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57(3):702-709.DOI: 10.11766/trxb201904030131
摘要: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原生盐碱土胡敏酸官能团组成的影响,以吉林省大安市原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处理(CK)、颗粒状秸秆处理(KL)、正常玉米秸秆处理(JG)、牧草处理(MC)和羊粪处理(YF),通过红外光谱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相结合,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施用下土壤胡敏酸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有机物料各处理与CK处理相比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脂肪碳和芳香碳的相对含量,减少了羧基碳的含量。除KL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氨基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同时有机物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胡敏酸的脂族碳/羧基碳和脂族碳/芳香碳比值,表征有机物料的施用使得土壤胡敏酸结构缩合度和氧化度下降,脂族性增强,芳香性降低,胡敏酸结构趋于脂族化、简单化、年轻化。对比两种秸秆处理,发现KL处理更有利于土壤新形成结构年轻化、简单化、脂族性强的胡敏酸分子。根据PCA结果,有机物料的施用是土壤中脂族性碳、芳香族碳以及氨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探讨胡敏酸官能团的来源提供依据。通过红外光谱结合PCA,发现了土壤胡敏酸官能团组成对有机物料的不同响应,为研究有机物料的施用对土壤胡敏酸性质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997, 34(4):375-381.
摘要:供试三种不同土壤溶解态胡敏酸(HA)与Cu2+络合的稳定常数logK大小呈:黑垆土HA>土HA>黄绵土HA,logK的大小与pH、温度(T)及离子强度(I)有关;络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标准自由能变△rGmθ<0,标准焓变△rHmθ<0,标准熵变△rSmθ<0,表明络合是自发的放热反应,体系有序性增大。△rSmθ负值大小与logK呈相同次序,称为HA络合Cu2+过程中HA分子变形及络合物稳定性的熵效应。不同土壤非溶解态HA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iich方程,单表面Langmuir方程及双表面Langmuir方程描述。吸附过程热力学函数变化:标准自由能变△Gmθ<0,标准焓变△Hmθ<0,标准嫡变△Smθ>0,表明吸附是自发、放热、混乱度增大的过程,△Smθ值的大小可表征Cu2+在HA表面的熵状态,HA对Cu2+的吸附结构类似于扩散双电层结构。络合反应与吸附过程特征比较,其差异与二者的结合机制不同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