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黄土高原旱地夏闲期残留肥料氮淋溶特性研究

      2025, 62(1):214-222.DOI: 10.11766/trxb202308250340CSTR: 32215.14.trxb202308250340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地夏季休闲渗漏池15N残留肥料氮淋溶
      摘要 (110)HTML (260)PDF 753.66 K (686)收藏

      摘要:冬小麦-夏休闲是黄土高原旱地典型的种植模式,夏闲期间为该地区雨季,加上土壤表面裸露,一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残留肥料氮的淋失特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大型渗漏池(3 m×2.2 m×3 m)上采用15N示踪技术于第一季(2014年)小麦播种前基施15N肥料(150 kg·hm-2),测定小麦收获后15N肥料被小麦吸收和土壤残留的量,之后连续3年(2015—2017年)夏季休闲期间测定第一季小麦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的15N肥料在0~200 cm土壤剖面中的15N丰度及含量变化,旨在研究残留肥料氮连续多年在夏季休闲期间的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小麦对当季15N肥料的利用率(吸收量/施氮量)为53.9%,一季小麦收获后残留于0~100 cm土壤中的肥料氮平均为施氮量的36.3%。第一年夏季休闲前残留肥料氮主要累积在0~40 cm土层,15NO3--N多累积在80 cm以上土层;而休闲后60~100 cm土层残留肥料氮显著增加,80~100 cm土层15NO3--N累积量显著增加。随着年限增加,残留肥料氮及15NO3--N持续向土壤深层迁移;在正常降水条件下,一个夏季休闲期间残留肥料氮向下迁移的速度平均为20 cm。夏季休闲期间0~100 cm土壤中残留肥料氮减少,100~200 cm土壤中增加,同一年休闲前后0~200 cm土壤剖面残留肥料氮累积总量损失小,说明残留肥料氮在土壤剖面的再分配是其迁移的主要机制。

    • 稻田土壤中氮素淋失的研究

      1996, 33(1):28-36.DOI: 10.11766/trxb199507310104

      关键词:氮素淋失渗漏计环境保护
      摘要 (2651)HTML (0)PDF 578.21 K (3889)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稻田大型原状土柱渗漏计,研究了双季稻田土壤中氮素随渗漏水流淋失的形态、数量、季节性变化以及若干农化因子的影响。明确了稻田中氮素淋失的基本形态是硝态氮(NO3--N),估算出双季稻田中氮素淋失总量可接近30kgN/ha,同时肯定了农田施用氮肥对地下水体环境可能的NO3--N污染,建议双季稻田中每季水稻的氮肥用量宜控制在150kgN/ha;本文还证实氮肥用量对氮素淋失有明显影响,不同氮肥品种的氮素淋失是碳铵高于尿素,采用涂层包膜处理似可减少氮肥的淋失。

    • 北京地区潮土表层中NO3--N的转化积累及其淋洗损失

      1995, 32(4):388-399.

      关键词:NO3--N转化积累淋洗损失常规分析15N渗滤池
      摘要 (2205)HTML (0)PDF 2.87 M (2849)收藏

      摘要:本试验利用渗滤池设施,采用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潮土表层中施用氮肥后NO3--N的转化积累及其130cm土体的淋洗状况.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前期可以观察到氮素明显地向NO3--N的转化积累,其强度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尿素、硝铵、硫铵等不同氮肥品种处理之间有差异但大多不显着.同时夏玉米期间转化积累作用比春小麦期间强烈.15N标记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小麦生育前期氮素向NO3--N转化积累的过程中,同时发生了肥料氮的固持和损失,并且土壤本身氮素在这种转化过程的初期占有优势.NO3--N淋洗出130cm土体主要发生在降雨集中季节,淋失量与同期降雨量线性相关显着;淋失水中NO3--N含量在施氮肥的处理区大多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即10mgNO3--N/L的限额,平均含量最高可达33mgNO3--N/L,这对本地的地下水会造成短期的硝酸盐污染.但是淋洗损失的总量不高.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