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旱地转变为稻田对关键带红壤剖面土壤团聚体碳含量的影响

      2019, 56(6):1526-1535.DOI: 10.11766/trxb201806200338

      关键词:红壤关键带;花生旱地;稻田;团聚体;全碳
      摘要 (1544)HTML (1119)PDF 512.73 K (2075)收藏

      摘要:在红壤关键带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观测站选取花生旱地、新稻田(< 30 a)及老稻田(> 200 a)3个典型剖面(0~120 cm),按照30 cm的土层间隔自下而上地采集剖面样品,采用湿筛法逐级提取了粒级为> 250 μm、250~53 μm及< 53 μm团聚体的样本,分析各粒级团聚体的全碳含量及其对土壤全碳贡献率的变化,探讨铁铝氧化物与团聚体碳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红壤关键带的花生旱地和新、老稻田剖面土壤中250~53 μm团聚体所占比例高达41.9%~58.2%;花生旱地向新、老稻田转换的过程中,剖面土壤> 250 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250~53 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高-低-低”的变化趋势,而< 53 μm团聚体的比例呈现出“低-低-高”的变化趋势;从旱地转为稻田,尤其是长期的水耕熟化作用会使各土层土壤及大小粒级团聚体的全碳含量显著增加,且无定形氧化铁的形成对红壤旱地和老稻田的全碳含量有重要影响;三个剖面的土壤全碳含量均随着剖面呈现出先快速降低,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但较深土层中< 53 μm团聚体对老稻田新增加的全碳贡献最大。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1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