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2012, 49(4):740-747.DOI: 10.11766/trxb201106280239

      关键词:潮棕壤;土地利用方式;有机氮组分
      摘要 (2972)HTML (0)PDF 1.90 M (1917)收藏

      摘要:用Bremner 法测定了长期(16 a)定位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和林地)下潮棕壤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 ~ 60 cm 土层,3种土壤有机氮均以非酸解性氮为主,且酸解性全氮及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总体上以表层土壤(0 ~ 20 cm)为最高。0 ~ 60 cm土层土壤酸解性全氮含量及0 ~ 40 cm土层土壤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但0 ~ 60 cm土层土壤酸解性全氮及其各组分氮占全氮比例的剖面分布均无明显规律。相同土层,水田和旱地土壤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的规律性相同,即均为未知态氮 > 氨态氮 > 氨基酸态氮 > 氨基糖态氮,而林地土壤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则无明显规律。与水田相比,旱地和林地均可显著增加表层土壤酸解性全氮及酸解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的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其中,旱地增加土壤酸解氨态氮的效果最为明显,而林地增加土壤酸解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的效果最为明显,总体上以水田改为林地后增加土壤易矿化分解的酸解氮的效果最为明显,提高土壤供氮的潜力最大。

    • 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过程中碳酸钙行为研究

      2008, 45(6):1034-1039.DOI: trxb10.11766/200703070603

      关键词:黄土湿陷碳酸钙淋溶移动
      摘要 (1760)HTML (0)PDF 687.53 K (3674)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有关黄土湿陷的研究一直忽视对碳酸钙行为的探讨.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X)技术研究了黄土中碳酸钙的分布,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过程中碳酸钙的行为,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黄土颗粒间存在大量碳酸钙,在黄土湿陷过程中碳酸钙发生淋溶、移动损失,其中以移动损失为主,溶解损失相对较少.碳酸钙的移动损失量随透水量增加而增加,在下部土层发生聚集.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