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豆科绿肥对渭北旱塬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

      2017, 54(4):999-1008.DOI: 10.11766/trxb201612160445

      关键词:渭北旱塬;绿肥;C:N C:P N:P
      摘要 (2880)HTML (0)PDF 7.57 M (3130)收藏

      摘要:渭北旱塬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态区,但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亟需培肥土壤、改善生态环境。为探究渭北旱塬地区夏闲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后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了3种豆科绿肥(绿豆、大豆和长武怀豆)和4个施氮水平,连续6年种植并翻压绿肥后,分析了土壤中养分含量,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结果表明:与对照(休闲)处理相比,长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等养分指标含量,3种养分分别提高了4.47%~15.35%、5.21%~6.25%和11.00%~14.35%,且均以怀豆处理提升效果最佳。翻压绿肥短期内(2周后),土壤全氮含量的提升幅度大于有机碳和碱解氮。怀豆处理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均显著升高,培肥效果最为明显。翻压绿肥后,短期内土壤C:N降低,但从长期效应来看,翻压绿肥提高了土壤C:N,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平衡状态。土壤C:P和N:P与土壤C、N含量变化关系较为密切。夏闲期长期种植并翻压绿肥明显改善了土壤碳、氮养分状况,是渭北旱塬地区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

    •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氮素肥力的影响

      2000, 37(4):456-163.DOI: 10.11766/trxb199903150404

      关键词:稻麦轮作耕作方式培肥制度氮素肥力
      摘要 (2336)HTML (0)PDF 514.49 K (2835)收藏

      摘要:通过十二年的耕作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苏南太湖稻麦轮作地区,长期休闲的农田0~5cm土层最高含氮量可达2.89%,休闲田结合每季耕翻,全氮含量下降,只及最高含氮量的70%,保持在2%左右.无论免耕与否,不施肥土壤(0~5cm)全氮含量为最高含氮量的50%左右,单施化肥时为52%~56%,猪粪+化肥为63%,秸秆+化肥为63%~70%.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全氮、氮素矿化势、生物量氮和矿质氮在土层中的分布及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施肥,特别是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全氮和土壤供氮容量的影响大于耕作对其的影响.固定态铵的含量不仅与土壤中的粘土矿物有关,施肥对其也有影响.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