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不同规格生态沟渠对排水中污染物的处理能力之比较研究

      2019, 56(3):561-570.DOI: 10.11766/trxb201806190328

      关键词:生态沟;去除效率;农业面源污染;表面水力负荷;氮;磷
      摘要 (1860)HTML (1430)PDF 3.46 M (3323)收藏

      摘要:利用三种不同深度规格的生态沟渠(E0.80、E1.05和E1.30),通过控制相同的表面水力负荷,比较研究了动态进水(TN 0.86~6.13 mg⸱L-1、TP 0.11~0.28 mg⸱L-1)条件下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其耐冲击负荷能力和适宜建造长度。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三种不同深度规格的生态沟渠对铵态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悬浮物(SS)的去除率均达到50%以上,其中E1.30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较高,NH4+-N、TN、TP和SS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8%、63.1%、71.8%和60.8%。同时,E1.30的污染物出水浓度较为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相对较强。进水浓度较高情况下,E1.30在TN、TP出水浓度为2 mg⸱L-1和0.2 mg⸱L-1时所需长度分别为27.4 m和4.9 m,为三种规格生态沟渠中最短。表明生态沟渠是有效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因地制宜地建设E1.30规格的生态沟渠,并可辅以高效吸附氮磷材料等其他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沟渠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 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对氨氧化细菌除氨效果的影响

      2009, 46(6):1083-1088.DOI: 10.11766/trxb200809010616

      关键词:氨氧化细菌;固定化;海藻酸钠;氨氮去除率
      摘要 (3054)HTML (0)PDF 0.00 Byte (93)收藏

      摘要:以海藻酸钠作为氨氧化细菌的包埋固定载体,以固定化氨氧化细菌对氨氮的去除率为主要指标,研究氨氧化细菌的最佳包埋条件,并比较了未固定细胞与固定化细胞两种处理对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浓度为4%、CaCl2浓度为3%、包菌量为3.0 g L-1时,氨气去除率均超过80%,达到最佳包埋条件。与未固定细胞的处理相比,固定化细胞对温度、pH的变化以及有机物、有毒物质污染等环境变化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

    • 人工模拟污水净化系统去除生活污水氮、磷效果的比较研究

      2008, 45(3):466-475.DOI: trxb10.11766/200611070312

      关键词:人工湿地浮床植物系统基质生活污水净化效果植物吸收
      摘要 (2030)HTML (0)PDF 1.46 M (4289)收藏

      摘要:在温室内,分别以炉渣、沸石和土壤为湿地基质,水芹(Oenanthe javanica)、黑麦草(Lolium mutliflorum)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植被构建了模拟人工湿地和无基质的浮床植物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比较研究了不同污水净化系统去除氮、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氮、磷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为6 d的条件下,炉渣、沸石和土壤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全氮(TN)、NH4+-N和全磷(TP)均表现出很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均在91.0%以上;对NO3--N的去除率较低,为58.0%~85.5%。浮床系统因承受较高的负荷,对TN、NH4+-N、NO3--N和TP的去除率均明显低于各基质湿地。而从污染负荷的去除率来看,土壤基质湿地对TN、NH4+-N、NO3--N和TP的负荷去除率低于炉渣和沸石基质湿地;浮床各系统NO3--N负荷去除率的负增加使TN的负荷去除率降低,但其NH4+-N的负荷去除率均高于各湿地系统;浮床水芹和黑麦草系统的TP负荷去除率也高于各湿地系统。植物种类不同,其吸收N、P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以黑麦草为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浮床系统,植物的吸收作用是各系统去氮除磷的主要机制;水芹和香根草吸收的氮、磷总量在人工湿地中远小于黑麦草,其吸收作用仅是各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一个途径;而水芹和香根草对磷的吸收则是浮床系统除磷的主要机制。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