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44(1):14-20.DOI: 10.11766/trxb200508150103
摘要:根据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管理分区的划分是精准农业实施变量施肥管理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首先分析了3种主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自相关性,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在空间上均达到了中等强度的变异,但仅有碱解氮和有效磷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而速效钾在本研究采样尺度下则表现为纯块金效应,不具有空间自相关性;与各向同性相比,碱解氮在各向异性条件下克里金插值精度提高了42.8%。以空间上既存在变异又具有空间相关性的有效磷、碱解氮两种土壤养分为数据源,利用模糊K-均值聚类算法将整个地块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分区,并引入模糊效果指数(PFI)和标准化分类熵(MPE)两个指标确定适宜的分区数为4个。最后,为了评价分区结果的合理性,对各管理分区进行了统计,并用LSD法进行了各分区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各管理分区内的碱解氮的变异系数由整个地块的13.2%减小到3.0%~5.3%,趋于同质性;有效磷的变异系数由整个地块的44.3%减小到10.1%~17.2%,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少;而且不同分区之间各养分均达到了显著差异。
2005, 42(1):171-175.DOI: 10.11766/trxb200401110129
摘要:土壤的光谱反射率是土壤内在的理化特征之光谱行为的综合反应[1]。Stoner[2]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五大类土壤光谱反射曲线类型及其与土壤性质、土壤发生分类的关系。戴昌达等[3]根据 360~2 500nm的土壤光谱反射率,将我国主要土壤的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划分为平直型、缓斜型、陡坎型和波浪型四类。王深法等[4]对浙江省石灰土光谱特征进行分类研究,对起源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的石灰土,利用石灰土的心土层的光谱特征量为参数,进行判别归类,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吴豪翔等[5]对南方山地丘陵的砖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和紫色土的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土壤的发生分类研究提供了光谱的定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