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免耕法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

      1998, 35(1):33-37.DOI: 10.11766/trxb199601180105

      关键词:免耕土壤结构体变率
      摘要 (2258)HTML (0)PDF 316.27 K (3853)收藏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5大农区5个点连续免耕两年后土壤容重收缩性能和破碎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免耕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排水通气状况。体变率与土壤<0.01mm的物理性粘粒和<0.001粘粒含量相关密切;常耕与免耕破碎强度的差值也与粘粒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因此,对土壤粘粒含量较高的土壤更不能烂耕烂种和过多的水旋水耙。

    • 江苏省稻麦复种合理轮耕制的研究

      1993, 30(1):9-18.

      关键词:复种免耕轮耕
      摘要 (2172)HTML (0)PDF 2.76 M (3859)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不同农区土壤耕法调查和定位试验,比较了三种不同耕法对稻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播种的条件下,少、免耕麦增产机率大,且粘壤土大于砂壤土。免耕稻在人工栽插的条件下,易造成减产,其幅度是粘壤土类大于砂壤土类。两者增减产变幅,都有从南到北(N32°10-N34°30)逐渐增大的趋势。连续少、免耕明显地提高了土壤表层养分,但7cm以下土壤容重增大,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均有所下降,草害严重,影响作物高产。在试验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适应不同农区土壤,以少耕为主体,少、免耕交替,定期耕翻的深耕、浅耕、免耕有机结合的轮耕新体制,较好地解决了少、免耕连续应用所带来的弊端,为稻麦持续高产提供了科学耕作新技术。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