体中的飞灰研究坡耕地黑土有机碳的时空再分布特征。尝试建立飞灰在土壤中分层的方法,根据飞灰和土壤有机碳(SOC)随土壤深度的分布特征鉴定土壤堆积厚度,以及堆积土壤的相对年代。结果表明:用飞灰示踪技术鉴定的埋藏土壤表层与SOC含量随深度变化确定的埋藏表层吻合较好,景观中低洼部位在飞灰出现前就有一定的土壤堆积。各地貌部位坡肩侵蚀最为严重,有机碳含量最低;坡顶坡度较小,侵蚀微弱;坡脚和坡足发生沉积。土壤沉积速率在1.01~5.56mm a-1之间。研究结果还表明堆积部位埋藏层的SOC含量较高,说明有相当数量的有机碳被隐遁在目前的耕作层之下。因此,在评价农田土壤作为大气CO2“源”或“汇”时应该考虑景观中土壤物质迁移和埋藏作用的影响。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